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青铜器铭文,勾勒出曾国贵族的婚姻关系状况,西周早期姬姓南公从周朝都城被封到曾国,曾侯谏的夫人为媿姓,媿姓女子来自北方狄人或者胡国。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的婚姻关系逐渐本土化,北与黄国通婚,西与邓国联姻,结成政治联盟,曾、楚虽然冲突激烈,仍然保持通婚关系。春秋早期晚段,曾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楚国的附庸国,春秋中晚期,两国的婚姻关系密切,一直持续到战国中期,曾姬无卹是楚声王的王后,联姻是维持曾、楚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叶家山晚商青铜器组多数器物上有族氏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流通、商末周初青铜器矿料利用规律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分器”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有铸造和铸后受热两种组织形态;合金类型以铅锡青铜为主,另有少量锡青铜和铅青铜;这批器物使用的一部分铜料、铅料与曾国铜器和殷墟四期铜器相同,表明商代晚期开发使用的一部分矿料到西周早期还在继续使用中,而商晚期“锡料来源紧缺”,但西周早期曾国铜器锡料供应充足,这些锡料是晚商已开采使用后来被周人掌控,还是周人新开发的,亦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随州市博物馆对叶家山西周墓地进行了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3座、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等共739件(套),其中铜器325件(套),部分铜器铸有铭文,有的铜器上铭曾侯或曾侯谏。此次报道的M1、M2、M27是墓地中的较大型墓,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且3座墓均出土了成组的铜礼器。根据随葬器物和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地为西周早期曾侯家族墓地。M1的年代大体在西周成王或康王时期,墓主可能是师;M2的年代大体在康昭之世,墓主可能是曾侯谏的媿姓妻子;M27的年代似应在昭王晚期或昭穆之际,墓主可能是白生或其夫人。此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及曾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随州地区在周代方国众多,随枣走廊是中原文明与南方文明交汇的重要通道,文献及铭文记载有唐、厉、鄂、曾等国,其中曾国资料最为丰富。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确认了战国时期曾国的存在。此后针对随国与曾国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曾、随之谜"的讨论。2002年在枣阳郭家庙发现有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2010年,随州叶家山发现了大批西周早期曾国墓地。2013年,随州文峰塔又发现春秋至战国时期曾国墓地。  相似文献   

5.
<正>二○一一至二○一三年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的发掘,堪称近年来商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一]。叶家山墓地距湖北随州城区东约十公里,共发掘西周早期墓葬一百四十座,包括M65、M28、M111等至少三代曾侯墓葬,其他则为中小型贵族和平民墓。墓地反映了曾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并映射出西周早期周王朝经营南方的地缘政治情况。  相似文献   

6.
庙台子遗址是随枣走廊一处以商周遗存为主的重要遗址,2011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发现后,为探寻与墓地相关的聚落遗存,2015~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共1095平方米。考古发掘显示,该聚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使用至东周时期,两周时期是其主要使用阶段。西周早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主要有环壕、烧土堆积、大型柱洞和墙基、房屋活动面等建筑遗迹;大量生活陶器,铜块、陶范、陶鼓风管等制铜遗物,骨器和骨料等,表明了该遗址等级较高,可能为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遗址。  相似文献   

7.
有关曾国的实物资料宋人即有著录,解放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曾国铜器在随枣走廊一带屡有出土,是周代在中原地区以南的一大宗铜器,因此也广为学者所援引。历年的发现表明,比较明确属于曾国的铜器年代早的在西周晚期,晚的可到战国中期,因此这一时期鄂北豫南地区曾国的确实存在是不再令人怀疑的。随着曾国问题研究的深入,作为基础工作的铜器分期的进行是必要的。特别是原来的报道者只对大部分铜器作了较笼统的年代划分,而有几批铜器的时代仍值得商榷,至  相似文献   

