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香荷包     
《福建史志》2013,(5):21-21
宁化客家人有佩戴“香荷包”的习俗。香荷包俗称“香袋”,是一种驱邪压魔的吉祥物。 孩子满月后,第一次随大人出远门、走亲戚,细心的母亲早就给他缝好一个小小的香荷包,挂在孩子的胸前;姑娘要出嫁了,当妈妈的又早早地给女儿绣好了一只香荷包,让它永远伴随在女儿的身边;家里要建新房子了,还是勤劳的女主人,一针一线地把香荷包绣好,等着上大梁的时候,恭恭敬敬地把它存放在大梁正中的顶上方。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平安!  相似文献   

2.
端阳·荷包     
荷包,是我国北方地区端阳节特有的一种节日风俗物。荷包的题材、内容既包含有远古时代的原始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宗教影响等多方面的内涵,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端阳节岁遗风。在古代,荷包又被人们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或“避兵缯”。在端阳节这天,人们多将荷包佩于...  相似文献   

3.
流泪的荷包     
玉欣 《文史月刊》2009,(2):23-24
土家姑娘给男人的定情物是崭新而干净的荷包。然而,我得的却是一个流泪的荷包。1968年,我刚满17岁,被列入首批下放知青名单。故事发生在当知青时。  相似文献   

4.
The folk small articles are filled with the folk artist‘s intelligence and ingenuity,reflecting the artistic pursuit of the common people.These articles enrich the Chinese lives and embody their emotions. A small bag with embroidery is one of the popular accessories in ancient China. As time goes by,it gradually disappears; therefore,it is more worthy of studying by the folk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5.
祁之羽 《收藏家》2000,(4):30-33
无字的情书人类对爱情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依现在的时尚,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枚戒指都可以表达青午男女的爱恋之情。而在“男耕女织”时代的旧中国,一种代表青春少女情感寄托的荷包,它的魅力却常能伴人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年华。提起荷包,即刻会使人想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村外,小河边,一位妙龄农家姑娘,低头含笑,羞答答地把自己千针万线绣制的荷包送给他的心上人……荷包是无字的情书,是俊男靓女百年结好的信物,  相似文献   

6.
祁之羽 《收藏家》2000,(5):14-18
5.方形荷包(图20)有人说荷包的作用是代替古人服装上的口袋,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这种方形荷包确实起到了口袋的作用。方形荷包顾名思义,便知其开头为方形(也有长方形的)。其特点是前后面不分,两侧上端均有袋盖,盖子的尺寸基本是方形的一半。掀开盖子便是一个口袋,两个盖子中间还有一个增殖层,一共有三个口袋。方形荷包都是用较厚的纸板衬里,使荷包方整挺拔。佩带这种荷包时是用一条一头做成套环的带子,穿过荷包上端打的洞,扣住带子另一端的穗子。另一种方法是在荷包上端加一个布套,腰带从中穿过,使荷包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7,(4)
<正>荷包,又称香囊、香荷包、香袋、香包、锦囊、雄黄袋、茄袋、顺袋等,指佩于腰间的一些囊、带或装饰小品,可盛储随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烟料等,如钱荷包、香荷包(又称香囊或香筒子)、针线荷包、烟荷包、扇袋、眼镜袋、搬指盒、钥匙袋、手帕带及其它刺绣佩饰等。《楚辞·离骚》中称"帏",《礼记·内则》中称"容臭",汉代文献称"滕",因有香味,故又雅称"麋滕"。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以降的历代典籍诗文中,通俗地把它叫做"香  相似文献   

8.
碧鲜庵考     
王宁邦 《东南文化》2012,(3):105-109
碧鲜庵最早是指宜兴刻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巨岩碧藓岩;碧鲜庵不是梁祝传说中祝英台读书的地方;新发现的失踪数百年的与梁祝传说有关的"祝英台读书处"石刻,是梁祝传说起源于宜兴的最重要文物。现存的碧鲜庵碑刻为明代遗存。  相似文献   

9.
季札考     
季札,春秋吴国公子,著名政治外交家。又称季子,吴季子,延陵季子,延陵君子,延州来季子,延州来,公子札,延州。同母兄弟四人,长为诸樊,次为余祭,又次为吴王余昧,季札排行第四。其父吴王寿梦,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585年——561年),吴国始强。季札事迹常见于先秦古籍。汉代《史记》、《汉书》以及吴越史专著《越绝书》和后来的《吴越春秋》等也多有记载。通观诸书,主要有如下事迹: 1.谦让王位。 2.受封于延陵、州来。 3.出使中原诸国,听乐知政。 4.过徐而为徐王挂剑。 5.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退楚兵救陈。 这些事迹中,除救陈一事尚有疑问外,其余均有较详细的记载,有的甚至事数书同载,比较可靠。但也有各书情况不尽一致考,有必要作一些考证。另外  相似文献   

