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史节体裁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史学工作者要有敢于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写出更有科学价值,更为人们听爱读的历史著作,这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下功夫,努力做到既有正确鲜明的观点,丰富翔实的史事,又有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叙述形式。近几十年来流行的分章节到底的编写形式,无疑还会继续得到应用和改进。但是我们显然不能永远停留在这种  相似文献   

2.
史书体裁是史书编撰形成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史学家不仅在具体做法上有很多创造,而且在理论的说明上也有不少值得重视的论点。批判地总结这一部分遗产,对今天的史学工作,尤其是对今天的史书编著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隋书·经籍志》,把中国历史文献分为甲、乙、  相似文献   

3.
吕思勉的史书体裁观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宽 《沧桑》2009,(6):145-146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他毕生专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在现代史学史上,他是惟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把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钱穆一并推重为前辈吏学四大家。吕思勉在史体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自己的几部通断代史著作,在体裁上是一个新颖创制,可看作是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综合体裁。  相似文献   

4.
史书体裁是史书编纂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编纂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各类史书中,包含着多种编纂形式,产生出丰富的史书体裁。探讨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的形成及其演变,揭示其发展规律,批判地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遗产,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当今的历史编纂学理论与实践也有惜鉴意义。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史学中编年、纪传、典制、纪事本末几种主要体裁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中国古代史书体裁辩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曾瑜一、近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饱受凌辱的时代,形势迫使中国吸收先进文明。直到本世纪,中国人才开始用比较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重新研究自己的古史,但最初尚无断代史的概念。中国古史绵长,史料丰富,非任何个人所能贯通,因而很...  相似文献   

6.
越窑考古研究涉及调查及发掘、"越窑"涵义、窑业衰落、交流与传播、科技分析、造型纹饰和装烧工艺及秘色瓷定义等七个方面,80年来越窑研究的成果卓著,尤其是近几年来对窑址考古日渐关注,其生产背景日益明晰。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对丰富的原始材料的解读和信息提炼却显得相对薄弱。呼吁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采取自下而上和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引入实验考古学方法和器物操作链分析,努力做到透物见人,拓展和深化问题导向的科技手段应用,并注意窑址和出土遗存横向和纵向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与展望华夏地方志研究所朱文尧一、中指组召开这次理论工作座谈会的意义一是抓住了方志事业进入21世纪关键时刻的关键环节。对中国方志学的建设是一道催化剂。二是15年来修志实践的经验和某些理论性的探索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升华阶段。也是方志界进入一...  相似文献   

9.
回顾与展望     
建国之初,在百废待兴,国事纷繁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文史研究,关心文史界耆宿名流的安排,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把文史研究当作一件大事,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崇敬与关怀。继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次年即颁发了《关于设置文史研究馆的决定》,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了文史研究馆。我省文史研究馆是在1953年5月建立的,至今已有38个春秋。38年来,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委统战部的关怀下,在馆党组的领导下,在周素园(著名党外人士,原副省长)、田君亮(著名学者,原副省长)和冯楠(著名党外人士)等几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无不重视对历史撰述的得失进行批判和总结。作为乾嘉史学名家之一 ,王鸣盛在探讨历史撰述问题时 ,尤其注意考察史书体裁的利弊得失 ,帝纪与人物传记体例的灵活运用 ,以及书志与论赞体例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同时他又能够联系具体史事和作者撰述思想来讲体例 ;既重视体例又强调不应为体例所拘 ,反映其朴素辩证的变通思想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并加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气指数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气指数是识别和预测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开始研究旅游景气指数,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存在着在指标选取和周期选择方面的不足之处;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缺失,笔者希望通过此文为旅游景气指数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振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张振勋的研究从他去世后便已开始,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深入,尽管在许多有关的研究中都会提及他。直到进入21世纪后,对他的研究才开始升温。导致张振勋研究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料的缺乏。当前,对张振勋研究的努力方向首先必须是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论证,理清他的人生线索,将他从传奇人物转变为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汉景帝阳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汉阳陵的考古发掘成果的基础上,回顾三十年来汉景帝、汉阳陵遗址、出土文物及遗址保护等方面研究的可喜成果,指出汉景帝和汉阳陵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期引起学者关注汉阳陵、研究汉阳陵。  相似文献   

14.
<正>萧一山(1902—1978),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清史专家。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年仅22岁,就著成《清代通史》上卷,约56万字,19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等纷纷作序给予高度赞誉。1925年,他出版了《清代通史》中卷。至抗战时期,他撰著了《清史大纲》,突出地表达了其"民族革命史观"。萧一山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曾前往海外搜集太平天  相似文献   

15.
近代士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士绅阶层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从绅士论、乡绅论到地方精英论、士绅论的历程。中外学者在士绅的构成与分层、士绅阶层的社会流动与转型、士绅与近代社会转型、区域士绅研究等领域的学术成果等方面,不仅回答和阐释了近代士绅阶层的相关问题,对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亦有不小的贡献。然以学术研究的创新性论之,近代士绅研究领域仍有相当大的学术空间可以拓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今天终于成立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喜事,也是几代学人为红山文化的研究倾尽心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一个必然结果.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红山文化从发现至今所走过的历程,从中汲取有益的历史经验,从而也期待着红山文化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今后能够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7.
时近世纪之末,回首西方史学发展的绵延之路,面对纷繁喧嚷的当代西方史坛,置身于外,抱着借鉴和吸收的目的,对其作一番回顾与总结,已显得不仅必要,还有一丝紧迫了。本文即撷取当今西方史学界,尤其在美国,最具争议、也最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领域--妇女史,做一些粗浅的介绍和评价。尽管妇女史自六七十年代诞生迄今不过三十年的历史,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从中或许能够为我们了解现当代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提供一点帮助。历史是一门由一位女神护伤的学科,可是这个名叫克丽奥的缨斯,几千年的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清史学 ,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学的一部分、一个分支。近代清史学 ,即资产阶级清史学。它的萌生 ,大体上与世纪同步。这不是偶然的。当 2 0世纪迈步走来时 ,世界资本主义在欧、美和亚洲部分地区已很发达 ,近代的即资产阶级的学术已有很大的发展、很多的积累。在中国 ,清朝正加速衰败 ,走向灭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蓬勃展开。在政治上 ,革命和社会对了解本朝历史的要求普遍加强了 ,清史研究和编纂有了最迫切的现实意义 ,而随着清朝统治的削弱 ,“国史”研究的环境也渐渐宽松化 ;在学术上 ,中国学术近代化变革潮流开始涌动 ,留学东、西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方法、材料和研究对象的增多,国内外学者针对文化史的学科理论、方法范式和研究专题展开了讨论。由于文化史研究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本文主要围绕其中的前沿议题,结合近年来具体研究中的争论焦点作一探讨。一、学科定位和理论建构的反思2009年翻译出版的英国学者彼得·伯克《什么是文化史》(蔡玉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20年再版,隐然象征着关于文化史的新一轮理论回顾已趋兴盛。李振宏、张昭军、周兵、王晴佳、梁景和、张仲民、王笛、  相似文献   

20.
河西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三义研究河西文化,以河西特有的地域文化为对象,在西北地方史研究中已获丰硕成果。迄今为止,我们虽未见“河西学”问世,亦未见“河西学史”独立出来,但笔者以为,以河西文化可观的研究成果、以河西文化之厚重,以河西历史之深邃,以河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