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子善 《世纪》2020,(3):88-89
王仰晨先生(1921—2005)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出版家,先后主持《鲁迅全集》《茅盾全集》《瞿秋白全集》(文学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实在了不起。1986年离休后,他又与巴金先生密切合作10余年,共同完成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的编辑工作。当年参加《鲁迅全集》书信卷注释时,我随人文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和参加注释的各地同仁,尊称他为"王仰",因此,此文仍以王仰称呼他老人家。  相似文献   

2.
东方大国的历史路径八十年代初以来,白寿彝先生先后出版了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导论卷,贯串这两部著作的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是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述中国历史走过的道路,做到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我清楚地记得,1981年新年过后,《中国通史纲要》刚刚出版,我以先睹为快的心情一连用几天时间读完它,再回味着书中作者题记中的一段话:“我们在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作到这一点,这有待于读者的论定。”先生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我深深感到这话具有的份量。在完成《中国通史纲要》以后,白  相似文献   

3.
我非常之高兴 ,本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以中文出版。我非常欣赏中国对我的著作感兴趣。我最初的文章之一《美国和德国思想中的兰克形象》在 196 2年就已经有了中文译文 ,后来我得知它的翻译者就是本书的翻译者何兆武先生。后来我的《欧洲史学的新方向》( 1975年 )和我与哈罗德·T·派克合编的《历史研究国际手册》( 1979年 )两书均于 1989年在北京出版。多年来我和北京大学张芝联教授有着密切的学术接触 ,自从 1980年“历史学的历史与理论”创建以来他一直是该国际委员会的一个活跃的成员 ,也曾是我在布法罗城的客人。齐世荣教授在 1982…  相似文献   

4.
一魏野畴,号明轩,1898年3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县板桥乡魏家村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在北高师期间,他曾热情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并于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编写了《中国近世史》一书,时年二十三岁。 1921年夏他从北高师毕业,到陕西华县私立咸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历史教员。次年夏他接到好友杨钟健从北京的来信,大意说:你回陕时留下的《中国近世史》,被蔡元培先生看到,认为写得不错,希望你加以修改,他准备帮助出版。魏野畴于是赴京,修改著作。但由于蔡元培已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离开北京,《中国近世史》未能出版。在京期间,魏野畴和刘天章、杨钟健等发起组织陕西旋京进步团体共进社。1923初他经李大钊、刘天章的介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摇篮,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他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是建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知识来源,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及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等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北京图书馆最近入藏了一部元刊珍本《尹文子》。该书系孙孟晋先生所捐献。《尹文子》一书是东周末年辩士尹文的学说著作。关于尹文的事迹已难详考。根据本书正文及《庄子》、《汉书·艺文志》、《吕氏春秋》、《说苑》等书的不同记载,可以推断他曾经进见过齐宣王(公元前319—301年)和齐湣王(公元前300—284年),以阐述他的名法治世之道。  相似文献   

7.
在凝重的思考中求索—读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吴怀祺读完刘家和先生的《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后,使人想起一句话:风格即人。他在中外古史研究中,思考历史,也思考史学。这部书处处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书的副题是:“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发表的《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是朱维铮先生的口述,由金光耀先生采访整理。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金光耀先生是历史学家,还钟情于文革史研究,我很敬重。我和朱维铮先生也有过交往,1982年,我(时任《红旗》杂志编辑)到复旦大学组稿,曾在他家和他晤谈,很投机,他还送我他著的书。朱维铮先生这篇口述,是研究文革史的一份重要史料,但他关于北京地质  相似文献   

9.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长期的历史研究过程中,也为中国近代的文献学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学遗产。他的《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史朔闰表》、《史讳举例》、《〈元典章〉校补释例》(即《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覆》、《释氏疑年录》、《〈艺风年谱〉与〈书目答问〉》、《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以及《通鉴胡注表微》等著作,都是珍贵的遗产。这许多著作确是我们读书治学的工具,但仅仅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他的文献学的遗产,那是很不够的。白寿彝先生说:“从  相似文献   

10.
贺越明 《世纪》2020,(1):77-77
陈望道先生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首译者,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党成员,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还是中共建党初期历史来说,都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钱益民先生的文章《30年代陈望道与中共的关系》(载《世纪》2019年第4期),对读者了解他退党后继续为中共工作的一段经历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一)刘鹗(公元1857—1909)江苏丹徒人,字铁云,号老残。他是晚清著名小说家之一,亦是一位古文物收藏家。关于他的著作,小说方面有大家熟悉的《老残游记》和《老残游记二集》,上海作家协会藏有他的未刊稿《老残游记外编残稿》。自然科学方面据刘大钧的《刘铁云先生轶事》介绍,有《勾股天元章》、《弧三角》、《要药分剂补正》三种,1962年严薇青先生又找到了刘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一种,计四卷,乃是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山东河工研究所石印本。至于考古方面的著作,唐  相似文献   

