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蜀汉政权与益州士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蜀汉政权与益州土著士族的关系,与其稳定有密切联系。吸取刘焉、刘璋时期的教训,自刘备入蜀、诸葛亮治蜀到蒋、费执政,蜀汉政权既注意控制其势力的过度膨胀,又注意维护益州士族的利益,故益州士族对其较为拥护和支持;蜀汉后期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影响到益州士族的根本利益,故其对蜀汉政权的覆亡漠然置之。  相似文献   

2.
蜀汉政权的政治构成和制度建设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刘备以外来者的身份统治益州,势必受到益州本地势力和刘璋旧部的抵制与反抗。与此同时,刘备带领的外来势力内部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冲突。然而,当蜀汉政权面对孙吴、曹魏及内部西南少数民族的压力时,各个势力之间又不得不抛开眼前的矛盾,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抵御外敌。这些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对蜀汉政权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实质性的制约,并影响着蜀汉政局的微妙变化,使看似平静、团结的蜀汉政权内部虚弱,逐渐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成都建立汉政权(即蜀汉政权),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看似三国势均力敌,但蜀汉偏于西南一角,最容易受到魏、吴威胁。加之刘备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唯有开疆扩土才能实现。而刘备所处的西南蜀地,决定了蜀汉政权必须开拓南中地区,本文就蜀汉政权经营南中过程及其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正汉末乱世,风云四起,王室衰微,军阀混战。曹操继董卓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征伐,剿平群雄,统一北方。刘备起于布衣,与各路英雄一较长短,依据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舍中原四战之地,西入巴蜀,据剑阁,临三峡,恃险以守,雄视四方。孙权据有江东,席父兄之余荫,席卷荆、扬、交、广,巍然为一方霸主。当此之时,汉帝虽存,守位而已,天下十三部州,皆为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占据,后世称之为"三国鼎立"。三国之疆域,曹魏最大,占据东汉之司州、冀州、幽州、并州、豫州、徐州、兖州、凉州、青州以及扬州、荆州江北之一部。孙权建立的东吴,疆域次之,占据  相似文献   

5.
正四、扰而能毅的马忠蜀汉政权的第四任庲降都督为马忠。马忠也是蜀汉最为知名的庲降都督,曾以庲降都督、镇南大将军的身份进入京师成都录尚书事,一度成为中枢重臣,秉持蜀汉军国大政。马忠,字德信,本名狐笃,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初为郡吏,举孝廉任汉昌长。刘备伐吴,兵败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5000人以补遗阙,遣马忠送往。  相似文献   

6.
作为“四川·罗江三国蜀汉文化旅游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国蜀汉政权与罗江”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6月 1 8日在白马关庞统祠内举行。会议由罗江县人民政府举办 ,三国专家沈伯俊、吕一飞、张丽君、罗开玉、杨荣新、魏秋菊、范小平等应邀参加了会议。包括央视在内的中央、四川省、德阳市等 1 4家新闻媒体给予充分的关注 ,进行了采访报道。“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伯俊教授以《蜀汉政权与罗江》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他根据史籍、考古资料 ,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 ,在蜀汉政权的发展过程中 ,今罗江县占有非…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政界和史家聚讼不已的话题,形成了经济崩溃说、城乡资源动员枯竭说、军事失败说、外来因素说等诸多见解。应该说,这些观点均从不同角度触及了问题的症结,但由于受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研究的客观性不能不打折扣。如美国方面的分析从一开始即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国民党的失败牵扯到共和、民主两党的政争;台湾方面,蒋介石的特殊身份使得他本人的总结分析必然成为台岛政、史界分析的基调和蓝本;大陆方面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是从近20年才开始的。同时,正如一个病人临死前…  相似文献   

8.
汉中地区是位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一片盆地,这里交通便利,地势险要,战略位置十分突出。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为了争夺该地进行了诸多战争。最终曹魏攻下了汉中,蜀汉失去了战略屏障而最终灭亡。  相似文献   

9.
蜀汉文学与建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证了蜀汉学的成就,并通过对蜀汉学与建安学的比较分析,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人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的研究。认为蜀汉学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表现儒家思想、隐逸思想和政治观望思想的不同内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性问题已是危及人类生死存亡的现实难题问题。其实质是由于人类短视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全面危机。全球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在形成的全球化大背景与传统的以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为核心的思想观念矛盾冲突的现实产物,表明僵硬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已不适应全球化进程。我们只有在世界范围普遍建构新的共生理念,在共生理念的支撑下协调处理好全球化下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才能克服困境,超越自我,迈向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1.
从刘备对兴复汉室的失望,到诸葛亮对兴复汉室的绝望,再到谯周等人对蜀汉亡国的渴望,构成了蜀汉政府内部亡国思潮的三个阶段。荆州之失和彝陵惨败,使刘备对兴复汉室产生极度失望思想,这是蜀汉亡国思潮的源头之一。刘禅的无能和北伐的失败,让诸葛亮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兴汉已是绝望,这表明亡国思潮己在发展。此外,蜀汉建国之初,还存在另一个亡国思潮源头,该思潮代表人物先有张裕,再有李严。蜀汉后期时,谯周大唱“亡国之歌”,这两个源头于是就合流了。谯周等人对亡国有极高的渴望心态,从而使两种合流的亡国思想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亡国思潮,导致了蜀国在大敌到来之时的不抵抗政策的出台,最后使得魏国轻易灭蜀。  相似文献   

