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荣秋风楼     
秋风楼是后土祠的压轴之作,因汉武帝的《秋风辞》而得名.它坐落在山西省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的高崖上。整个秋风楼横跨张仪古道,古道原为车马官道,可并排通过两辆大车,战国时期魏国张仪曾经此道入秦拜相。县志记载,秋风楼最早出现在明代,曾在后土祠以南建过。  相似文献   

2.
<正>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汾阴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侧,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的祠庙。据史书记载:自轩辕黄帝在“汾阴脽”上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皇帝共24次在后土祠祭祀,汉武帝刘彻祭祀后土5次,在秋风楼上留下千古绝唱《秋风辞》。87年前,后土祠秋风楼前的庙前渡口,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事件:八路军过张仪古道,进入山西抗战前线。115师抵达繁峙、  相似文献   

3.
秋风楼     
<正>秋风楼位于万荣县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前113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  相似文献   

4.
《国殇》对“殉国将士”予以“褒扬”的做法,与战国楚简关于“兵死”的祷祠实践相抵牾,基于此,以为《国殇》即“兵死”之“祭祷辞”的说法,恐难成立.在对包山简“东陵连嚣”称“殇”或有两种可能之推断的前提下,《国殇》以“兵死”为“殇”意味着“兵死”的“宗教身份”将由“非正常死亡”的“外鬼”而归入祖先类人鬼之列,使得“兵死”摆脱了作为“外鬼”的“强死”身份和地位以及“解”的遭遇.故《国殇》以“兵死”为“殇”并列入《九歌》诸神之中,实际上已经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孤魂野鬼”争得了“名分”.《国殇》题旨或与战国楚简“族殇”祷祠仪式中娱乐降神活动的“祝号”存在关联,而《国殇》性质的考察,或可与 楚人“族殇”祷祠仪式中的“祝号辞”相联系,但将《国殇》与“祝号辞”对号入座式的比附或等同,则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标点本《宋史·勾龙如渊传》:“祠臣曾开以老病辞不草国书,帝欲用如渊代之。”“祠臣”,为“词臣”之误。词臣,文学侍从之臣。祠臣,奉祀之官。曾开司“草国书”之职,而非奉祀之职,所以  相似文献   

6.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3):72-74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70华里的“庙前村”村北,有一座雄伟壮观的三层木构建筑“秋风楼”,“秋风楼”前是一座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后土祠”,在庙里的主建筑“后土圣母殿”中央,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神态庄严的女神——中华民族的“国土大地”之神“后土皇地祗”——“娲皇后土圣母”。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70华里的“庙前村”村北,有一座雄伟壮观的三层木构建筑“秋风楼”,“秋风楼”前是一座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后土祠”,在庙里的主建筑“后土圣母殿”中央,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神态庄严的女神——中华民族的“国土大地”之神“后土皇地祗”——“娲皇后土圣母”。人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供奉和祭祀“娲皇后土圣母”呢?  相似文献   

8.
“绮亭公生祠”又称“百豫坊生祠”“绮亭陈公祠”等。它位于南海市西樵镇简村。简村为清末著名华侨实业家陈启沅的故乡,当地陈氏后人传说此祠堂系陈启沅为纪念其父“绮亭公”所建的“生祠”,故有“绮亭公生祠”之说。又因当年祠堂边陈启沅还建有由十七幢  相似文献   

9.
大司命,掌管生死离合之神。本章“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可证。——洹子孟姜壶“齐侯女丧其(臼男)”一事,铭文有云:“用璧玉备一(祠)于大巫。(祠)誓于大(司)命,用璧,两壶,八鼎。”是大司命司生死寿夭之证。于省吾先生说:“齐人已祀‘大司命’,自不应以楚俗为限。”(《泽螺居楚辞新证(上)》——《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三期第224页) 这一章歌辞的主要内容是:大司命偕少司命自天而下,他们的共同任务是“导帝子〔之〕兮九阬”。——“九阬”即九河(说见本书《楚辞九歌各章情节的地理关系》),——决定引湘君顺汉水东流入海,从九河溯流而上,登昆仑,下洋水,至涔阳以迎湘夫人;复从原路回楚,以绕过秦国在汉中东部的封锁线。大司命折疏圃之麻,使少司命持之以“续断”,以解湘君、湘夫人离居之苦。 出场歌舞此辞者,灵巫二人:大司命 少司命 说这章歌辞由两个灵巫歌唱,主要是从下面这几句歌辞看出来的: 君回翔兮以下,踰空桑兮从女。 “君”和“女”都是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对称关系告诉我们,在实际演唱中,若是  相似文献   

10.
晋祠圣母殿建筑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为三晋古迹名胜区,千百年来,以园林古建名闻遐迩。祠内居中的圣母殿宏伟壮观,在晋祠诸多建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圣母殿始建于何时?祠内现存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汾东王庙记》载:“《魏书·地形志》云:‘晋阳有晋王祠。’然则王祠在此其来远矣。自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迨宋天圣后改封汾东王,又复建女郎祠于水源之西,东向。熙宁中始加昭济圣母号……”。可见“女郎祠”就是圣母殿。此后的《山西通志》、《太原县志》、《晋祠志》等志书,大都沿袭此说,但改原碑文的“天圣后”为天圣间,有的导游读物干…  相似文献   

