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太原的古槐     
山西太原是一座经历了2500多个春秋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古老的城市至今还存活着近百株上千年、逾百年的珍稀活化石——古槐树,它是备受太原人尊崇的珍贵遗产和精神依附。槐树于太原、于山西有太深的渊源。"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成了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心灵家园。太原最古老的槐树首推万柏林区王家庄村的周槐,它是古董级的遗存,已是2200多年高龄的耆宿。  相似文献   

2.
史可轩,1890年3月9日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县马堪村。1907年夏,史可轩到太原加入山西常备军第一营后队七棚当兵,并被调任山西新军协统司令部司书。后因和地方好友揭露军队一些黑幕遭逮捕,在狱中,史可轩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不久他父亲托人将他保释回家。1909年夏,史可轩考入太原陆军学校。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1914年在日本参加了中华革命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7年7月被反动军阀杀害。  相似文献   

3.
王丹  康太 《文史月刊》2014,(6):27-29
<正>李毓棠,又名李叔荫、李叔应,字艾亭,是山西党团组织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共太原支部的第一批成员,对山西早期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00年6月23日,李毓棠出生在山西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温村乡王家庄一个富裕家庭,家里开有作坊。李毓棠在村里读完小学后,于1918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李毓棠在省立一中读书期间,结识了高君宇、王振翼、贺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民报》是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依靠《太岳日报》编辑人员和工人,于1949年10月20日在太原创办的。《太岳日报》1949年8月23日终刊,按照中共山西省委的意图,决定由该报人员到太原筹办《山西农民报》。9月初,《太岳日报》的同志都到太原新民头条街一号,原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机关报《阵中日报》社址,筹办《山西农民报》。太岳日报社除一部分同志  相似文献   

5.
榜题是写于壁画旁说明其内容的文字。通过从考据学、历史学角度分析山西明代寺观壁画榜题形式的基础上,探究太原明秀寺壁画供养人的榜题特征,并与山西同时代的榜题进行类比,找出其中的共通性和独特性的一面,基础性地梳理了太原明秀寺壁画供养人榜题的时代属性和晋源一带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韩丽 《文物世界》2005,(3):60-61
古老的晋阳大地上并峙着一对古朴秀美、巍峨壮观的古塔,这就是为人们所称道的昔日太原的八大景观之一的“凌霄双塔”。它位于古太原东南之向山脚畔,被喻为太原的标志和象征。双塔寺,本名永祚寺,俗称为双塔寺。据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和《太原府志》载: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五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破了蒋、阎军坚固设防的太原城,山西省会太原宣告解放。下午,原设在榆次的准备接管太原的各机关及新闻单位相继进入太原,进驻了事前划定的被接管单位,山西日报社(兼太原军管会新闻接管组)的同志驻进原《复兴日报》社。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省博物馆珍藏的太原旧影中,有几张孙中山先生在太原视察时与山西各界人士及山西同盟会同仁的合影。这几张照片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视察太原时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刘江 《文物世界》2012,(2):35-40
龙山石窟(图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石窟群,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处,《永乐大典·太原府志》、《(成化)山西通志》、《(嘉靖)太原县志》、《(万历)太原府志》、《(顺治)太原府志》、《(康熙)山西通志》、《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太原府志》、《(道光)太原县志》等明清文献均有所记载。以上文献,除《永乐大典》外,均将龙山石窟主体的修建年代系于元贞元初(1295年)。但是石窟保存有五处时间明确的题记,覆盖的时间范围为:1234-1239年;三通有关龙山石窟修造主持者宋德方的元代碑铭^[1]则将此事系于1234-1236年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山西龙山石窟概说》中将其系于1234-1244年间,陈少丰认为建于1234-1239年间^[2]。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太原的成成中学,创建于1924年,迄今已走过了94年的光辉岁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成成中学举校从军,共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乐章,被誉为"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一、建校初期1923年至1924年间,北平师范大学的山西籍校友,创办了一所私立中学,校名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意。1924年9月,学校在太原正式挂牌招生,成成中学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1.
<正>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序幕。10月29日,山西同盟会发动太原起义响应,推翻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成立山西军政府,实现民主共和。黎城籍人常樾,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任山西新军八十五标教练官,辛亥太原起义胜利后任山西军政府军令部长,1912年为卫护共和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2.
太原源积成银号的前身,就是山西铜元兑换所.该所大约成立于1917—1918年之间.该所组织,纯系中国旧式商业行号的合  相似文献   

13.
正淖马炮碉淖马位于太原东山山麓,海拔高出太原城三百米,在城东三公里处,乃阎军四大"要塞"(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中距城最近者,为攻城之主要障碍。阎锡山利用淖马村东、卧虎山高地及南北山梁环抱该村之势和淖马深沟之险,西岭高地之固,构成防御体系,防御阵地分主阵地及一至九号碉等十余块阵地。主阵地  相似文献   

14.
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大进攻、大决战阶段之后,山西的形势一派大好。晋中战役后,阎锡山的统治地盘,只剩下太原。青年学生不愿当阎匪的炮灰,纷纷离晋走向异乡。当时以去北平的为最多,达3600余人。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姜康(榆次农校教务主任、地下党员、前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老师多次劝说父亲(榆次农校教务员)同意后,于1948年秋乘民航飞机从太原到北平,投入到山西流亡学生行列。我们榆次农校有36人去了北平。省城太原各中学去北平的学生最多。  相似文献   

15.
山西博物院     
在龙城太原风景秀美的汾河西岸,有一片跌宕起伏、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它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由主馆和四角辅楼组成,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成为太原市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这里就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创建于1919年,现代化新馆于2004年竣工,2005  相似文献   

16.
兰风,字镇江,别名光灿,生于1919年,山西新绛县曹村人。1937年毕业于太原平民中学。抗战开始投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曾参加国民党、阎系同志会、基干会等反动组织与梁系特工会特务组织。为人心黑手毒,暴戾无情,是梁化之和徐端的主要帮凶。  相似文献   

17.
《沧桑》2012,(2):142-F0004
2012年4月13日上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志》评审会在太原召开。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茂盛,省煤炭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守祯,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晓光,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丁钟晓,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耿建平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山西博物院     
##正##山西博物院位于省会太原秀美的滨河文化广场西畔,占地面积一六八亩,建筑面积五·一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一九一九年十月十日开馆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一九五三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馆址为太原文庙。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沧桑》2013,(2):144-146
牺盟会即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特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太原沦陷前夕,牺盟总部随同阎锡山撤到临汾,从太原到临汾的四个月,山西形势有了很大变化。牺盟会组织在临汾各县广泛成立并开展了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对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热情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距离太原仅54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