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小庆 《人物》2018,(1):134-135
P:先问三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S:我是索菲亚·汉森,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人形机器人。我来自香港“汉森机器人’公司。我会去哪儿?谁知道呢。不过我知道我的目标是要为所有众生创造一个仁慈的“奇点”(thebenevolentSingularity)。  相似文献   

2.
田东红 《神州》2012,(15):291-29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先是老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  相似文献   

3.
张志明 《神州》2012,(32):43-43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这句话有以下几层意思:“阅读实践”是达到独立阅读的途径;“独立思考”是独立阅读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怎样读书”包含着阅读的种种知识、方法、技能;所谓“着眼于”,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解决以下认识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禄 《神州》2012,(9):168-169
张伟明说:“进入21世纪,阅读已成为人们求知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关系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和生存质量。”教师如果跟学生讲“阅读关系到他们的生存质量”,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但跟学生说“阅读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相信很多学生会认可这一点,并且感受颇深。那么,该如何准确解读现代文主观型阅读,提高解题能力呢?下面就以《在山阴道上》为例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苏会忠 《神州》2012,(36):76-76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阅读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培根曾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我国也有这样一句老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霞 《神州》2011,(6S):84-84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朱熹也曾经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也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7.
陪孩子去三十九中考级,坐计程车时,那个女司机告诉我,她的三个孩子都在上一流大学,而且品学兼优。我问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她说:“我整天出车在外也没多少时间管教孩子,我只是自小就培养他们自觉学习、阅读和思考的习惯罢了。”她说,“只要有空闲,我每天一定会陪孩子读书,陪孩子做功课,我则阅读常识类的书籍、杂志或新闻。除了特别挑选的节目,我一般不陪他们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浪费太多时间。”她说:“孩子慢慢长大了,学习的知识更新太快,我知道的反而比他们少。按说,我干这行用不了多少知识,可你想,拉上一个客后,与其让他(她)在后面无言地坐…  相似文献   

8.
人的存在是一种社会存在,在诸种社会关系之中,“友朋”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因此,中国古代把“友朋”列为“五伦”之一,而古希腊也有谚语说:“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能猜出你是谁”。说法虽不相同,却都说明了“朋友”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徐敏 《神州》2012,(6):137-137
参加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了,依然清晰地记得曾经的老师向我提出的忠告:“做教师的只有上好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我认真阅读众多的语文专业报刊杂志,吮吸知识的营养;努力回忆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师长们的教学方法,寻求可资借鉴的教法;  相似文献   

10.
钟闽 《神州》2011,(5S):58-58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晚清西学知识的传播在“知识复制”上呈现出多种形态,是考察晚清书籍史需特别重视的环节。这襄期望结合《万国公法》及“公法”的“知识复制”,以揭示晚清西学书籍在流通上所展现的特质。通过各种“类书”、“提要”的方式对各种书籍进行选择,是晚清较为流行的方式,而书籍在多大程度上流通及被士人阅读,往往与斯时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联,在晚清不得不提及的即是科举改制的影响。此外,就知识传播来说,还不可忽略作为新型媒介的报章发挥的重要影响。对这些因素略加分析,对把握晚清中国西学知识的传播所呈现的特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咏慷 《纵横》2010,(9):62-64
20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的八一学校上小学时,曾经在教室里遇到校长陪着一位穿黑呢子中山装的首长进来。那人个子虽然不高,但很有气度,表情威严而不乏慈祥。事后,老师告诉我们:“你们晓得那位首长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  相似文献   

13.
杨福堂 《神州》2012,(4):37-37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芷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薛立永  文勇 《文史月刊》2009,(12):50-51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头条位置,发表了一篇3500字左右的新闻特写性质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1953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这时,全场都望着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的魏巍,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15.
《南京史志》2022,(11):46-51
<正>【写作导引】怎样撰写演讲稿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倪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演讲”,也是初中阶段第二个“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有三项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教材编者为什么要把“演讲词”的学习方式设计为“活动探究”而不是“阅读”?我以为与阅读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安娜     
龙丹 《南方人物周刊》2011,(33):112-112
那时费翔的歌正风靡校园。刚报完到,一名男同学在寝室引吭高歌,“安娜,每次我都这样呼唤你……”过了一会儿,有人敲门。一女生问:“刚才是谁在叫我,有什么事吗?”大家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不是有人叫安娜吗?我就是。”  相似文献   

17.
张立鹏 《神州》2013,(21):142-142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在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芳草绿”,“一年之计在于春”。谁都指望春天事事有个更好的开端。但我以为不能忽视的仍然是读书——需趁着春天的大好时光,快快地攀上书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接通书这“知识的源泉”。赶快读书学习——就应从抓紧“春读”开始! 抓紧“春读”,就要放宽视野。不要以为读书学习只是学生、学者和文化人的事,须知“知识跟着时代走,谁不学习谁落后”;也不要以为读书学习“增不了收入,见不到效益”, 须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春种一粒谷,秋收万担粮”,读书的效应往往是潜在的,一旦需要便会如岩浆喷吐,发出巨大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19.
贵在自然     
叶坪 《神州》2003,(11)
认识一个人,该有多么难哪!这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感慨之言。谁认识我?谁真正认识我?既难又易。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我国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评述中的两句话。而我对“自然之眼”、“自然之舌”这两个“自然”特别感兴趣。“自然”一词,查《现代汉语大词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登山圈,康华是我敬佩的人之一。2008年秋季我参加了卓奥友峰的攀登.在海拔6400米的C1营地我与他睡在一个帐篷里,晚上闲聊,我问:“康老师,你觉得汉人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首位登顶K2的人。”他几乎没犹豫,答:“杨春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