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身贫农的大寨“领头羊”陈永贵,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工农干部的代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但陈永贵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一直不理解,对“包产到户”心怀不满。有人说,在公开场合他不多说,而在私下里,他却直言不讳地攻击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2.
陈永贵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奠基者。他曾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是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永贵领导大寨人战天斗地的事迹和领导昔阳人民建设大寨县的业绩,曾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周恩来概括出大寨精神、全国掀起学大寨运动后,陈永贵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他对我国农业走出六十年代初的困难局面、重新走上正确的、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教育广大干部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学大寨"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场运动,依据的是毛泽东于1963年发布的一项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大寨支部书记陈永贵的领导下,当地农民从山下担土到石山上造田,在山顶上开辟蓄水池,所谓"万里千担一亩田",改造了本村的生活状态,受到政府的重视,毛泽东认为符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原则,因此号召全国农民向大寨学习,并在毛泽东的提名下,任命陈永贵为国务院副总理。  相似文献   

4.
陈永贵从大寨创业出名到当上国务院主管全国农业的副总理,被媒体追踪报道长达近20年。他在同记者长期、反复打交道的过程中,深谙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与作用,对记者的采访与报道给予过支持和鼓励。然而"文革"中,却对记者有了戒备,甚至反感和斥责记者,把记者赶出大寨,不准再来采访。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浩劫"期间,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6,(2)
60年代初的陈永贵实干、缄默。对于外来的记者,他希望他们能在和大寨的社员一起干农活时进行采访。当年的大寨人,“汗水”浇梯田,双手布老茧,战穷山,治恶水,艰苦卓绝,令人赞叹。从副总理岗位上卸任后的陈永贵,依然穿对襟布衣,着布鞋;漫步北京街头,似一位普通老乡。  相似文献   

6.
大寨原本是一个普通山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历史因缘,风云际会,大寨人在时势造就的舞台上红红火火地演出了一幕大戏;他们的做法成为全国农村的行为模式,小山村成了几亿农民的图腾;毛泽东在他的生日宴会上告诫大寨当家人陈永贵:“你们有了成绩,不要翘尾巴。”  相似文献   

7.
大寨《内参》引起的轩然大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1999,(3)
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长篇幅表彰了大寨的先进事迹,树立为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的典型,提倡学习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风格。12月26日毛泽东71岁生日时,请陈永贵吃饭,称赞他是“庄稼专家”,勉励他不要“翘尾巴”,对他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8.
1973年陈永贵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后,周总理建议他把户口迁到北京来拿工资。可是他不转户口,说¨要带个头,立个榜样,仍在大寨拿工分。大寨大队给这位国务院副总理记满分画满勤,每天的劳动工值1元5角钱。  相似文献   

9.
1963年8月,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赴羊井底大队参观访问.听了武候梨同志的经验介绍后,深深地感到:大寨的农、林、牧、副业发展还不够全面,特别是林业生产差得羊井底很远.回到大寨后,他详细地介绍了羊井底大队实现了十年规划,取得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成绩和经验.从而,教育了全体社员,掀起了学赶羊井底的浪潮.  相似文献   

10.
大寨原本是一个普通山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历史因缘,风云际会,大寨人在时势造就的舞台上红红火火地演出了一幕大戏;他们的做法成为全国农村的行为模式,小山村成了几亿农民的图腾;毛泽东在他的生日宴会上告诫大寨当家人陈永贵:“你们有了成绩,不要翘尾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苏容 《百年潮》2010,(2):49-51
1963年8月,太行山脚下的小村庄大寨经受了一场灭顶之灾,七天七夜的暴雨使全村房倒窑塌、地毁苗光。村支部书记陈永贵面对这种困难,却说:只要没死人就是喜事!他带着大寨人,凭着双手,用铁锹和扁担,在不要国家一分钱援助的情况下,硬是在满目疮瘼的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新大寨——灾后产量没减,社员口粮没少,原定完成的国家征粮任务斤两不差。  相似文献   

