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恒 《神州》2011,(23):25-26,28
"李约瑟难题"涉及到中西文化的比较问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的不同,西方的将自然界数学化看待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具备的,而恰恰是这个不同之处导致了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十五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末的自然科学,它与古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区别在于它已经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产生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是由于在十五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科学革命。中国在明末清初,由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引起了这个历史悠久国家传统科学的质变,这个质变使中国科学的发展也由古代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代。本文围绕明末清初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对中国发生的近代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3.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而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批评得尽管尖刻,其目的是矫枉过正,而并非要“全盘西化”。陈独秀的文化观,为近代以来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留下了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全盘西化"论,是近代中国文化思潮演进过程中的一种以彻底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全盘肯定西方价值取向为特征的文化思潮,它反映了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模式的推崇与选择。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胡适、陈序经,二者主张"全盘西化"论的主要目的是为打击封建复古倒退文化思潮,这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因其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全盘西化"论最终演变为一种激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医疗卫生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近代来华传教士充当了打破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急先锋。在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背景下,一方面,他们向古老的中国展示了建立在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医药卫生观念和制度的先进性,引起了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向衰弱的中国灌输其医药卫生的观念和价值,并导致了中西医文化的冲突。伴随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结果是封闭、排外、保守且具有较强内聚力的中华医药体系逐渐走向世界,并且相对先进的西方医药卫生观念和制度也逐渐被中国人所理解并接受。中西医文化开始走向融合,并由此促进了中国卫生事业现代化的启蒙。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留美学生对科学的传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较早的时候,五四时期则得到了广泛传播,开始了近代科学传入中国的新时期。从此,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价值,比较普遍地为中国人所了解和重视,科学思潮和民主思潮一起,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猛烈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演变的历史启示龚书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等种种原因,传统文化不能不发生变化。传统文化在近代演变的历程,给人们留下了不少有益的启示。文化具有传承性,它像江河一样...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主办的近代东西方文化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在讨论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东方文化的特点与新文化的建设,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东西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朱东安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造就出来的最后一代出色人物的典型代表,不仅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且带头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既是其精华所聚,又是其糟粕所聚。精华所聚,...  相似文献   

11.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较之其他文化类型而言,更集中、更鲜明地展示出一个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色。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而来的是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衰落。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传统节日日益淡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有轨电车是真正意义上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起源,对城市的发展与百姓的生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轨电车于民国时期传入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相碰撞的产物,此后一直缓慢发展,步履维艰,有轨电车在北京变革正是中国曲折近代化进程的缩影,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进程。  相似文献   

13.
《瀛环志略》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同时也是19世纪以来西方史学不断向中国渗透的产物。新教传教士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传播者,由于传教士传教传统的影响、新教传教士自身知识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排斥及清末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等原因,西方史学的东传之旅十分艰难,但它毕竟拉开东西史学融合的序幕,给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受20世纪20年代起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中国近代国立大学都修建了大规模的传统复兴式校园建筑。这些建筑将中西方传统建筑元素和构图形式相结合,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兼具中西建筑特征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一方面呈现出折衷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呈现出宫殿复古的倾向,还有少部分呈现出现代主义的倾向。这种建筑形式是中国近代大学校园中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也是在西方现代建筑体系中植入发展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民族特色的创造活动的初期,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相似文献   

15.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丁伟志清朝末年国粹主义文化流派的出现,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是一件引人注目的新事态。鸦片战争以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是沿着向西方学习的路子,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固守传统、排拒西方文化,则是愚昧、腐朽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徐曼 《安徽史学》2003,2(5):53-57
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中,留美学生通过对中国科技体制化的建构、引进与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基础学科新成果、引进与应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倡行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传播了近代西方科技,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其它留学生群体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史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输入、移植、介绍西方史学理论到逐渐领悟而尝试建构中国本土化史学理论的过程。它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推进的:一是以西方史学理论著作为蓝本,接受并综合西方近代史学理论而创建中国本土的史学理论;二是用西方史学理论的基本理念来关照中国史学传统,发掘中国传统史学中适合近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因素,进而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民国史学理论研究,深受西方近代实证主义史学思潮影响,以科学化作为史学理论建构的主要目标,努力建构实证主义的科学化史学。科学化的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考证和史实求真,致力于历史学的科学化并强调科学方法,将研究重心集中于科学方法论,出现了史学研究的“方法热”。这种“方法热”趋向,既体现为自觉借鉴并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及社会科学方法,更体现为集中探究狭义的史料学方法,即研究实用性的史料考证方法。因此,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构成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8.
胡适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集大成者.是西方学理输入中国的主要先驱之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者之一.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的史学及吏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困扰着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文化论争和文化冲突的实质是传统的文化价值失落之后的价值重建问题。近代中国的现实遭遇,使文化的价值重建离不开“救亡”这一历史主题。不论“五·四”以后的思想界显得多么纷繁芜杂、彼此之间的差距是多么遥远、斗争是如何尖锐,但都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一个迫切的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在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功能。从文化角度来说,毛泽东思想是西方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之后的升华。在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取舍、结合和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关注的大课题是什么?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史学界关注的新问题是什么?是从“现代化”的新视角对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 中国近代社会科学,同近代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众所周知,最初是社会进化论的新概念、新理论传入中国,思想界为之耳目一新,传统的国学(包括史学)研究才开始发生大变化。后来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历史观的革命,从而也决定了此后中国社会科学与新史学的发展方向。总之,近代西方新思潮、新理论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至于它对时代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