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嘉泰吴兴志》是反映宋代湖州的一部地方志,在坊巷等门类中记载了湖州城的厢级区划。本文以湖州城为例,探讨了湖州城的厢级区划及其管理,指出:厢级区划适用了坊市制崩溃下的城市管理要求,更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厢级官吏虽地位不高,但其职责完备,对城市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辽金元是中国古代"城市革命"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在城市空间上,由封闭到开放,由坊市制转变为厢坊制;在管理制度上,宋代以拥有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府属都厢为标志,出现了个案建制城市。辽金元则以拥有专门行政管理机构诸京警巡院、路府节镇录事司、防刺州司候司为标志,出现了更多建制城市。在此基础上,金元时期形成了联系密切、分布有序的古代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3.
由厢统坊之厢坊制是继坊市制后一种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傅宗文认为厢坊制始于宋太宗至道年间 (《宋代的草市镇与扩城建郊》,《社会科学战线》(长春 ) ,1988.4 ) ,陈振也曾认为厢坊制是始于北宋的制度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 7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 ,后来他修正了该观点 ,认为厢坊制至晚始于后唐的洛阳 (陈振 :《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据《五代会要》卷 2 6《街巷》:“据左右军巡使奏 :诸厢界内 ,多有人户侵占坊曲内田地 ,盖造房屋 ,又不经官中判押凭据 ,厢界不敢悬便止绝 ,切恐……厢界难以止绝。”这是后唐长…  相似文献   

4.
毕波 《丝绸之路》2010,(24):51-83
坊市制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亦称坊制。唐中期以前,中国城市是坊市制格局,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本文主要结合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分析了隋、唐时期长安坊市胡人聚居区的形成与分布情况,以期为研究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对外贸易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唐宋坊市制崩溃以后,明代地方城市中“坊”之情形。明代地方志所记之“坊”,有牌坊、街坊、乡坊和坊图四种不同涵义。牌坊为旌表建筑物,街坊为居民居住区,乡坊之“坊”是人文地理概念,指城内外一定地理区域,坊图之“坊”等同于里、图。作为“地域实体”的街坊,其形态已不同于唐宋时期的坊市,表现为开放式的条形街区,而不是封闭的方形区域;城外街区亦得称“坊”;坊的数目增多,其规模较小。街坊与城市里甲密切相关,是城市里图区划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的西京洛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宝珠 《史学月刊》2001,(4):109-116
宋代洛阳城已由原来的坊市分离制,嬗变成新的坊市合一制;由于水土气候方面的优越条件和历史、政治等原因,宋代洛阳园林之盛成为一大特色;宋代洛阳又是官僚麋集的城市,官僚集团中一些政见相同,利用会社组织,形成左右政局的政治力量。会社组织活跃,是其又一特色;宋代洛阳的经济远不如它在政治、园林方面的地位重要,但与开封之外的其他城市相比,亦属较为发达,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  相似文献   

7.
宋代淮南地区城镇的发展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淮南地区城镇的发展与变迁吴佳新大约从唐末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商业的日益发达,一些州府县城,逐渐改变了原有单一的行政中心功能。至宋代,商业性质不断增加,城市形态发生重大转变,使原有的坊制、市制被破坏,城市不断外扩,对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方法,结合城市历史平面空间复原图及历代相关史料记载,以明、清时期嘉兴城中的坊区为研究起点,详细考证复原出明、清两代的城内街巷及坊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宋、元及明代前期的"坊"的实际形态,认为以《至元嘉禾志》为代表的宋元坊的史料系统中的"坊"实即巷弄和牌坊的混称;"以坊统巷"即坊街干道内含支巷。"以乡统坊"现象在嘉兴为常态,且城内明、清时期的坊区应与宋代的"界"有所联系,宋代嘉兴的城市管理应呈现由附郭嘉兴县管辖的乡、界、坊(巷)三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都城空间区划制度与对都城内主要城市景观的称谓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都城空间区划制度有里制和坊制两种,因此主要城市景观的名称也就为里或坊。就北朝隋唐时期而言,首都居住区里、坊的称谓之间并非一开始就是官称与俗称的关系。在北魏洛阳,空间区划制度是里制,坊实际为落实治安管理的一种手段。在坊建好后,被围墙围绕的封闭区域也开始可以称为“坊”,此后,坊、里在指代空间位置时就可以等同了。不过,北魏洛阳涉及治安事务时才用坊表示居住空间,因此墓志所见城中居住区都为某某里。隋文帝正式在都城实行坊制,确立了坊在指代居住空间时的官方地位,由此才形成了坊、里官称和俗称的关系,但里代指居住区的用法并未改变,唐代坊、里的混用实源于此。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东京内城里坊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东京内城共有4厢46坊,其中的太平、乐台、新昌等21坊的相对位置已确定,另有22坊的框架被勾勒出来,以待日后补白.内城各厢里坊之间面积差别较大,坊内除民舍之外,尚分布有众多的衙署、官营手工业作坊等公共机构,形成了"官私杂处"的局面.宋皇城南御街两侧中央衙署的规划,开启了明清时期北京"千步廊"两侧为中央六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墓志为主要材料,复原了北魏至唐代"坊"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并对坊在城市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坊成为当时城市中的一种规划和管理单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以往一些观念不同,仅就墓志材料而言,唐代地方城市中的坊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完全集中于城墙之内,也存在城墙之外的坊,而且其普及的时间很可能要在唐代中期之后。结合文献材料,由于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里的作用和影响要远远大于坊,因此即使存在"坊市制"的话,那么更准确的称呼应当是"里市制"。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成都将军街牌坊巷有一座无名氏功德坊,当地老百姓称作无字坊。坊是何许人所建?又为何无名无姓?原来这里面有着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道光年间,成都府新上任一位制台大人,从陕西原籍走马上任,仆从家眷皆随任同行,一路上朝行夜宿。这一日,坐在骡马轿车里的老夫人感到闷热,便叫仆人打开风雨帘透透气,不想旅途劳累加上天气闷热出了汗,偶感风寒,到了成都竟一病不起。这可忙坏了制台大人,急命四处打探名医上府诊治。新上任的老爷碰到急难之处,属下人等岂敢怠慢。成都府官宦仕绅皆纷纷呈上帖子推荐名医,上府探望送礼者更是…  相似文献   