12.
我最后一次拜访陈永贵,是1984年的初冬,11月下旬的一天。这时的陈永贵,已经是没有任何领导职务的一个平民百姓了。他住在北京木樨地的一座公寓楼房里。作为农家子弟,我从幼年时起就崇敬劳动模范。直到退休之时,仍然如此。看看他们那憨厚、淳朴的笑脸,听听他们充满泥土芳香的庄稼话,就感到亲近。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劳模,总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长辈。而陈永贵,我还没有看到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是什么样儿。从1972年夏天开始,十几年间,我多次采访他,1974年在大寨、昔阳住过一年时间,与他有一些交往。可惜,那时,他已经不是一般农民,政治上正处在节…  相似文献   

13.
陈永贵咏诗     
斗大字儿也识不了几个的陈永贵会写诗?他的确不会写诗,但他情溢于衷时,多次脱口吟诗却也名不虚传。 1964年12月26日,陈永贵应邀出席毛泽东的生日宴会。头一回踏进“金銮殿”,他激动得手足无措,恍如梦中。他没有尝出“御酒”的滋味,却记住了毛泽东口授的名言:“你们有了成绩,不要翘尾巴,做一点不要翘尾巴,做两点不要,做三四点更不要翘,翘尾巴不好,要夹着尾巴做人。” 回大寨的路  相似文献   

14.
李静萍 《沧桑》2008,(5):118-119
1953年是我国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需求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粮食的产需矛盾、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中共中央实施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关系着5亿农民和8000万城镇居民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为了完成好统购统销任务,陈永贵反复在大寨村党支部生活会上讲,不厌其烦地做群众的工作,挨家挨户地动员。由于陈永贵长期引导大寨社员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在大寨逐渐形成了爱国家、爱集体、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使大寨粮食连年增产,年年多向国家卖粮,社员又无怨言,这不能不说是陈永贵思想教育的成功,大寨人思想领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号召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六七十年代曾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大寨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也当上了国家的副总理。这一运动是怎么起来的?陈永贵又是怎样一个人?请看当时的山西省委书记陶兽茄写的《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的由来》和陈永贵的儿子陈明珠写的(我的父亲—陈永贵》。  相似文献   

16.
政治领导人历史应该有透明度,让广大群众都知道。但在“对毛主席指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年代里,只要传出伟大领袖一个声音,就能改变事实真相,平息一场争论,决定人的政治命运。老贫农赵怀礼讲大寨村史1964年春夏间,毛泽东虽然还未正式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但在党内领导层已经听到毛泽东“农业要靠大寨精神”的讲话,因此新华总社国内部农村组和山西分社领导,就派我到大寨蹲点采访。来大寨不久,就和一位名叫赵怀礼的贫农相识。他是陈永贵儿媳花妮的伯父。当时大寨还没有招待所,外来客人都挤在几间平房里,为找个安…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陈永贵从大寨走进中南海是毛泽东以“新鲜血液”把他注入中国政坛的,他当上了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分管农业的副总理,由此“农业学大寨”的红旗漫卷神州大地,八亿农民全汇入“政治挂帅”却变成了磨洋工的海洋……  相似文献   

18.
郝吉林 《湖南文史》2012,(10):27-27
1937年11月2日,日军占领了山西昔阳县城。大寨离昔阳很近,听说日本人要抓男丁,为躲避战乱,陈永贵回到了祖籍石山村。在乡亲的帮助下,做起了小本生意,但时间不长,便本钱耗尽。后来,他曾牵毛驴贩过煤,也曾闯荡到日军占领下的太原,但到头来都两手空空。无奈之下,只好徒步返回大寨。  相似文献   

19.
战天斗地     
《湖南文史》2010,(3):56-57
1.大寨“铁姑娘”队队员在劈山造田。 2.探路 3.人海战术 4.人定胜天 5.陈永贵拉车 6.建设康藏(川藏)、青藏公路  相似文献   

20.
1964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中央农业部部长廖鲁言一行在大寨作了20多天的调查研究.5月11日下午,与省、专、县、公社领导,驻大寨的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及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大队长贾承让一起,开了个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