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长坡 《神州》2011,(23):207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我国“十一五”规划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循环经济,有助于推广和加速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税收政策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其他经济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政府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外部效应理论。我国当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为此,需要构建限制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的税收政策体系,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税收政策措施,在促进节能产品和节能设备的生产与消费方面的税收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6,(2)
循环经济是我国进行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步骤,它的提出是我们重新认识自然环境本身固有价值的重要体现。我国的循环经济保障机制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自身的缺陷也非常明显。正确解读、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把其中的循环利用、物质变换、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以及生态伦理等思想融入到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当中,并在其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保障机制,不仅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5.
马建堂 《攀登》2005,24(6):19-20
柴迭木地区是青海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是青海乃至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柴达木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要树立资源是资产的观念;二要在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开采效率上下大功夫;三要在深度加工、循环利用上做文章;四要在企业内部、园区内、区域内建立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产业链条;五要立足于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六要高度关注水的节约和重复循环利用;六要进一步完善区内的基础设施;七要改进对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张蕾 《沧桑》2011,(3):91-9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仍显不足,主要原因是存在着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如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现有经济制度不完善,循环经济的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是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完善现有经济制度,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牛洁 《攀登》2013,32(4):87-90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青海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经验,提出了推进青海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约束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史志》2008,(11):F0004-F0004
近两年来,七台河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的目标要求,找准工作定位,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履行职能,抓好各项工作,努力创建“服务型、管理型、创新型、发展型”司法行政队伍,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邵耀占 《沧桑》2010,(2):27-2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它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但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还存在较多实际困难和障碍。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相应体制和机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它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但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还存在较多实际困难和障碍。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相应体制和机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克西 《人文地理》2007,22(2):23-26
秦岭北麓环山带地区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现有的不利于生态保护的经济结构,即限制传统农业,代之以特色农业和其它绿色产业,如观光农业、林业、果业、畜牧业及特色养殖种植业和特色手工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园艺绿化业等;限制和改造工业、矿业及采石业,使第二、三产业由环境危害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化;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地构架以绿色产业为主要内容,各产业在资源上依次或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补充、配套的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循环经济的理念问世以来,发达国家先后把它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手段,但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国普遍都是在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即基本进入后工业时代以后,才着手发展循环经济的。从全国看,循环经济目前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需要努力转变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发展机制尚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循环型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关切和对传统单向线型经济模式的反思的成果,是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所涉及的主体及其利益进行论述,明确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导向,以确立我国循环经济法能够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丽生 《沧桑》2008,(4):104-105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职能,为不断满足公众的生活需要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文章从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观、伦理观与产业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朝武 《人文地理》2009,24(5):116-121
分析旅游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时代背景。将我国传统旅游经济归纳为资源中心发展观、产品中心发展观和顾客中心发展观等传统范式阶段,并主张以循环生态发展观来扬弃传统的人类中心型的发展方式。从环境观、资源观、社会观、科技观等层次对旅游业循环经济的伦理观进行了阐述。提出旅游业循环经济包括单体企业层次、企业群落层次、旅游业产业群落层次和国民经济的大生产群落层次等四个结构层次,总结了旅游六要素的循环经济运作观。最后,对比分析了传统旅游经济与循环型旅游经济的范式结构,提出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还存在技术、观念和利益机制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和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史素敏 《攀登》2006,25(5):89-92
青海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应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工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选择出适合本省实际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抓好资源开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利用三个环节,紧紧围绕青海省的主要工业行业以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提升工业发展的产业关联度,形成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实现青海省工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酒精生产循环综合利用是在酒精的生产过程中,对其中利用到的资源进行分段、分层次的利用,做好对资源的二次回收以及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效果。酒精生产循环综合利用带给企业发展的实际好处是多样化的,也深刻的反应到了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中。循环经济理念是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产生的,体现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做好生  相似文献   

18.
黄丽红 《南方文物》2008,(4):167-169
文物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核心,北京、陕西、云南、山西、河南、河北、四川等省的文物旅游业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西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文物古迹众多,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文物旅游得天独厚。“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全省人民关注的热点,成为江西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围绕令省旅游业的发展大局,江西积极鼓励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以发展红色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文物旅游业。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等意义巨大。乡村旅游循环开发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乡村旅游开发新模式,即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带动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具有企业经营的综合性、资源利用的循环可再生性、发展的可持续性、强抗风险性、整体效益优化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吴焕新 《攀登》2006,25(6):92-9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和区域人口转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理论及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现代发展历程和特征;从资源环境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方面,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应遵循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应全面深刻认识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特征,加强循环经济“三大体系”建设,以全面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