12.
马小茹 《沧桑》2010,(2):162-162,177
当前全球性问题已是危及人类生死存亡的现实难题问题。其实质是由于人类短视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全面危机。全球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在形成的全球化大背景与传统的以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为核心的思想观念矛盾冲突的现实产物,表明僵硬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已不适应全球化进程。我们只有在世界范围普遍建构新的共生理念,在共生理念的支撑下协调处理好全球化下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才能克服困境,超越自我,迈向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近代中国国家政权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抗争,及其在近代中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近代中国国家政权在对帝国主义软弱、妥协的同时,与帝国主义进行了抗争,其中既包括武装抵抗,也包括在谈判和交涉中争取保住一些国家权益。我们不能因为近代中国国家政权对外抗争而否认其与帝国主义的妥协和勾结,但也不能因为其与帝国主义的妥协与勾结而否认它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抗争。近代中国国家政权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与抗争在近代中外关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讲述了初唐时期中央政权与党项羌族之间的政权界限变化:1.高祖时期中央政权与党项羌的政权关系;2.太宗时期中央政权与党项羌的政权关系;3.高宗至睿宗时期中央政权与党项羌政权之间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三国蜀汉时期的资料最为贫乏,因此在古建筑学界形成一种看法,认为“三国是建筑最低落消沉的时期。”1981年5月在忠县石宝区涂井乡蜀汉时期崖墓出土的陶制房屋模型,填补了这项空白,也使我们对三国蜀汉时期建筑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笔者有幸对这批模型实物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作了粗略的分析研究,现将这些不成熟的初步意见奉献给诸位同行,仅供参考,并望指正。 一、涂井蜀汉崖墓出土的陶房模型 1981年5月,我省考古工作者在忠县石宝区涂井乡发掘出15座三国蜀汉时期的崖  相似文献   

16.
商人与袁世凯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资产阶级与近代政府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资产阶级的重要成份──商人与袁世凯政权的关系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商人对袁世凯当政时期几。关键事件的态度,从而厘清了商人与袁政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并进而在历史考察的基础得出结论:中国商人低下的发展水平是商人阶层长期未能成为一支独立的积极的政治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乱离之世,佛、道二教承袭唐代,呈现出继续繁荣的趋势.王潮、王审知一手革创的闽政权正处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终闽之世,与佛、道二教结有不解之缘.闽政权与释道之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王审知朝为一段,是为前期.审知死后,历延翰、延钧、昶、曦等朝,是为后期.在这两个时期中,闽执政者之于释道二教,在目的、态度、方法、程度等各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其结果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具体表述如次.  相似文献   

18.
北洋政权与通货膨胀 郑起东近代中国政府多与通货膨胀结有不解之缘,而北洋政权制造恶性通货膨胀手段之卑劣,实无以复加,举凡滥发钞票、滥铸铜元。滥发铜元票、兑换券及流通券、无所不用其极,且信誓旦旦,出尔反尔,欺骗舆论,蒙蔽人民,尤为惯伎。(一)北洋政权制造...  相似文献   

19.
一、保山坝的开发和蜀汉墓的发现 据《后汉书》、《续汉书》、《华阳国志》等古籍记载,远在保山坝东西两面的大理。腾冲等坝区尚无较大开发的汉晋时代,保山即已成为我国内地通向中南半岛,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的交通枢纽、商业巨埠和一大政治文化中心,有谓“五谷桑麻金银宝货之地”,“重镇地也”。其地汉前属古哀牢国;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坝子东北金鸡村一带设不韦县治,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77邑王内属,汉王朝以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设置永昌郡,并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庆典,郡治设在保山坝,著名的南方丝路后半段“永昌道”即因穿越其境得名;南中叛乱年代,蜀汉名臣吕凯为维护国家统一,以保山坝为指挥中心,串励全郡军民与三面强敌长期抗衡,使永昌郡成为蜀汉稳定的大后方和军事补给地。  相似文献   

20.
位于滇西边区的保山市,保存、修葺和新发现了一批质、量可观的蜀汉文物遗存,这批文物遗存对探讨三国时代永昌郡的历史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永昌郡是东汉、蜀汉西南边区大郡.在“南中”叛乱战火燃遍黔西、滇中、川西南和诸葛亮南征北伐的数十年间,永昌郡一直是蜀汉富庶稳定的大后方和军事补给地;蜀汉时期永昌郡地社会形态、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都有不小的发展变化.现今保山市是永昌郡郡治所在地,蜀汉时代的保山历史在蜀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予认真研究.但是,由于蜀汉“国不置吏,记注无官,行事多遗”,加之保山地处边徼,史籍记载甚少,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