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地方志》2002,(5):77-79,62
嘉庆二年 (1797年 )六月 两广总督吉庆与广西提督彭承尧兵分两路 ,镇压西隆苗寨起义。闰六月十九日 清廷缓征承办兵差的苍梧、藤县、桂平等 1 4个州县及果化等 4土州、白山等 4土司本年额赋。十一月十六日 清廷准许增设西隆州学苗民学领 2名。随后又设龙胜厅、罗城县学、怀远县学苗民学额各 2名。嘉庆三年 (1798年 )六月初一日 广西省仓谷亏缺 ,两广总督吉庆、广西巡抚台布及以下各府州县官员数十人被革职留任。嘉庆四年 (1799年 )是年 设于桂林的秀峰书院获嘉庆帝赐书千卷。△ 桂林南乡清真寺建成。是为广西建筑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嘉…  相似文献   

2.
《广西地方志》2002,(2):61-64,24
康熙元年 (1662年 )七月十一日 容县、岑溪、苍梧、藤县发生412 级地震。是年 清廷设左江镇 ,驻南宁。广西提督移驻柳州府城。△ 廉州府奉令“再申洋禁” ,立界设防 ,重兵驻守 ,强行“迁海” ,逼沿海居民“徙内地五十里” ,捣墟市 ,拆房舍 ,烧海船 ,禁止沿海百姓接济台湾郑成功的反清斗争 ,并防御外国入侵。康熙二年 (1663年 )正月十七日 清廷设置泗城军民流官同知、经历、儒学教授等职官。八月二十六日 清廷改镇安土府为镇安府 ,设通判 1员。是年 柳州、马平、武宣、桂林、临桂、平乐、灌阳、梧州、苍梧、藤县、永安、罗城等府州县水…  相似文献   

3.
《广西地方志》2003,(3):62-64
光绪八年 (1882年 )正月初十日 因法越交战 ,清廷令广西沿边加兵增防。是月 记名提督黄桂兰率广西清军进入越南谅山一带布防。四月十四日 清廷增派两粤、云南等省兵力入越抗法。令拨天津、江宁所存后膛洋枪 30 0 0杆、过山洋炮 1 0门 ,各配弹药 ,交黄桂兰边防营领用。五月初十日 已革道员赵沃率广西防营入越 ,会合在越北的黄桂兰部 ,分左右两军扼扎桂越边境。随后署两广总督曾国荃命广东陆路提督黄得胜统兵布防于钦州、水师提督吴全美率兵轮 8艘巡防北海。五月二十七日 清廷命署两广总督曾国荃、署云贵总督岑毓英统筹滇桂边防。七月二…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方志》2003,(5):55-58
光绪二十六年 (190 0年 )四月初一日 游勇罗四等率众由西林攻入西隆州城。后苏元春遣苏元瑞、陆荣廷等将该股游勇击溃。五月初九日 南宁府邮政分局设立。是月 英国派炮船由西江沿江溯流 ,经梧州至横县大滩测探航道。六月初八日 八国联军进攻津沽 ,清廷电令各省督抚酌派营队赴京。二十四日 ,巡抚黄槐森奏报广西需筹办防务 ,拒绝抽兵北上。闰八月 广西各地会党纷纷起义 ,清廷命唐景崇督办广西团练。唐景崇在桂林设团练局 ,招练成营。同时 ,南宁亦设立团防总局。九月二十日 桂林铁佛寺起火 ,从早上烧至中午。夜 ,棠梓巷又起火 ,烧至次日…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朝,皖北行政区划调整分直隶州与府的调整、裁并与析增州县、佐贰官的移驻外署几种情况。雍正时,针对皖北凤阳一府辖域过大、人口众多和距统治中心遥远而难以进行有效行政等因,析凤阳府而设泗州直隶州和颍州府,并又以周围至广、民风刁顽和命案多发而分寿州增设凤台县;乾隆时期,由于水灾毁城等因,又分别并临淮县归凤阳、裁虹县入泗州,迁泗州于虹城;同治年间,鉴于淮北壤阔民悍和捻军之乱等情,作为善后举措,清廷分蒙城等4州县设涡阳。同时,为加强控制,在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清廷又将各级佐贰官移驻外派。  相似文献   