12.
张佩国先生的《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是一本用力很勤的优秀历史著作。这一点没有疑问。我在这里提出一点疑问和批评,并不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13.
张果蕾 《神州》2013,(26):19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从1912年起至今,60年里致力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科的编辑出版工作,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文学为人生"、"易读性"等教育观点,关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利弊叶圣陶先生写下了大量文章,后收集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个集子里,上下两部分有100多篇。这本著作凝结了先生毕生在语文教育方面研究的结晶,任何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3,(2)
山西大学外语系已故教授关其桐先生,是著名西方哲学翻译家,他较全面地将培根、笛卡尔、巴克莱、休谟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翻译到中国来,功不可没。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就有关其桐先生的译作。关其桐(1904—1973),笔名关文运,又用名关文、世雄、琪桐、邹如山等,山西平定人。其桐先生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在校期间追慕胡适、常乃真等人学问,与胡适等结识。毕业后即由胡适介绍,任职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从事翻译西方哲学著作的工作,相继译有《新工具》(培根)、《巴克莱哲学对话三篇》、《视觉新论》(巴克莱)、《人类理解研究》(休谟)、《方法论》(笛卡尔)、《哲学原理》(笛卡尔)、《沉思集》(笛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从中国的金启先生那里寄来了一部罕见的学术论文集,这就是有着新颖书名的《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以下简称《三代论文集》)。金启稼先生是我1980年初所知晓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女真语学、满洲语学学者。1982年我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收集满洲通古斯语著作时,第一次看到了金启稼先生与其父金光平先生合著的《女真语言文字研究》(1980年出版),这才对他有了认识。这之后就和金启稼先生有了信件来往和学术资料等的交换,并从先生那里收到许多在北京、内蒙古大学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等处发表的先生的论著。至今我所收到的这些论著中,…  相似文献   

16.
编读     
<正>读者来信@九州海涛:《国家人文历史》2月(下)载人民日报评论部卢主任文章,《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编者按称"这是一篇注定将载入史册的文章"。我觉得结尾处很闪光。但她说,"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据我对梁氏著作的了解,他绝未写过这本书。她被书商的书名误导了。值班编辑:《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作者为美国汉学家艾恺,书的内容是作者对晚年梁漱溟采访录音的整理,确实不是梁本人的著作,而是他口述的文字实录。  相似文献   

17.
侯外庐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突出的贡献,正如白寿彝师指出的:“这就是,他研究中国历史是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也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它反映了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外庐同志的著作是这个阶段的标志。”①侯外庐先生的历史研究方法论,是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的内在条件,这里,我想就学  相似文献   

18.
正(三)《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是胡绳为阐述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著作胡绳三本"大书",前两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历史书,《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则是理论书。前两本在众多史书中脱颖而  相似文献   

19.
清代伟大的学者戴东原先生名震,于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生在休宁隆阜。先生幼年从师读书,刻苦鑽研,好疑问。18岁随父到南丰时,便在邵武设私塾教学。20岁后,从汉学家江愼修(永)学礼经、算学、輿地、鐘律、声韻等,进步很快。22岁开始著作,29岁中秀才。后因其著作闻名京中,在钱大昕的推荐下,尚书秦蕙田请他襄助编写《五礼通考》。34岁时,去高邮教学。次年在扬州结识了学术界享有盛名的惠栋。50岁在浙东“金华书院”讲学。53岁参加会试,赐同进士出身,投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清廷召到京中担任四庫全书馆篡修官。于1777年(清乾隆42年)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戴东原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著述工作,是我国18世纪的一个卓越的学者。他在哲学、考据学、天文学、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文学和音韻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和考据学大师,在学术上贡献很大。他的著作如《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原象》、《方言疏证》、《尔雅文字考》、《历问》、《古历考》、《策算》、《勾股割圜記》、《九章补图》、《周髀音义》、《九章音义》、《考工记图》、《屈原赋德》、《毛郑诗考》、《水地记》、《戴氏水经注》等,对研究和整理我国的古代学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与侯双事先生相识二十几年了,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屈指一数他已经66岁了。他这个人忠厚、实在、勤劳、踏实.颇有点山里人的特点,本分、质朴。他在名利面前不卑不亢,淡然处之。可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却始终像个老黄牛,孜孜以求,绝无倦怠。1983年,北京书法家协会(当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成立不久,他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时间不长,第一个被调到北京书协工作,一个副团职干部一直作为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