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难民救济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民问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而抗日战争期间的难民问题尤为严重,并更具有特殊性。但是,难民问题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拟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难民救济工作的角度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内地难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内地难民问题张丽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内地难民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但又研究甚少的问题。本文拟对当时难民的数量及其构成、难民入港后的境遇、香港方面对难民的态度以及难民潮对香港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一难民入港的基本情况七七事变后...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战争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广西社会产成了人数众多的难民。这一群体由外省内迁难民、难侨,广西本地难民、外侨难民等构成。本文试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详细剖析,得出战时广西难民群体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难民流离失所,中国大地民生凋敝。随着战争的深入进行,国民政府的难民救助工作由混乱逐渐清晰,由单纯的难民收容逐渐转向集难民安置、难民教育与实业抗战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本组史料即为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等人为安置难民、倡导生产、筹办难民技工训练班的有关文书。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史学界基于不同视角对难民状况、难民遣返、难童教养及慈善组织等专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外文史料发掘较少。本文结合原始法文档案与中文资料,运用中外文献互证的"双重证据"方法,分析了1930年代法租界当局与天主教会在上海难民救助中的角色与立场,即二者的救援工作虽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但在国民政府无力施展有效救助的特殊时期,其行为客观上对难民起到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本文将近代中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活动与天主教会策略、法国外交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紧密连接起来,以当代历史视角研究了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宗教和国际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难民,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战争因素,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成为当时中国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陷区的难民涌入。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难民转移方案。在其难民转移方案中,贵州因其在祖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国民政府所器重。国民党贵州省政府亦响应国民党中央的号召,采取因应举措,积极从事难民救济活动,以缓解因难民增多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期间,作为贵州官方赈务机构————贵州省赈济会,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的队伍之中,为推动抗战时期的难民救济工作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以抗战时期贵州省赈济会及其赈务活动为中心,对贵州难民救济活动的特殊背景、贵州省政府的因应举措、难民救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试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志书的形式书写抗日战争历史,可以让这段重要历史以更加客观、全面的姿态呈现,因此《抗日战争志》的编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广西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多的历史事件,涌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从广西抗日战争的地域历史出发,充分搜集和整理广西抗日战争的国内外史料,以志书的体例严谨、细致、全面展现这段历史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难民问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而抗日战争期间的难民问题尤为严重,更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考察抗战期间华北、华东等地难民潮的形成与迁徙过程,并分析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年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又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自然对有关中国抗战的著作极为关注。在最近读过的新书中,孙艳魁著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苦难的人流——抗战时期的难民》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谓难民,就是指那些由于战争、灾害等个体无法抗拒的原因,被迫背井离乡的人们。有战争就会有难民,这是几千年来一直在无情地重复着的苦难事实,抗日战争自然也不例外。这是本来应该得到人们高度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难民的产生?难民们是如何流浪的,流浪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否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作为人  相似文献   

10.
评孙艳魁著《苦难的人流——抗战时期的难民》彭敦文近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一些原来较少有人涉足的研究课题,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一批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相继面世。这在较大程度上拓展了抗战史研究领域,推动了研究的发展。致力于抗战时期难民问题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江淮文史》2001,(3):F002-F002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宗教领袖,享誉海内外的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后在上海佛教组织和银行中任职。抗日战争时期,全力以赴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千方百计赈济安置难民,  相似文献   

12.
重庆寒衣分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一个为前线将士和难民募集御寒衣物的机构。作为一个公办的社会振济机构,重庆寒衣分会有它特殊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笔者通过对此制度和机制的分析来探究重庆寒衣征募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重庆寒衣分会对中国抗战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组织了“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英美联军共同作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国外战场作战的唯一战例。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一役,也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直接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界对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对一些似乎认为仅是概念的问题,而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涉及内容和观点,在内涵和外延上以严格区别开来。如七七事变与七七抗战、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抗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1937年还是1939年等。  相似文献   

15.
难民危机俨然已经成为欧盟面临和亟待解决的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欧洲难民的具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概况当下欧洲难民的特征,以此从宏观上更为全面把握欧洲难民危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难民与美国《1980年难民法》戴超武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移民政策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难民问题,特别是越南战争结束后,大批东南亚难民的接纳和安置,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在1965年移民法中设有难民限额和相关条款,但已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点评章百家战时中国外交是抗日战争这部伟大史诗的重要篇章,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由陶文钊、杨奎松和王建朗三位学者撰写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以下简称《中国对外关系》)一书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地对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笔者认...  相似文献   

18.
王学礼 《史学集刊》2022,(3):119-130+144
受“焦土政策”和“间谍恐惧症”的影响,一战期间俄国疏散了大量难民。大规模疏散难民不仅使前线附近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流离失所,而且使本已严重赤字的战时俄国财政雪上加霜,造成了粮食、住房、交通、公共卫生等多重危机。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为疏散和救助难民采取了多项措施,在疏散途中为难民提供了基本的食品和医疗救治,多数难民在较短时间内被疏散到了后方。政府层面有关难民事务的最高领导机构是隶属于内务部的难民安置特别会议,负责难民疏散和救助的社会组织主要有塔季扬娜委员会、全俄地方自治联盟、全俄城市联盟以及民族救助组织等。然而,短时间内难民人数的激增给疏散和救助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难民疏散和救助常常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难民疏散和救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疏散难民的交通工具严重不足、缺少组织性和计划性以及疏散途中医疗卫生条件欠佳所导致的传染病泛滥。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伪的掠夺和破坏,加之自然灾害的侵袭及灾民的涌入,使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一度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减轻公粮负担;安置移民,组织垦荒;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开展节约互助运动;"精兵简政";加强粮食斗争;完善粮食制度建设等。这一系列举措的推行和实施不仅有效化解了根据地的粮食危机,而且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孙艳魁 《民国档案》2012,(3):121-129
全面抗战时期数量众多的难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在逃亡和流徙中,难民遭受了人们无法想象的苦难,成千上万人死伤。难民人口的伤亡是我们民族抗战时期的重要损失之一,其伤亡的具体原因有日军的屠杀、饥饿、疾病等等,但其根本原因是日本侵华战争。由于资料零散和重视不够,准确的难民人口伤亡统计还需要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