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苏联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按地域组织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越来越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布局和发展区域经济是组织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复杂的区域性经济问题是苏联实现新时期经济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七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开始由粗放式经营逐渐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苏共二十四大提出的集约化方针和二十五大提出的经济战略都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而这个时期苏联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一再强调要加速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加速战略”今天具有头等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实现这一任务是全党、全民刻不容缓的事情。苏共二十七还把“加速战略”的任务写入苏共纲领修订草案中。它的具体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为此,要求前5年,即“十二·五”计划期间(1986—  相似文献   

3.
苏联在几十年的经济建没中,始终把调整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视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经济结构是影响国民经济和杜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国民经济区域结构又是整个经济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区域结构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经济建没,特别是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苏联重视国民经济区域结构问题,还有其本国的特殊原因。苏联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况且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复杂,因此更有必要充分利用各地区的优势在全国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区域结构体系。然而,由于苏联原来的经济基础较差。自然条件复杂、资金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各种政治因  相似文献   

4.
苏联近几个五年计划都明确规定要加速开发东部地区,发展那里的生产力,特别是把这一地区丰富的矿物原料和燃料动力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周转中去,以此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苏联调整生产力的布局,加速开发东部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苏联经济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布局不仅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区域结构的平衡,而且影响着全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它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苏联在制定和贯彻各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时,始终将生产力布局的內容视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样,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布局方向也总是体现本国经济建设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配置及经济效率社会生产经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按计划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情况。各加盟共和国和各经济区在经济上的全面发展同按苏联各个地区合理地配置生产力有直接关系。在国民经济实践中正在贯彻列宁关于要全盘考虑和全面解决每个地区,包括很小的地区在内的经济发展的各项指示。在组织社会主义计划的开始阶段——在拟定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和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阶段就已经采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原则。这个阶段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党和苏维埃国家长期的社会经济战略规定要加速发展其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978年春,勃列日湼夫来到西伯利亚和远东视察,对执行有关综合开发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决定有着重要意义。1978年12月,在苏联国家计委扩大会议上,曾讨论了有关发展西伯利亚的生产力和加速采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科学方案等重要问题。1989年6月,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召开了发展西伯利亚生产力的全苏代表会议,会上提出了各种详尽的建议。在讨论1981—1985年和在1990年前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进程中,和苏共二十六大都十分重视加速发挥国家东部地区的经济潜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断调整工业布局是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战略任务。这不仅因为生产力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因为苏联工业布局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发达的西部工业区资源贫乏;而东部和北部地区资源虽辛富,但是经济却极其落后。而且,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并长期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早在沙皇俄国时期,工业就主要集中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以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西北区和乌克兰。苏联建国后,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在调整生产力布局方面作了艰苦的努力。这项工作是通过各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来实现的。尽管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布局原则,然而,这些原则主要还是在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而且又是结合各个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加以贯彻执行的。因此,透过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便可看  相似文献   

9.
(一) 苏联近几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发展都和其东部地区的开发密切相关。苏联的东部地区素有“宝地”之称,那里资源丰富,特别是对发展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燃料动力资源、稀有金属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尤为集中。苏联乌拉尔以东的广大东部地区,拥有全苏煤炭总儲量的93%,经济水能资源的81%,天然气探明儲量的85%,石油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苏联东部地区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建设已成为全苏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区之一。继续加速开发这一地区,发展那里的生产,使更多的各种资源和产品投入国民经济周转中去,已是当前苏联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苏联开发东部地区除通过原先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价格改革越来越引起苏联领导机关和社会上的关切,因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苏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价格应当成为推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积极工具。”这就是说,按要求,价格体系不仅应反映现阶段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实际状况。同时还应对国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教育改革始于1958年。它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1958年苏共中央举行9月全会,讨论和审核了《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即“七年计划”)。1959年1月27日苏共举行第21次非常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了“七年计划”的报告,宣称从现在起苏联开始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七年计划”既是在苏联建成共产主义,又是按人口计算的产品“赶超”美国的关键部署。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苏联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政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首先要服从政治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到经济利益。这是现今苏联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指导方针,是它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自六十年代末,特别是68年入侵捷克后,苏联明显地走上了扩张争霸的道路,但它感到经济实力不足,军事上还有逊色。为了改变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改善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效率低状况、原料和能源产地东移,进行了经济改革措施,重视发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实行集约化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 60年代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是以禁运战略物资为主 ,从 70年代开始 ,转向以限制高新技术转让为主 ;1 979年《出口管制法》标志着这种转变的完成。在“缓和时代”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追求的目标是 ,以有限发展东西方贸易换取苏联的政治让步。在“新冷战”时期 ,美国经济遏制战略将打击对象从中国重新转向苏联 ,更重要的是将高新技术转让限制作为迫使苏联“改变国内政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苏联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安德罗波夫执政后,为了扭转这一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就一再地谈经济效益问题。他说,苏联目前最关心的是提高生产和整个经济的效益问题。苏联“深刻意识到了”提高经济效益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苏联经济之所以效益不高,主要是由于:1)经济机制、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工作落后,2)连续四年农业歉收,3)开发苏联北部和东部需要越来越多的财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5.
苏珺 《沧桑》2009,(6):70-72
20世纪50年代我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作为决策者毛泽东思想变化的直接结果。引起毛泽东思想变化既有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以及苏联因素等直接原因的影响,也有国家制定工业化战略等主要原因的影响。梳理其变化的原因,并进行理性分析,有利于正确把握共和国曲折发展的历史,也有利于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苏共二十四大、二十五大制定了经济发展战略,力图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经营,使生产逐步转向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苏共二十六大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提出,在八十年代还将“始终不渝地继续实现自己的经济战略”,并进一步重申,实现“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创举 60年代初期,在以美国、苏联为主的军备竞赛中,战略尖端武器发展很快。1961年,苏联已研制出从地下井发射的第二代战略洲际导弹SS—7,美国的洲际导弹“大力神Ⅰ”已装备部队。不久,美国成功地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枚集束式多弹头导弹“北极星A3”,苏联研制的第三代洲际导弹SS—9试验成功。但是,我国的导弹技术才刚刚兴起,就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在国民经济极其困难的形势下,国防尖端技术怎么办?1961年  相似文献   

18.
苏联实行经济改革6年以来,未能扭转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尤其是最近2年,国民经济状况更为恶化,曾宣扬一时的食品纲要未能实现,加速发展战略的第12个五年计划的贯彻也已落空。目前苏联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处在危机状态,社会的进程和形势仍没有向好的方面变化,甚至在继续恶化,迄今为止没有能够遏制住经济增长放慢的进程。1990年是第12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发表的数字表明,这一年经济发展出现了苏联历史上首次负增长。与198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2%,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倾斜竞争”发展战略与中国台湾的“夹缝进击”发展战略截然不同,但都取得了成功。对这两种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国家和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之选择。一、日本和中国台湾发展战略经济条件的异同“倾斜竞争”战略是一种超常的发展战略,它属于国民经济非平衡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选择一至几个产业做为支柱,倾注全力优先发展,以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再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日本战后四十余年始终实行“倾斜竞争”战略。“夹缝进击”战略,是指选择那些不为人注意的产业或产品,以避开竞争锋芒,在  相似文献   

20.
张洁 《神州》2013,(4):225-226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而言,既要看到苏联对影响因素的授予过程,更要深入分析中国对苏联因素的接受和内化过程,关注本国领导人特质、领导层经验、下层群众响应等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环节,从而构建出苏联因素在中苏两国问由“授”到“受”的完整路径,并对苏联影响中国经济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