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溺女之风盛行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历史上,溺女之风一直存在。不过,各个时期其表现程度有差异。近代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与确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异常尖锐,溺女之风因而极为盛行。然而,目前史学界对此问题尚无专题研究,有些相关论著也语焉未详。  相似文献   

2.
1997年 ,吴仁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的出版 ,就曾获得中日韩三国学术界的好评。此后经过四年的探索 ,他又于2 0 0 1年推出了其新作《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2 0 0 1年 1 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所谓“望族” ,是指颇有声望的家族 ,他们往往在地方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于江南“望族”问题的研究 ,2 0世纪 40年代即有潘光旦先生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问世 ,但潘先生的着眼点是优生学 ,而对望族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未能深入研究。可惜 ,自 50— 70年代间 ,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再未关注 (虽然在这期间曾有张…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历史上皇木的采办由来已久,从秦汉至唐宋,都有记载。但采木时间延续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影响之深远,莫过于明清两朝了。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的采造中的采矿、采珠、烧制砖瓦、织造等问题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采造中“最巨且难”的皇木采办及其影响却还缺乏系统研究,这种状况与皇木采办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宫市”,在不少唐史论著中都有论及,特别对于主持“宫市”的宦官那种以“市”为名、行“抢”之实的罪恶行径,大都作了尖锐地揭露。对此,笔者并无异议。但检核史料,颇感有有些问题需要弄清,虽然细小不过,但对弄清“宫市”的兴灭盛衰,或可起些补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徽商"贾而好儒"特色的争论,缘于没有明确区分"好儒"与"崇儒"、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崇儒"是对"儒"的尊重、推崇,是明清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特征,既非徽商特色,也非其他地域商人群体特色;"好儒"是发自内心对"儒"的喜爱。将"好儒"视为徽商为经商做出的功利性选择,无法解释缘何其他商帮无"贾而好儒"特色。徽商"贾而好儒"是唐宋以来徽州兴起的好儒之风与明清时期重商之风结合的产物。在讨论明清时期贾儒关系问题时,必须明确界定和区分"好儒""崇儒"等概念;应跳出纯粹的商人视角或功利性视角,关注到地域商人群体的文化背景和个人行为动机的复杂性;既要注意历史必然性,也应重视历史偶然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二十一世纪明清史学的新方法,本文将对近来日本学界以东亚地区的角度而讨论明清交替及清朝国家性质的研究潮流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表明笔者一己之拙见。对于本文的题目“后十六世纪问题”,各位读者可能感到陌生,因为这是笔者自己造的用语。众所周知,十六世纪是世界大变动的时期,亦即人或商品、货币流动迅速地活跃化,旧的体制趋于崩坏,新的体制尚未形成,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宗教、思想上都有重大的变化,本时期发生的各种问题通常被称为“十六世纪问题”。在十六世纪的大混乱之中,欧洲、东亚及其他地区都出现了新兴政权。十七世纪以后,这…  相似文献   

7.
晋商与徽商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最具特色的两大地方商人群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向来山西、徽歙富人之商于淮者百数十户,蓄资以七八千万计”。嘉靖年间,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曾与所厚屈指天下富豪,将资产百万以上的列为第一等,全国共17家,其中山西3姓徽州2姓。史称全国“典肆,江以南皆徽人,曰徽商。江以北皆晋人,曰晋商”。然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对明清各地域商帮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于经营管理方面的比较几近空白。本文试图通过对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层面的简略比较,进而探讨地域文化在形成不同管理特色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宣扬的“阶级斗争决定论”已遭到驳斥和唾弃,但他们宣扬的“暴力革命决定论”并未受到应有的批判。验之阶级社会的历史,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斗争,除暴力革命外还有其他形式的阶级斗争,合法斗争就是不容忽视的。无产阶级的合法斗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有论述,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合法斗争,学术界很少涉及,本文拟就明清时期农民的合法斗争试作申述。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发表的明清史 (至 1 9世纪前期 )方面的论文 ,思想史和文学史不算在内也多达 1 2 0余篇 ,专著则有 2 0余种。不过 ,从中很难发现有上世纪 80— 90年代“地域社会论”那样的为学术界所共有的研究视角。概而言之 ,在以特定的“地方 (地域 )社会”(localsociety)为考察对象、关注其秩序的形成和社会结合状况的研究继续展开的同时 ,对超越行政、国家和民族等界限的更为广泛的“地域”(region)进行动态考察的研究也比较活跃。进而 ,对这种多样的“地方社会”和“地域”加以整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系的研究也得到了加强。EvelynSakakida…  相似文献   

