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宋一廛"是黄丕烈的藏书楼,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平悬桥巷。自称悬桥小隐的黄丕烈,在清代乾嘉时期,将世间古籍善本从各藏书家手中购来,在自己居所的石库门里构筑了一个宋版书的王国。如今黄丕烈故居已按原貌进行了保护性修缮。黄丕烈(1763-1825年),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佞宋主人、宋廛一翁等。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三  相似文献   

2.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一字绍甫。号荛圃,又号荛夫、复翁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乾嘉时期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古籍的收藏、整理和介绍,为弘扬古代传统文化作出不懈的努力。下文就其在这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分别进行评述。一、藏书:保存遗产发挥学术作用清代乾嘉之际,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有所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由于藏书  相似文献   

3.
正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晚号复翁,又自号佞宋主人、求古居士、书魔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家境殷实,少时受到很好的教育,表兄石蕴玉称他"少岁读书,务好精纯"。19岁得中秀才,乾隆五十三年(1788)26岁以第三名中举,一时春风得意。但此后  相似文献   

4.
潘树广 《文献》2001,(4):159-164
丛书<烟霞小说>为明人辑刊,收书13种,流传甚稀.清道光初,黄丕烈获得该丛书中的一册--<说听>四卷,但"首尾叶皆不全",又云:"此则<烟霞小说>本,近时此书不甚广布,故无可钞补,稍为黏补,以便展观."(<荛圃藏书题识>卷六)连藏书大家黄氏也找不到全本,足见其珍罕.  相似文献   

5.
臧春华 《文献》2022,(1):177-191+2
黄丕烈是我国古代藏书家中装潢藏书之杰出代表,黄装亦是我国古代民间书籍装潢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黄丕烈一生酷嗜藏书装潢,在800馀部黄跋藏书中,涉及个人藏书装潢者即有150部。通过梳理黄装题跋,可知在1792年至1825年的34年间,黄丕烈遵循清初钱曾"装潢古雅"传统,长期雇佣钱瑞正等装潢名工,以"触手若新"和保持原貌为原则指导工匠装潢实践,讲究装潢用纸,不惜装潢工费,大胆使用裱托、衬接、改装等装潢技法,并勤于撰写装潢题跋,形成独特装潢风格。鉴往知来,深入研究黄装题跋和黄丕烈藏书装潢整体面貌,对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古籍保护、古籍修复事业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教授的新著《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由广陵书社出版,在2017年第七届江苏书展隆重推出。培根教授是苏州人,这部70余万字的力作展示了他潜心研究家乡藏书文化数十年的最新成果。该书原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经专家匿名鉴定为良好等级,很快被列为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她的出版标志着苏州藏书文化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构建了一个宏伟区域藏书文化研究的理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4)
<正>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号昌谷,江西都昌人。肄业白鹿书院,朱熹门人。宋淳熙八年(118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简。黄宗羲评价道:"在朱门,勉斋(黄榦)称为豪杰之士。盖论学统,以勉斋为第一,论经济大略,有以自见,以先生(曹彦约)为第一。"①被吴澄誉为"朱门四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八七有《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铭》:"所著《舆地纲目》十五卷,《昌谷类稿》六十卷,《经幄管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0,(3)
<正>绛云楼藏书究竟多少?黄宗羲云:"绛云楼藏书,余所欲见者无不有。"吴骞《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读书敏求记》云:"绛云未烬之先,藏书至三千九百馀部。"钱曾《读书敏求记·李逸民棋谱》载:辛丑暮春,牧翁过述古堂,流览宋刻书,谓"可当绛云楼之十三"。再现绛云楼藏书真相,与阐扬钱谦益目录学思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4,(5)
<正>戴光曾,字松门,浙江嘉兴吴泾桥人。清嘉庆九年(1804)岁贡生,官至河工同知。生性耿介,不谙迎送往来之事,以明经藏书终老。著有《从好斋诗集》。戴光曾与著名藏书家鲍廷博、黄丕烈私交甚笃。黄丕烈曾夜访其藏书楼从好斋,遍阅所藏书,作诗赠之,有句云:"从好招朋共,伤心失子才。"~①其家藏抄本极多,如柴望《柴氏四隐集》、陈思《宝刻丛编》、王炎午《梅边集》、李日华《味水轩日记》等,价值甚高,题跋和校勘图书数十种。叶德辉评日:"不独其钞本可珍,其手迹尤足贵。"~②藏印有"松门手书"、"嘉兴戴光曾鉴藏经籍书画印"、"嘉兴戴光曾鉴藏"、"从好斋书画印"、"从好"、"松门清赏"、"松门审定"等。  相似文献   