11.
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中的繇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31号繇辞简缀合,不过,两简之间残断部分无法补出。在此批竹简中,甲三15号简,也出现了“繇”字,整理者把甲三15号简与甲三60号简缀合,其缀合后的释文如次:□隹栗恐,甬(用)受繇元龟,巫筮曰:“隹”,应读为“唯”,“栗”,应读为“战栗”。“”,定母阳部字,“战”,章母元部字,元阳通转,章母与定母准旁纽。“受繇元龟”,即“受繇于元龟”,受,训为“接受”,“受繇元龟”的意思是从元龟那里接受繇辞。“用”,此处表示原因,因为恐惧,所以要从元龟那里接受繇辞,以断吉凶。如此,写有繇辞的甲三31号简应该与此简缀合。下面就按照以上思路,把…  相似文献   

12.
杨锡绂与御制松花石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锡绂,字方来。一字兰畹,江西樟树观上镇门楼里人。清雍正进士。曾任吏部尚书、漕运总督晋加太子太保,为官清廉。他兴水利、平边患、许禁陂塘改垦、治漕最久.漕运通达,政绩卓,百姓建生祠纪念。他平生钦仰汉代杨震“四知”辞金的高风亮节,自署“四知堂”。  相似文献   

13.
江娜 《湖南文史》2012,(8):65-65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昔日正七品的“祠部员外郎”成了“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每月除了一点微薄的基本工资,其他工资福利基本停发了,每年只能领几瓶“官酒”加一些退瓶费。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歧山县南四十里之五丈原上,有元代创建,后代屡经重修的诸葛武侯祠。祠内献殿两壁嵌有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卧碑四十方(每方横60、纵55厘米)。正文之前,刻有朱元璋的题词“纯正不屈,书如其人”八字,和“洪武御笔之宝”的钤记。表文之后,刻有岳飞自跋和“岳飞私印”及“少保”印样。由跋语得知,此石刻之墨本,书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时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祠内。次晨,住祠道士出纸求字,岳飞挥笔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赠之。自跋之后,又依次刻着左宗棠、袁保恒、方玉润、胡鸿宾四人  相似文献   

15.
1888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原有两祠,一曰岭学祠,为“礼宋儒诸贤之所”(台湾著名学者苏云峰先生语);二曰濂溪祠,属专礼周敦颐之所。岭学祠在书院西北,濂溪祠在东北,从坐向看,位居岭学祠上;岭学祠为礼众贤之所,濂溪祠为礼  相似文献   

16.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所写《象祠记》中的象祠遗址,近日在黔西县被正式发现。《象祠记)是王阳明先生著作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选入了《古文观止》一书,其开篇句就说“灵博之山,有象祠焉”。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所注和贵州《大定府志》所载,“灵博山在贵州黔西县境”。据此,黔西县组织有关专家多方考证,发现灵博山就是该县素朴镇内的“麟角山”,因山下多住彝族人民,彝语又称“山”为“博”,故又叫灵博山。“灵博山”原本建有以纪念传说中舜皇帝之弟“象”的祠堂,为当地彝族先民世代供奉,后于清初吴三桂剿水西时毁掉,于…  相似文献   

17.
郭茂倩《乐府诗集》将郊庙歌辞列为乐府诗之一类,郑樵《通志·乐略》也将《郊祀歌》视为乐府颂声,而迎送神乐歌在元代郊庙歌辞中占有较大比重。元代大量的地方祭祀迎送神乐歌主要寄存于祭祀碑文和祠堂记文中,如元代胡元塏的《孝女祠送神曲》则见于《金溪二孝女祠碑记》中。此类祠庙迎送神乐章在《全元诗》有部分收录,但并不全面。此外郭丽、吴相洲的《乐府续集》从《全元文》中也辑考了一些祠庙歌辞,如《乐府续集》所收录的倪瓒《忠靖王庙迎享送神辞》见于《全元文》中《忠靖王庙迎享送神辞并序》,郝经的《殷烈祖庙乐神诗》则见于《殷烈祖庙碑》中,在《陵川集》卷三十四中列为碑文类。按照《全元诗》和《乐府续集》的辑录方法,元代还有大量的迎送神乐歌未从碑文或祠堂记中辑考出,现从《全元文》和元人别集中辑考元代祠庙祭祀歌辞35题48章(首),将其分为庙碑祭祀乐歌和祠堂祭祀歌辞两类分别辑录以补《全元诗》和《乐府续集》之阙。  相似文献   

18.
路远 《文博》2009,(1):74-79
本文围绕西安碑林藏苏轼《集归去来辞诗》刻石,对苏轼的“尚意”书法不践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本质,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略加述评。对该刻石所据之墨迹本的由来及刊刻者邓霖其人,对苏轼这件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略加考述。认为《集归去来辞诗》刻石之“六首本”和“十首本”各有出处,不能因为《苏轼诗集》收录10首,便轻易否定“六首本”。  相似文献   

19.
“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第六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黄埔区南海神庙(波罗庙)开幕。3月28日(农历二月十三日),是南海神庙“波罗诞”(南海神祝融寿诞)正诞日,一度中断60多年的民俗盛典“五子朝王”在此上演,并吸引了35万市民到场。  相似文献   

20.
“江南第一祠”、“中国古祠一绝”,坑口村因独特的祠堂而名声在外;“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建筑的博物馆”,湖村,那些深深嵌入门楼石材里的砖雕作品依然精美绝伦,整个徽州无出其右者。这两个村,仅相距5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