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很难想象,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在战场上拼杀。其实不然,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当然这都是他们获奖之前的事情。成名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战争武器的研制者,间接参加了战争。20世纪40年代的"曼哈顿工程"就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发起,并由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成制造原子弹的工程……  相似文献   

2.
莱顿大学     
英子 《世界》2004,(11):74-75
它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它的形象是在战争中造就的;它最早开设了人体解剖课,拥有荷兰惟一的中文图书馆。这里走出了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洛伦兹曾在这里求学,爱因斯坦在这里担任了26年的客座教授,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座低温物理实验室,拥有顶级的医学研究中心,诞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心电图仪,将近500年悠久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来信     
《南方人物周刊》2010,(13):4-4,6
牛津大学真“牛”!牛津大学真“牛”!但凭900年的历史,产生过25位英国首相,30位英国以外同家的首脑,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6位国王、12位圣人和20位主教的大学,你就不能不对它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4.
杨柳 《文史月刊》2010,(12):32-33
<正>人们很难想象,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在战场上拼杀。其实,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当然,这都是他们获奖之前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足球运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英国的足球名宿比尔·香克利曾留下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足球无关于生死,它高于生死。"香克利最辉煌的足球生涯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不知他是否想到,足球从来就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一旦这样的政治又属于某个独裁者,那么足球就真正会关乎生死  相似文献   

6.
正该奖项已成为科学界最受追捧的第二大奖每年10月,是全球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最兴奋的日子,因为诺贝尔奖。但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奖项——"搞笑诺贝尔奖"。英国《泰晤士报》称它是继诺贝尔奖之后,科学界最受追捧的第二大奖。有什么软件能测出是猫在敲键盘;疼痛的时候看到难看的画,会不会加深痛感;看到别人在等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70年前,太平洋彼岸,世界知名物理学家吴有训,脚步沉毅地踏上归国的旅程。他抛却鲜花美酒,选择荆棘苦胆;放弃坦途捷径,选择崎岖跋涉。他开创了中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培养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操持了中国数理化工程和天文方面科研领域的全部最初规划,原子弹、核动力、半导体、激光器、电子计算机……几乎中国的每一项高科技成果都与他血脉相连。“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两弹”元勋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是他的学生。他的一生,是一首科教强国的壮丽史诗。这里只介绍他的两段经历。…  相似文献   

8.
杨振宁老了     
近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广州作了一场名为《怎样评价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他称,清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要比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平均素质高,他表示,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最需要的是任天堂和盖茨这种会赚钱的人才,拿一两个诺贝尔奖并没有什么用处。(3月15日东南快报)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已揭幕,本届主办国是巴西。众所周知,足球是此国的灵魂,其实在拉美,又岂止巴西如此。英国是现代足球发源地,是英国人把足球带到拉丁美洲。在乌拉圭,为当地建设铁路的英国工程师和工人,休息时踢球消闲,慢慢当地人也仿效踢起球来,并在1801年成立了踢足球和打板球的中央乌拉圭铁路板球会(即如今著名的佩纳罗尔队的前身)。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过,21世纪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这里,城市化被这位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描述成为一种振奋人心的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虽可划分为五大领域,但每个领域间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它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理论,也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整个的、连贯的"。这就意味着要关注不同领域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没有相互渗透的领域是背离当今教育观和课程观的。幼儿科学与艺术领域的融合,就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宗旨,把科学与艺术教育诸要素组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这样描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预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  相似文献   

12.
历史对于未来,永远是财富。方志就是这种财富的载体之一。 诺贝尔奖金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到孔子的思想中去吸取精华。”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智高才殊的顶尖人物,他们并非要临摹孔子的言行,而是要借用孔子思想炼铸出的千古不朽的公理与公例。  相似文献   

13.
韩国传统文化如何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骏 《中华遗产》2007,(1):14-15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是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汇集在巴黎时共同对孔子学说给予的高度评价。今天,孔子及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典型标志,孔子  相似文献   

14.
1983年3月和1984年5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两次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信,建议在中国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4年5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时说:这个方法很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课程始于1987年。它是我系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连续讲授了5年。在开设本课的前后,我们邀请了系内外十余位专家教授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进行了研讨和论证,同时又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8)
<正>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能够获得这一科学界的殊荣成为了众多科学家的期望。而如果一位科学家能够两次摘取诺贝尔奖桂冠,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将与传奇划上等号。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继玛丽亚·居里、莱纳斯·鲍林、约翰·巴丁之后,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仁者情怀     
王明 《文史天地》2004,(10):52-55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大会宣言的第一句这样写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两千五百年前回首,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万人迷又未了,这回,这个始终挂着迷人微笑的英国人是来为中国足球站台的。5日中国行,顶着青少年足球及中国足球联赛推广大使的头衔,在热闹的声势下,能为中国足球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0.
杨振宁博士的亲情文/@@肖力(安徽合肥)编者按: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被世界上认为是与爱因斯坦、牛顿齐名的科合家,现实生活中的杨振宁博士又是如何呢?请看来自杨振宁博士邻居家小姑娘的陈述--1994年新年伊始。一尊铜像在中国著名学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