8.
M111是叶家山墓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也是目前已发现的墓室规模最大的西周早期墓葬,出土铜、原始瓷、玉、陶、漆木、金、象牙等质地的器物2800余件。该墓出土多件带有"曾侯""曾侯犺"铭文的青铜器,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马坑数量和规模,可推定该墓墓主为曾侯犺,年代属昭王时期,为叶家山墓地最晚的一代曾侯。铜器铭文中还见有"南公""太保"等人名,对于揭示西周早期曾国与周王室的关系等若干问题有着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A类和C类普通铅的范畴。其他族属铭文铜器中,一部分器物使用了与曾国铜器相同或相似的矿料,另一部分器物与曾国铜器使用的矿料不同,体现了西周早中期青铜物料流通信息,部分以器物组的形式流通。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我们曾提出"周人不用族徽说"和"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断。我们认为周人不用族徽、日名说如同周人不用腰坑、殉人、殉犬一样,可以成为区分殷商遗民墓葬与姬周贵族墓葬的标准,在考古学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实用价值。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已经在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中持续得到验证并发挥了作用。典型例子是近来关于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族属的讨论。虽然大部分学者不赞成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但通过对出土的族徽、日名铜器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而且现在有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Lead isotope ratios of 15 Chinese bronze artifacts from the Yejiashan site (Sui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copper ores across China.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discuss the role that Zeng State played among all the vassal states in the early Zhou dynasty (ca. 1046–977 BC). The political presence of the Zhou dynasty in the middle Yangtze Plain is another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The lea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bronze artifacts betwee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re also in the scope of the study. By comparison, the lead isotopic ratios of the tested bronzes and copper deposits in the north Jiangxi Province show numerous overlaps. It indicates that the tested bronzes might have a single ore source, and this source was in the south of the Zhou dynasty. Combined with history 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s,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the middle Yangtze Plain might be a part of the Zhou dynasty since the very beginning. Moreover, Zeng State migh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ancient middle Yangtze Plain, and the nobles of Zeng State might even have authority to supervise certain area extending to Jiujiang. As lead isotopes of the bronzes appear to show a clear relation to chronology, the change of lead isotope patterns across times may further serve to distinguish the bronze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from the late Shang ones.  相似文献   

12.
曾国青铜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有出土,是反映曾国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材料。即便略去曾侯乙墓等出土的大宗战国时期青铜器不计,曾国青铜器属于西周和春秋阶段的仅礼器的数量就有30余批、近200件,这在周代诸侯国之中十分突出,曾国青铜器的特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0至5月19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荆门市博物馆、京山博物馆对京山县坪坝镇苏家垄墓地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抢救性发掘,清理残墓一座,出土西周末至春秋初年的曾国青铜器和陶器9件。此墓的发掘更进一步证明了1966年7月出土97件曾国青铜器的地点为墓葬。  相似文献   

14.
论随州羊子山新出噩国青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在湖北随州安居镇羊子山墓地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本文对羊子山M4出土的20件青铜器进行了讨论。这些青铜器多有噩侯铭文,墓主为一代噩侯,说明西周时期噩国的地望在今随州,与曾国相邻。羊子山M4出土了多件神面纹青铜器,与其他噩国青铜器一样具有若干个性特征,它们应是噩国独立生产的青铜器,这一现象反映了西周诸侯国较为独立的政治、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5.
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叶家山西周墓地共发现墓葬65座和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玉器等遗物700余件套,其中部分铜器上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据器物形制和铜器铭文,该墓地是西周早期曾侯的家族墓地。这对研究汉东西周早期曾鄂、曾楚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曾侯乙之前的曾侯有曾侯和曾侯■。二者的年代关系,通过比较曾侯乙、曾侯■和曾侯■三位曾侯的青铜器铭文格式、铭文字体、青铜簠形制以及青铜戟形制的变化,观察曾侯和曾侯在相关因素中的系列关系,最后推测曾侯■的年代早于曾侯。  相似文献   

17.
将微量元素示踪法与铅同位素比值法结合起来对青铜器矿料的溯源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先前对虢国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测定表明,其青铜器铅同位素与山西中条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重合。本次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虢国墓地青铜器与山西中条山古矿冶遗址微量元素特征不同,而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铜锭的微量元素特征相似,推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为虢国墓地青铜器提供了大量的铜料。此外,微量元素与铅同位素都表明虢国墓地不同墓葬的青铜器基本具有一致的矿料来源。  相似文献   

18.
湖北广水巷子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巷子口遗址是随枣走廊东南部一处重要的东周时期遗址。西周初年,周王朝在汉水的江北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形成许多小方国,汉阳诸姬文化在这里才得以兴起和发展。巷子口遗址出土的鬲、盆、豆等与随州擂鼓墩1号墓、2号墓和庙台子遗址、叶家湾遗址、梅鹤子塆遗址以及枣阳周台遗址所出土的同类器特点相同,陶鬲与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周台遗址和广水黑洞湾春秋早期的陶鬲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与汉水以西的襄樊真武山和其他楚文化遗址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巷子口遗址应是曾国的一处村落遗址。巷子口遗址的发掘,揭示出随枣走廊东周时期曾国的文化面貌,对研究曾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溃阳镇北的溃阳岭上,是一处以应国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墓葬的年代为两周时期与两汉时期。本文介绍的M301是1992年在应国墓地发掘的一座楚国直辖时期的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锡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簋、敦、盘、■、浴缶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墓主人可能是应国王室贵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