10.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11.
《史记》的刊本很多,宋刻本也不少。关于宋刊本《史记》,各家书目和藏书志,都有所记载。但是,他们记载的,往往只限于他们见到的本子,而对于亡佚的本子,很少提到。这篇文章想对于宋刊本《史记》,无论存佚,都就所见到的材料,简略地记录下来。这篇文章包含五个部份:(一)集解本、(二)集解索隐本、(三)集解索隐正义本、(四)百衲本、(五)伪本。关于现存各本中,宋讳的避缺,以及在文字校勘方面的价值,贺次君先生在他著的《史记书录》中,已经提到,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相似文献   

12.
四大宋碑特指至今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碑,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刻石,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宋碑中的“天文图”、“帝王绍运图”、“地理图”,其作者是南宋黄裳。“平江图”,是在南宋苏州知府李寿明主持下完成的。前三石南宋绍熙元年(1190)由黄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文人黄裳所著《演山集》自宋代即见载于各书目中。清《四库全书总目》《清通志》《善本书室藏书志》等重要书目认为焦竑《国史经籍志》误载其为《兼山集》。梳理史料,宋代有两位黄裳,分别著有《演山集》与《兼山集》,两位黄裳在时代、官职、籍贯等方面有相同或近似之处,导致《四库全书总目》等目录书以及《续文献通考》《宋会要辑稿》等书籍将两书以及作者资料混淆、误载,这给书籍传录及作家、作品研究带来误导。  相似文献   

14.
(一)《崇文总目》与北宋前期的藏书《崇文总目》是北宋官方一部重要的藏书目,它的撰修,是对北宋前期,主要是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大力收集历史文献的总结。宋朝沿袭唐朝的旧制,设立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以藏书,号弥“三馆”。太平兴国二年(977),另建三馆新址,“大集群书”,统称为崇文院。(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十八之一)故宋敏求说:“唐两京皆有三馆……本朝三馆合为一,并在崇文院中。”(《春明退朝录》卷中)其后,又在崇文院中增建秘阁,亦为藏书之所,这就是所谓的三馆秘阁,又  相似文献   

15.
<正>朱熹(1130-1200)与刘知幾(661-721)《史通》之关系,迄今学者都认同明代张之象(1496-1577)所说的"宋儒朱晦翁犹以未获见《史通》为恨"的说法,而从未有人产生过怀疑。如果此言属实,则朱熹肯定没有见过《史通》。但揆诸实情,此论应属误说。一、朱熹"犹以未获见《史通》为恨"的说法不能成立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陆深以其所见明初蜀藩司刻本《史通》为底本,整理校刻了一部《史  相似文献   

16.
李致忠 《文献》2005,(2):4-14
骆宾王文集十卷(唐)骆宾王撰宋刻本(卷六至十配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清)黄丕烈、顾广圻跋.框高18.7厘米,宽11.2厘米.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  相似文献   

17.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现存最古版本是宋刻明道本和公序本.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以明道本和公序本参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的本子,是现今最流行的《国语》读本(以下简称校点本).三国韦昭注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国语》注本,清代董增龄《国语正义》搜罗广博,为汉唐以来注释之集大成者.除此而外,黄丕烈札记,汪远孙考异,徐元诰集解,亦多有发明,可取之处甚夥.先儒时贤注释校点之功昭彰显著,不可磨灭,但疏漏讹误亦在所难免,故略陈管见,琐记于下.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专题文章《精致苏州》中,本刊的报道者为我们详尽地勘测了江南古城苏州所占据的那一片"文化高地"。无论是匠心独具、移步易景的苏州园林,还是五世传承、价值连城的过云楼藏书,或是精细入微、美不胜收的传统缂丝技艺,苏州的风物中总是富含文化意蕴。就连青团、糖粥这样的寻常饮馔,在苏州的做法也要格外精致:糖粥里的红豆沙一定要先去掉豆皮,青团的绿色则必须来自浆麦草的汁液。越是日常事物,越要下极致的功夫,这或许是苏州人推崇的文化真髓。比起存留在高文大册中的那些堂  相似文献   

19.
孙迎庆 《收藏家》2014,(12):51-54
<正>清代私家藏书从地域分布而论,江南以苏州为中心向外扩展,承袭吴地藏书家之特殊藏书嗜好与藏书理论,进而形成版本目录学等相关学问,遂于有清一代及至鼎盛。无论在藏书家人数或藏书楼数量等方面,都超越先前甚多,造就了清代灿烂的藏书文化,其中最受瞩目的便属潘祖荫滂喜斋藏书。潘祖荫(1829-1890年),字伯寅,号郑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1852年(咸  相似文献   

20.
苏州地区自明朝始,藏书和刻书即蔚然成风。直至清乾、嘉以后,其流风余韵始终不衰。前后的藏书家和刻书家,总计约四、五百家之多。著名的如华燧、安国、毛晋、钱曾、席鉴等。在乾隆至道光这个期间,吴县著名的藏书家就有四家。即黄丕烈的士礼居,顾之逵的小读书堆,周锡瓒的香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