6.
清代县级政区分等制度自雍正年间提出,至乾隆十二年后大体厘定。但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三年间,仍然发生了高达124次的缺分等第调整,其中又以中、简缺升为最要、要缺为主,迫使清廷于乾隆四十三年出台了繁简互换的规定并得到较为严格的执行,但仍有一些例外。自此直至道光朝仍有相当数量的缺分调整,咸丰、同治两朝改缺甚少,到了光绪末、宣统之际再度升温。各省内缺分分布存在反“中心—边缘”,“中心—边缘”双中心,沿河、沿海、交通线的线状分布,贴近经济中心等诸多模式。以1911年为例,附郭县的缺分等第整体上在府内占据优势地位,但仍有48个府存在附郭县缺分等第低于府内其他厅州县的情况。州县缺分与优瘠缺的关系亦非一一对应,湖南的案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乾隆《颍州府志》系清代颍州知府王敛福亲自动笔修纂,是当时唯一的一部府志,初版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志十卷。颍州府是皖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经济区,雍正六年(1728年)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后,颍州府改革了赋税征收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执行情况不同,各地田赋、杂税和存留比例均有差异,反映了清前期颍州府各州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8.
嘉庆年间,喀喇沙尔府署(今焉耆)亏空库银一万余两,涉及边疆大吏8员,继高朴贩玉案后,为震动全疆的又一经济大案。 嘉庆十(1805)年,喀喇沙尔粮饷章京伊精额病殁,在任办事大臣来灵,派员盘点库存,发现亏空库银一万余两,报请伊犁将军和宁申报清廷。嘉庆帝指令和宁对亏空的原委进行彻底调查。 从乾隆平定准噶尔、和卓木叛乱起,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府所需银两,均由清廷提前两年由内地各省调银入库,名为“协饷”。乾隆五十九(1794)年,德勒克扎布任办事大臣,前  相似文献   

9.
清代历朝《大清会典》和《清文献通考》等典章志书中的田土统计数据存在统计口径错误。乾隆以前历次官方统计数据中,仅康熙《大清会典》所载康熙二十四年数据较为准确,其中"田土总数"包括民田与当时已归并州县各卫所的屯田,"屯田数"为当时尚未归并州县各卫所的屯田数。雍正、乾隆两朝《大清会典》与《清文献通考》中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乾隆三十一年的"田土总数"和"屯田数"各省统计口径不一,某些省份的两个数据均未计入已归并州县的屯田,另一些省份的两个数据则重复计算了屯田。利用各省省志中的数据修正统计口径问题,可知清代前期登记土地总数的增长速度比前人估计得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史实为依据,从清廷逐步加强西南边疆统治的角度出发,主要从改土归流、滇铜北运、西米东盐等方面对清代广西“一府两运河”繁盛原因作一解读。在此基础上,论述清统治者加大对西南边疆的治理与开发根源于其治边思想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先爆发于广西。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太平天国主要创始人洪秀全来到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传教,始创拜上帝会,以此号召和组织当地民众反抗清廷。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洪秀全发布团营令,要求会众到广西桂平金田村团营编伍,初以"太平"为号。道光三十年(1851年)在金田村揭竿而起,经"永安封王"建制后,于咸丰二年(1852年)5月离开广西。早期太平天国运动自洪秀全入传教始至离开广西终,共计约九年时间。这段  相似文献   

12.
1911年11月5日,原清廷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宣布独立,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苏军都督,各府州县也相继光复。各地光复后改旗换印,原来清朝设置的府和直隶州(厅)建制,除了苏州江宁两府保留过一个时期以外,实际已不复存在,知府知县当然解除了职务,原来的组织机构也随之“寿终正寝”。新建的军政权力机构,由于“地方官制,均系各自为制,所定名称,难免歧异。甚至同一时期、同一官员所任同一职务,也职衔混乱,称谓不一。这种情况,在官方文书及报纸报道中,皆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3.
明朝在广西庆远府境内设立永顺长官司,是出于稳定地方形势的需要,曾经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入清之后,永顺长官司的治理逐渐失控,促使清廷对当地的行政区划和军事部署重新进行调整.此次事件也属于乾隆初期征服苗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廷通过平定此次起事,不仅震慑了周边地区的非汉族群,而且加强了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控.  相似文献   

