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37年我才17岁,那时我家有一只赖以谋生的七吨大小的木船。在日军进攻太仓浏河时为躲避战火,我们全家老小以船为家到无锡荡口避难。当时船上除父母、我和二妹三弟五人外,还有六名一起出来逃难的亲戚,一只小木船竟挤了十一口人。那年11月,船在荡口被国民党军“封差”(即征用),我们被要求从无锡运载一批军粮(大米)到昆山,支援守卫昆山防线的国民党军。后昆山防线失守,国民党军不得已让我家通过水路直接把军粮改运南京,支援那里还在坚守南京城的国民党将士。运粮途中,因为船小人多,也为了躲避日机轰炸,押粮的国民党军只好在岸上步行,与船齐头并行,日夜兼程。一路上行行停停,躲躲藏藏,担惊受怕,经历了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方志》2002,(6):35-38
65年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至今还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人们的心中留下难以抹灭的伤痛。本期发表的两篇回忆章,是一位当年仅10岁的女孩子和一位20世纪80年代的女考古工作的亲身经历。国耻难忘,伤痛犹在。我们不忘历史,是为了祈盼人类和平,世界美好。  相似文献   

3.
1937年冬,日军逼近南京,我所在的国民党军开始撤退。南京撤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那非撤退不可的原因之一是:日军在进攻南京的同时,已另派有力部队抢占芜湖,截断了中国军队向西南后撤的退路。出现了这个情况,再加以其他许多不利的因素,迫使原来预定“要死守三个月”的南京抗战,仅仅在几天之内就全部崩溃了。  相似文献   

4.
1994年11月18日,《遵义晚报》第二版影视栏目登载一则题为“《南京大屠杀》赴日本挑演员——应征者甚众,剧组难定夺”的短消息。报纸发出后约一个礼拜,报社总编办公室收到一位读者名叫张学明的来信。我拆信一看,原来他是谈对这部影片导演及剧组去日本挑选演员一事的一些看法。《南京大屠杀》影片于1993年11月在南京开拍,1995年春关机,将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期间公映。为挑选饰侵华日军南京战区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等人的演员,导演别出匠心地到日本挑选演员,他对此持异议。他说:“中国人口众多,又有好几家电影制片厂,难道在中国挑…  相似文献   

5.
读罢此文,如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胜利的喜悦。抗战胜利已过六十多年,我有幸成为接受日军在南京投降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现将我在当时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将这段历史再现给读者,并借此文缅怀为抗战而流血牺牲的勇士及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曾枪毙过两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总算替中国人民出了一口气。因我当时在行政院司法行政部工作,知道详情,特作如下记述。日本投降后的次年(194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和行政院联合组成了“日本战犯罪行调查小组”,先出公文和《调查表》到各省、县,望各地受难同胞及其因日本侵略罪行造成全家灭绝的邻居,将日本战犯的各种侵略罪行填报上来。截至该年四月底止,已收到《调查表)30638件。1946年5月,将调查小组改组为“行政院处理战犯委员会”。到1947年委员会结束时,共收到《调查表》44万多份…  相似文献   

7.
南京沦陷前的防空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打击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占绝对优势的日本陆海军航空队,频繁轰炸了中国的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北平、天津、保定、上海、武汉、广州、长沙,甚至边远的兰州、贵阳、昆明等地,先后遭到日机大规模的轰炸,由于这些城市大多缺乏防空能力,空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更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1937年8月15日,号称日本海军“虎之子”的木更津航空队从台湾基地起飞,首次空袭南京,从这一天起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在…  相似文献   

8.
南京沦陷前后的野战救护处文/朱宝琴南京沦陷前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卫生勤务部在南京成立了野战救护处.担负城防救护工作。处长金涌盘临危受命,代理卫生勤务部部务,统一指挥留京各卫生单位投入伤员救护转运工作。南京失陷后,野战救护处留京人员栖身难民区,他们在金...  相似文献   

9.
1932年,“一·二八”中日战事爆发后,鉴于浓烈的战争气氛,南京国民政府很快成立了防空处,处长由从德国留学防空专业归来的黄镇球将军担任,副处长为王鄂,办事主任为曹宝清。  相似文献   

10.
11.
南京沦陷前英勇支前的江南汽车公司文/施顺福图/周黎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中国守军打响了奋起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  相似文献   