10.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党内同志脱离群众现象的集中表现。清除“四风”,才能清风拂面。如何反“四风”?我们重温和对照毛泽东同志的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对全党同志反对“四风”大有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11.
何忠礼先生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 (《历史研究》 2 0 0 0年 6期 ) ,对本世纪中外学术界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情况 ,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令人略感不足的是 ,这篇文章关于元代科举的研究情况 ,叙述过于简略 ,可能是对情况不很了解所致。有必要做一点补充。何文中说 ,辽金元三朝科举 ,“无论与唐宋或是明清相比 ,一般都认为处于低潮时期 ,研究论著较少。”在随后的介绍中 ,关于元代科举不过数百字 ,仅提及陈东原、安部健夫、姚大力、张晋藩、杨树藩、邓嗣禹等人的作品。其中张、邓的作品是专史类的著作 ,并非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地方志为基本资料进行考察,认为传统意义上广义的奢靡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1.某事项的花费超过该事项的基本需要;2.某些不正当不应有的消费项目与活动;3.某消费与个人(或部分人)的收入不相称;4.消费者攀比浮夸。奢靡观念的新旧激荡反映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方志为基本资料进行考察 ,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广义的“奢靡”观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界定 :一、某事项的花费超过该事项的基本需要。二、某些不正当、不应有的消费项目与活动。三、某消费与个人 (或部分人 )的收入不相称。四、消费者攀比浮夸 ;或某事项仪式诡异繁琐。五、从事或过多地从事工商业 ,追求财利。六、违背伦理纲常与等级秩序。“奢靡”一般被作为负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加以批判。其变化表现在 :一、一些超过某事项实用需要与原本不应有的消费活动以及稍许炫耀攀比得到默认、肯定。二、强调奢侈的经济功能。三、肯定工商业者的地位及追求财利的合理性。“奢靡”观念的新旧激荡反映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 2 0 0 0年这个 2 0世纪的最后一年里 ,岸本美绪从下列多个方面综述了 2 0年来宋至清代历史研究的动态特征 :档案史料的整理和公开 ,多语种的研究 ,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 ,“中国中心主义”和“汉族中心主义”的批判 ,“国家”与“地域” ,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等 (《以宋代至清代中期为中心》 ,《东方学》总第 10 0期 )。这一点与 2 0 0 0年的明清史研究也是相符的。概括地说 ,利用档案和古文书的研究已经成为常识 ,原来较为薄弱的与政治史相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学术界对秩序规范和意识等课题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另外中国———琉球…  相似文献   

15.
陈学文著《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一书于 2 0 0 0年 1 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国家“八五”社科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全书 34 3万字 ,分八章 ,包含绪论、明清时期的太湖流域概况、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陆交通与商路、商品流通和商业、商品市场及其他要素市场、市场经济萌芽形成及其意义诸内容。2 0世纪 70年代末 ,邓小平同志曾谈到 :“市场经济 ,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90年代后期 ,经济学家吴承明先生建议 ,应该提倡研究市场经济 (即近代化 )萌芽问题 ,因为“市场发展的轨迹远较资本主义萌芽明显 ,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与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多年来,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出现了关于“现代化(或称近代化)”问题的讨论,诸种关于“现代化”的论著充斥于市,形形色色有关“现代化”的理论时有所闻。这种“现代化”论滋生于资本主义世界,流行于西方学者和政客之间。当前,我国人民全力以赴为之实现的“现代化”概念与流行于西方的“现代化”有无本质的区别?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先后经历过“现代化”,它留给人类的遗产是什么,有无可借鉴之处,要有,又有哪些?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中日译者以中国故有的“封建”概念,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us一词,后来在中国将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此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及学术界形成主流认识。然而,中国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不是类似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形态,中国的这段历史应该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有所关注的问题。冯天瑜教授《“封建”考论》一书的出版,再次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两年来,关于封建译名以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不同意见。本刊认为,这场讨论,从“封建”译名引申到学术概念的界定,更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不仅关系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问题,更关系着我们对中国秦汉以后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本刊决定以笔谈的形式参与这场讨论,并欢迎学界同仁热情赐稿。  相似文献   

18.
所谓“长白山文化” ,应是“长白山地区文化”的简称 ,而笔者在这里讨论的 ,是“长白山古代文化”。长白山古代文化之属性 ,是长白山古代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近来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2 0世纪 80年代“文化热”兴起后不久 ,区域文化研究便成为学术界探讨的话题。在东北方面 ,有的学者主张以“长白山文化”命名本地区文化 ,虽然大多数学者未予认同 ,倒也反映出长白山文化的重要性。尤其长白山古代文化 ,更具有区域文化的鲜明特性 ,正因为如此 ,近几年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文论 ,对深入研究长白山古代文化属性 ,极富发凡启例作…  相似文献   

19.
1972年,蒋经国成功当选为台湾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蒋经国迫切想干出一番成就来。当时,台湾社会奢靡之风盛行,造成了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于是,蒋经国决定从台湾人铺张餐饮的陋习开刀,狠狠刹一刹社会上的奢侈之风。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海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张芳海河流域在明清时期为京畿之地。为了解决京师的供应问题,每年需从南方漕运大批的粮食。明清每年额定的漕粮为400万石。但漕运艰巨,“京仓一石之储,常糜数石之费”①。为了减少对南方漕运的依赖,明清两代都重视发展畿辅地区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