13.
赖晨 《文史春秋》2016,(4):57-61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晚唐和宋朝,曾经历过一场历时几百年、针对里坊制的拆墙运动。里坊制的兴起中国商周时期以前,可谓城市发展的初期,人们出于需要聚居到一起,但还没有有意识地大规模修建城市。从春秋到汉,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城市发展高潮,"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西汉刘邦建国之后,全国各地经过汉初休养生息,取得了经济大发展,"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流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交换经济发达带来了商业城市的大发展。除了首都长安,其他城市如洛阳、邯郸、  相似文献   

14.
隋唐洛阳城实行了严格的里坊制,普通百姓的居住区被限定在里坊内。里坊基本呈方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设有坊门,坊门严格按照律法定时启闭。以隋唐洛阳里坊门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壁画、碑刻等材料对坊门的记载,以及唐代建筑研究成果,可以推测隋唐洛阳城里坊门有单层式与城楼式两种样式,坊门屋顶采用级别较低的悬山顶。  相似文献   

15.
毛敏 《东南文化》2012,(1):99-106
建康城是南宋时期的留都,城市地位仅次于京师临安,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稀缺资源和文化启迪。南宋建康城内的居住空间存在一个由区域中心出现——新街道出现(表现为新的街道名出现)——新坊设立(表现为新的坊名的出现)的过程,这一现象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及其文化内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在清中叶以后的巴县,承充坊厢保正须书立顶约、缴纳顶首银,该职可以出租、出卖,甚至合伙承充。这种不同寻常现象的出现,乃是因坊厢保正为帮办各级衙署差务及垫纳军需差费之主体。因这种付出,其职出现顶首银,且获得收取铺户规费之权的状况。坊厢保正具有广泛的营利空间,这吸引许多人投身其中,使该职成为一种与衙门吏役高度相似的职业。在实践中,坊厢保正表现出任职长期化、朋党化等特征。即使至清后期士绅加入坊厢行政组织并成为其中领袖,亦未对保正的实质性权力和利益空间造成根本冲击。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慈善事业概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卫平 《史学月刊》2000,(3):95-102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乓中唐宋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设置悲田养病坊,用以收养贫病老弱、残疾人及孤儿;宋代政府更为重视慈善事业,先后设置了居养院、安济坊、慈幼局、漏泽园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老弱、疾病、孤幼、死者进行救助,其计划之详尽、规模之宏大、设施之齐全、内容之广泛,在中国历史上二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市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联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摆脱坊市分离的新道路。草市的兴起,无论在中国城市发展史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研究草市,是认识宋代城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宋代城市打破了唐代都城封闭的坊市,废除了夜禁,城市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城市的经济与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涌现出数种记述当时城市生活的著作,例如孟元老的《东京  相似文献   

20.
唐代病坊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40年来学者们从病坊名称的变化、设置时间的界定、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与佛教寺院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搜集整理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敦煌文书的出现,为研究唐代病坊的内部运行机制提供了更加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由于相关材料的匮乏,一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