10.
班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引哪位中國史學家不知班昭?然而又有幾人能够說清楚這位中世紀女性學術大師的生平和遺響?很慚愧,我從業中國史學史斷續四十多年,所知的班昭,不過限於《後漢書》幾篇傳記的簡短記載,以及《文選》、《全後漢文》保存的幾篇作品或作品斷片,就是說屬於知之甚少之列。近年重新清理《漢書》编纂史,從知人論世角度再看班昭和她  相似文献   

11.
盘古考     
刘夫德 《文博》2009,(2):34-40
"盘古"是我国传说中"首出御世"的圣王,"槃瓠"是传说中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宗族繁衍的始祖,二者在语言上应为同源,其本义应为蟾蜍。此外如蚕马、犬戎、烛龙等故事也应为同一事物所分化的不同传说形态。而槃瓠、蚕马故事中的"蚕"、"马"、"犬"等形象,则应是一种语言学上的谬误所致。槃瓠故事与重黎有关,应该是黎助喾杀鲧后留居在南方的一部,故其故事多流传于南中国。  相似文献   

12.
柏灌考     
何崝 《四川文物》2008,(3):50-56
柏灌氏的事迹虽然不见于文献记载,但由于古蜀地区与中原及关中地区很早就有了联系,而这些地区文献中有较多记载,本文就是从记载这些地区的文献中,钩稽出一些零星史料,并结合考古资料,对柏灌氏时代勾画出一个粗略的轮廓,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破镜考     
本文通过对破镜考古材料的初步分析,结合历史文献材料,认为汉代已经将破镜作为感情信物。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破镜”这种历史现象被带入墓葬之中,既表达夫妻之间爱情永存,也符合儒家关于夫妻之间的伦理观念,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夫妻合葬墓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向布考     
《中国历史货币大系.先秦卷》中收录平肩弧足空首布与战国平肩方足布各一种。其编号分别为366号、2280号,对于这两种布币面文的释读,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此两种货币的面文应释读为宜,宜邑在今宜阳县韩城乡东关村与城角村之间的战国宜阳故城,平肩弧足宜字布应为春秋中晚期周王畿的铸币。战国平肩方足宜字布应是战国时期的韩国铸币。而文献中的向地并不在今河南济源市境,而在今沁阳市境。  相似文献   

15.
十二生肖考     
十二生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至今久盛不衰,具普及的程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此,甘肃天水市著名书画雕刻艺术家陈冠英先生及其夫人张维萍女士,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潜心研思,换而不舍,耗费了十六年光阴,刻成了一千二百方十二生肖印。每一生肖由百幅方印组成,阳印六十方,阴印四十方,阴阳交错,红白相间,满目灿然,美不胜收。枚枚方印,虚实相生,刚柔并济,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可谓尽心灵之巧思,得造化之妙谛。为此,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为之播映宣扬,诸多名家为之撰文传誉,著名书法家启功…  相似文献   

16.
杜尔伯特考     
我国黑龙江省、新疆、内蒙古等三个省区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都有杜尔伯特蒙古部落。但是,这些部落都是同名异姓,并非同一祖源,人们往往予以混淆,甚至张冠李戴,歪曲历史。本文以黑龙江省境内的杜尔伯特部落为主,对“杜尔伯特”一名的含义、由来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情况,做一简要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赤塔考     
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城市很不一般。它既不显眼,又不容忽视。在这里,几乎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就是俄罗斯的赤塔。到1993年,这座边陲名城已有340年历史。赤塔,从流放地到军事重镇,从欧亚交通枢扭到唱起边贸主角,历经沧桑,到如今已成为西伯利亚及远东的一颗闪光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赤壁考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统帅之一曹操是当时卓越的军事家,精通《孙子兵法》,善于用兵。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曾以一万余人击败了袁绍十多万大军,同时还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和消除了汝南黄巾在后方的威胁。但是在赤壁之战中,他却以二、三十万大军败给了只有四、五万人的孙权、刘备联军。关于赤壁之战的赤壁,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古赤壁究竟在何处?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意见。关于赤壁之战的赤壁地点,在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9.
邺城考     
一、邺城兴建历史概况邺都(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的邺镇)有极悠久的历史。是三国时五大名都之一。前后各朝曾多次建都于此。第一次为曹魏建都(即邺北城),第二次为后赵建都(亦邺北城),第三次为前燕建都(亦邺北城),第四次为东魏建都(邺南城),第五次为北齐建都(亦邺南城)。此举其要者。因此,剖析这一古代封建城市,了解其城市规划及经  相似文献   

20.
杏坛考     
杏坛考彭林相传孔子杏坛设教,传授六艺,土林多引为美谈,称诵不绝,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这种格局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亚诸国。1993年春,韩国成均馆大学宋载邵教授访问北京国子监孔庙时告诉我,作为古代朝鲜国学的成均馆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