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2009,(10):48-51
傣族人自称为“傣”,世代繁衍生息于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以德宏和西双版纳最为集中。从族源上追溯.傣族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和泰国的泰族属同源民族,均为古代越人族属。西汉时期,傣族先民以“滇越”之名见载于史籍,而后又有”金齿”、“黑齿”、“银齿”、“茫蛮”、”白衣”、“绣脚”、“绣面”、”摆夷“等别称。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傣族医药学是在佛教传入傣地、吸收佛教哲学之后才建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本将傣医典籍中零星分散的生育健康论述条理化、系统化,同时阐释生育健康中“四塔”、“五蕴”学说的运用。从一个侧面展示傣医的理论成就,以助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傣族诗歌》,是一部难得的傣族诗歌文学论著。原书名叫《哇雷麻约甘哈傣》,直译为“论傣族的各种诗歌”,意译为《论傣族诗歌》。写于傣历九百七十六年(公历1615年),原文用老傣文,写在类似经书样式的缅纸上,约四万多字。下面,谈谈有关《论傣族诗歌》(以下简称《诗论》)的发现、搜集和翻译情况。一、《诗论》的发现和搜集过程我是西双版纳土生土长的傣族,当过三年和尚。我父亲(今年九十岁)当了十三年  相似文献   

4.
车里"是西双版纳古称之一,学界对其名源的认识尚有分歧。"车里"最早见于元代,明清仍被沿用。明清两代编纂的"百夷译语"等材料说明"车里"系他称,而非傣族自称。结合元代蒙古族征讨西南的历史和译音对应关系的分析,"车里"乃元人所赋。元朝蒙古军队征讨"八百媳妇"至此,看到大片碧绿的坝区,因以本族语言thl nk:n thal("一大片绿色的地方")名之,后省称为thl。在明清史料中,"车里"仅仅用于当地"车里宣慰司"这一官方称名,并未被西双版纳傣族接受,西双版纳傣语中也无此词。  相似文献   

5.
傣族民间舞蹈《花环舞》,傣语称“嘎洞”,是青年集体舞蹈。舞具为“花环”,是用各色花纸编在长约2米的竹篾上制成的。舞时,双手握住花环两端,在各个方向变化花环形状,分为快、慢两种节奏。另外,还摆动花环,组成各种图案。舞步有“小跳”、“踮步”、“顿搓步”等。观看《花环舞》,令人如置身花海,彩浪翻涌,绚丽夺目,情趣盎然,美不胜收。傣族《花环舞》@吉书  相似文献   

6.
《旅游》1999,(10)
美丽的,充满奇迹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之一,占地面积约2.5万亩。走近园门,便可看到热带雨林奇观之──独木成林。高达10米的主干和十余要云干中树、藤共生,给您一种神奇的效果。木刻园之名为清末皇成爱新觉罗·松石手迹,傣文系“傣王”召存信所书。二座高3.5米,重16吨的石雕神象,曰夜守护着原始森林公园。穿进独木成林,便可在少数民族的热情接待和一个个神奇的传说中开始原始森林之旅。傣寨景区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从傣门开始到古朴、别致的傣井,栏干式如飞翔的凤凰般的傣楼无处不显露出…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去年第一期发表岩峰同志的《贝叶寄语》一文开始,开展了关于傣族文学与佛教关系的讨论,先后共发表七篇文章,直到今年九月召开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达到了高潮。通过讨论,绝大部份同志都认为,如同一棵树,没有自己的根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根深才能叶茂。傣族文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壤和文学传统,是不可能形成灿烂辉煌的面貌的。在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傣民族产生了五百多部长篇叙事诗?由此很自然地接触到傣族文学与佛教、傣族文学与印度文学及东南亚诸国文学、傣族文学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绚丽的彩虹     
天上的彩虹,曾以它瑰丽的色彩,使人产生奇异的幻觉和神奇的遐想,因而至今在各民族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彩虹的民间传说。傣族民间长故事《彩虹》(《山茶》八四年五、六期)可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彩虹》以傣族民间文学特有的抒情委婉、细腻入微的诗一般的语言,散韵体结合的形式,描写了傣族青年西里嘎和汉族姑娘南罕亮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古代傣汉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和情谊。故事的主人公西里嘎和南罕亮,一个是“生得英俊、象森林里的孔雀”的青年;一个是“两眼似晨星,面庞象明月”的姑娘。对他俩的美貌的描写,固然给人以美感,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随着  相似文献   

9.
李志雄 《旅游》2004,(1):58-59
寨神是傣族村寨的保护神,即社神,傣语称“丢拉”。他们是原氏族的祖先,通常是建寨过程中有功的特权家庭成员,在氏族发展为村社以后,便被供奉为寨神,由本寨人供奉。寨神有善恶两种,善者能保佑全村,恶者则会危害本村利益,因此都要加以供奉和祭祀。寨神通常被供祭于村中的寨子中央,具有无上的权威。傣族人一生中的一切重大事件,都与寨神息息相关,都要举行一定的祈祷仪式。城子寨祭寨神时是由每户女主人参加。各家各户备办鸡、酒、蜡条、糯  相似文献   