12.
南京沦陷初期,由于恶劣艰苦的生存条件,难民收容所内陆续出现了传染病病例,传染病防控面临对传染病危害认识不够,卫生防疫资源短缺,以及应对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特别是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在收容所管理人员的配合下,多方筹措卫生防疫物资,加强对收容所卫生检查与管理,给难民注射疫苗,收容所内终未形成“大疫”。这主要得益于欧美在宁人士对传染病的危害与应对有清醒的认知,难民收容所的有序组织与管理,以及其他慈善团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伪在南京的残暴统治造成了高压的氛围,这种客观环境,使得国民党势力在南京的秘密恢复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当局势稍为稳定之后,国民党中央当局便开始了在南京重建地下秘密组织的努力。这项工作是以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南京的金陵大学内迁成都,不过出于维护校产的考虑,该校一部分中、美籍教师留守南京。南京沦陷时期,金陵大学分别在成都和南京办学,致其治理结构发生调整。在校董会无法召集的情况下,校方进行了制度修补,虽然战前的治理架构未发生本质性改变,但是南京校园的办学及其校务机构的相对独立,使金陵大学形成“两地办学”的体制。“两地办学”体制维系并强化了南京各校的政治底线,使留守南京的教职员开办中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坚持不向日伪当局立案,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6.
从粉碎“四人帮”起,大学招生将恢复考试制度的说法就开始广为流传。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人心所向。渐渐地,“传说”变成了国内各大报纸上刊登的“新闻”。1977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就今年高等学校招生问题,教育部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报道,正式宣布了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消息。古人在论及人生大喜时,曾用“久旱逢甘雨,它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句话来形容,其中有的比喻虽然不甚贴切,但也道出了一种人生体验。而20世纪70年代的广大知识青年在听到高等院校恢复招生考试的消息后,确实有一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  相似文献   

17.
辛亥年时,我正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已读完二年级,正在准备毕业考试.这一届同学分别来自鄂、湘、滇、黔、桂、陇六省.其中,云、责两省同学组织了同乡会,我被选为会长,常于星期日约集同学到云贵公所会聚,阅读书刊,揭议时弊. 农历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夜起义枪声一响,陆军中学学生奔走相告,群起响应.云贵学生因平时有同乡会的组织,即以此为依据,成立学生军大队,共300余人.推我为大队长,席正铭(贵州沿河县人,文学社社员)为副队长.第三陆军中学在城外五里多路的南湖,队伍到楚望台的军械库时已经天亮.这时吴兆麟在该处指挥.吴对我说:“你把队伍带到谘议局去听候安排.”我即将队伍带到谘议局,有吴醒汉、李作栋及邓玉麟在该处安排、联络.李作栋对我说:“邓队长,跟你商量一下,藩台衙门有很多银钱、款项,叫别人去不放心,请你的队伍去守藩台衙门吧.”我说:“可以.”吴醒汉说:“那就这样,你叫一个人带队伍去,你本人就不要去了,在这里等着开会.”我即派席正铭去,自己在谘议局等候.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23日深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渡过长江后,浩浩荡荡开进南京,南京宣告解放。时光飞逝,五十年漫长岁月似在转瞬间度过。在战火纷飞捷报频传的1949年,我在南京亲身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的三次重要活动。往事历历,记忆犹新。值此欢庆南京解放五十周...  相似文献   

19.
辛亥年时,我正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已读完二年级。正在准备毕业考试。这一届同学分别来自鄂、湘、滇、黔、桂、陇六省。其中,云、贵两省同学组织了同乡会,我被选为会长,常于星期日约集同学到云贵公所会聚,阅读书刊,揭议时弊。  相似文献   

20.
郑家度 《广西文史》2005,(2):149-150
我是1939年底,由故乡湖南长沙经广西而到达云南昆明。当年公路的路况很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最难忘怀的是大卡车从身旁驰过时,卷起一股股沙尘,扑面而来,经常是飞沙入眼,又痛又痒,双泪直流。更惨的是灰沙借助风力,直扑口鼻,有时甚至呛得透不过气来。好在当年我才17岁,少年气盛,血气方刚,洗个澡,睡一觉,第二天仍然生龙活虎,临危不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