14.
清末,各地纷纷筹建各级审判厅,为避免司法机构重叠同时又能筹集所需经费,从江苏省开始裁并同城州县始,即用所节约经费和旧衙署建立审判厅。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省并不存在同城州县,就裁并与之相仿的同城府县。辛亥革命后,南方各省延续了清末裁并同城治所的措施,但裁并模式不一。《划一令》颁布后,各省实行裁府留县或改府为县,治所同城现象也基本不存在了。清末延续到民国初年的同城政区治所裁并不仅由原来同城州县扩展到同城府县,而且范围也从江苏省扩展到全国。  相似文献   

15.
《文史春秋》2004,(7):64-64
3日摇纽约:制衣工人举行罢工,10万人因此而失业。翁同卒于江苏常熟,年75岁。4日摇袁世凯奏,比利时商人在天津承办电车电灯公司。5日摇沙皇尼古拉二世任命保守的伊万·奥博连斯基为芬兰总督。8日摇外务部以日军在辽西招收胡匪冯麟阁金寿山等,照会日使制止。清廷开办鄂湘皖赣四省土膏(鸦片)统税。10日摇清廷罢粤海、淮安海关监督及江宁织造。12日摇英德条约签字旨在解决今后五年内潜在的冲突。13日摇广西陆亚发陷怀远。经过13年的建设,俄国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竣工通车。15日摇俄国著名作家安东·契诃夫病逝。16日摇招商局举行各总办会议,决…  相似文献   

16.
《西域图志》中所载镇西府和迪化州地区的户口数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户口数,笔者通过考证各州县的设置年代后发现,镇西府所属各县与迪化州所属各县的户口数并不是同一年的。在细致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后证实,镇西府所属各县的户口数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奏报的数字,而迪化州所属各地的户口数则属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奏报数字。  相似文献   

17.
林存阳 《清史研究》2002,(1):100-101
在清代学术发展史上,廷堪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礼学家。但他的生年问题,自其去世之后,便执说不一,长期未得定论。关于 廷堪的生年,历来有二说:一说认为 廷堪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享年五十五岁,此说以阮元为代表,《清史列传》、钱穆、王文锦、张寿安等承之;另一说认为 廷堪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享年五十三岁,此说以朱锦琮、戴大昌、张其锦为代表,《清史稿》、《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清儒学案》等承之。按:此两说皆云 廷堪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六月初二日丑时,不同之处在于其生年是乾隆二十年(1755)还是乾隆二十二年(175…  相似文献   

18.
杨廷理(1747—1813年),字清和,号双梧,清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柳州市)人。自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杨廷理以拔贡朝考一等一名出任福建归化知县起,至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台湾辞世的30余年间,先后三任台湾知府。其间,杨廷理因政绩突出升任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加  相似文献   

19.
乾隆五十五年 (1790 ) ,清高宗弘历八十大寿 ,特开庚戌恩科选拔天下英才 ,四十五岁的江苏阳湖 (今武进县 )人洪亮吉才压群英 ,被乾隆御笔亲点为一甲第二名进士 (榜眼 )。两年后 ,洪亮吉出任贵州学政。洪亮吉走遍黔中 ,深入苗疆 ,写下《卷施阁诗卷》和《黔中持节集》的诗文集 ,贵州地僻闭塞和文化落后 ,洪亮吉便筹资为省内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 ,并以古学教导士人。自此 ,黔中士人研习经史之风蔚然兴起。洪亮吉常到各府、州视学 ,留意选拔人才。如在都匀府 ,就慧眼识出童生莫与俦品学兼优、才识不凡。乾隆五十九年和六十年两科…  相似文献   

20.
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清乾隆二十三年镌河南省开封、归德、陈州、汝宁四府三十六州县水利图碑(以下简称《水利图碑》)一通,高88、宽162、厚20厘米。碑体基本完好,图、文清晰。其内容分左右两个部分:右边是开、归、陈、汝四府所属各州县的河渠综合图。包括西起密县,东至永城,北自黄河,南达新蔡,广袤五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主要河道和沟、渠,并各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