10.
王珍 《旅游纵览》2013,(3):28-29
本文对现阶段西双版纳线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水傣文化为中心提出了西双版纳线路精品化的具体构想,以期通过提高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与娱乐性,将水傣文化系统地渗透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程度中,将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现阶段西双版纳线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水傣文化为中心提出了西双版纳线路精品化的具体构想,以期通过提高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与娱乐性,将水傣文化系统地渗透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程度中,将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它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部。辖区内主要有傣、景颇、汉、傈僳、阿昌、德昂等民族。"树洞温泉"位于德宏州芒市遮放镇芒棒村,是傣族人聚居、农耕的地方。在村里有一眼温泉位于硕大的古榕树下,50℃左右的温泉  相似文献   

13.
<正>"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它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部。辖区内主要有傣、景颇、汉、傈僳、阿昌、德昂等民族。"树洞温泉"位于德宏州芒市遮放镇芒棒村,是傣族人聚居、农耕的地方。在村里有一眼温泉位于硕大的古榕树下,50℃左右的温泉  相似文献   

14.
王文扬 《丝绸之路》2013,(21):25-29
我们在云南的最后一站是西双版纳。是夜,11点的飞机,快零点时来到版纳,导游玉嫩去接我们。玉嫩是一位很妩媚的傣族“骚多哩”(傣语:姑娘),声音很甜。版纳是传说中的地方,位于彩云之南更南一些,传说中的地方就有传说中的美丽和传说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娥并与桑洛》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以反封建为主题的爱情悲剧叙事长诗。它象傣族人民的生活一样,朴素、优美,蕴含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感情。本文试图谈谈《娥并与桑洛》的比喻、句式及韵律等问题。傣文长诗《娥并与桑洛》广泛运用了双声与叠韵的联绵字,补救了单音系语言的偏弊,在文学的形式美上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诗歌中的声韵美。傣语和汉语都属单音系语言,联绵字在  相似文献   

16.
傣戏浅谈     
探索傣戏源流,我们不能不想到“喊班涛”、“冒少对唱”、“少散朗”、“布腾拉”和“十二马”。傣家人喜欢唱歌。歌手们把眼前事物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编成唱词,即兴歌唱,唱出来的调子就是“喊班涛”。用山歌找对象是傣族青年男女的习俗。他们在试探对方、倾吐爱情时,一唱一答,产生了“冒少对唱”的民歌形式。“冒少对唱”在赛歌场上成为了习见的形式。以后艺人们改变腔调,加上动作,发展成为“布腾拉”,用以表现人物,歌颂劳动。“布腾拉”已有说有唱,有歌有舞,还有用纸糊人跳的道具——牛,表现爷爷和孙子犁田,奶奶送饭,三人对唱。爷爷唱的是,哪个季节播种,哪个季节收获,怎样种才得丰收;奶奶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制作生态旅游专题的想法,始于2005年杂志社的一次西双版纳之旅。当时为了省事,我们采取了典型的大众旅游方式,由旅行社安排所有行程。行程不能说不丰富,当地各个重要景点都包括在其中。但是那样的经历却让我们遗憾多多。在傣家村寨,当地住民奋力推销手工首饰,却对我理解傣族文化少有裨益。在“野象谷”,原本属于野象的栖息地被开辟出一片水泥铺就的表演场,驯兽人用尖棒训练大象为游客“按摩”。在中科院的热带植物园,我们终于听到真正有科学内涵的解说,可惜的是,面积不小的植物园是人造景观,让人更加向往真正原生态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8.
瑞丽县座落在祖国西南边陲,全县人口六万二千多,傣、景颇、傈僳、崩龙等少数民族占一半以上,三面与缅甸接壤,境内外边民同属一个民族跨界而居,通婚互市。因此,大力发展边疆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瑞丽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化,民间文学十分丰富,急待整理研究。为此,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帮助下,经县委批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瑞丽小组”,正式开展工作。这个小组,除了在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纵歌”等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正听说过曼听公园吗?它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傣族习惯把她叫作"春欢",意为"灵魂之园",曾经是西双版纳傣王的御花园,传说傣王妃前来游玩时,这里的美丽景色吸引了王妃的灵魂,因而得名。园内有山丘和河道,又有民族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是个天然的村寨式公园。  相似文献   

20.
唱歌使人快乐,唱歌使人欢喜。没有赞哈的歌声,在我们生活中,就象吃菜没有盐巴,吃饭没有糯米。盐巴是五味之首,糯米是傣族的主粮。西双版纳的傣族,把专业的赞哈比作“盐巴”和“糯米”,可见赞哈在傣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赞哈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傣族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赞哈的产生和发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从一些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