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 《文史月刊》2014,(1):13-13
全联大意为:只要你的一生(而不是一时一事)都能有极高尚的道德品行,这种道德品行就能惠及百年千年之后的人们,而百年千年之后也还会有人爱戴你。  相似文献   

2.
何琪  姬颖超 《神州》2011,(2):20-20
思想品德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简称两课)是高校的必修课程,两课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思维模式引导以及学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建立上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两课教学对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给予帮助,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李玲 《沧桑》2011,(1):26-27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属于伦理学范畴。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存在于人的物质活动中,具有直接现实性,是物质的、客观的、非精神的,属于经济学范畴。传统观念上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与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对生产过程和经济活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那么对经济现象(生产力)与伦理现象(道德)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泉德与泉谊     
泉德与泉谊李铁生党日收藏家有三品,藏品、藏识、藏德,即应具备此三个基本条件:有一定水平和数量的藏品,有广博的收藏知识和高尚的收藏道德。收藏钱币的泉友自然也不例外,而首要应遵循的是泉德:不收“赃”(偷盗品)、“水”(走私品)、“鬼”(盗墓品),不适伪品...  相似文献   

5.
论王国维之保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思想保守的原因有四:(1)在学术与生活上对罗振玉的依附使他深受罗氏的影响;(2)客居异国时对故国的思念强化了对过去的眷恋;(3)回国后目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风衰颓、纲纪废弛,因而对现实更为不满;(4)在新旧文化纷乱之际,无法接受尚未完全规范的新文化。其保守思想的内涵包括:(1)对清朝的忠诚与眷恋;(2)对传统文化的固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良方,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3)强调道德在社会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本质上,王国维之保守是一种情感上的取向,而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没有完整的保守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宝印 《神州》2012,(12):43-4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用而生的综合课程。它肩负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品德教学中,“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提高品德课课堂实效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品德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使儿童在获取真实的内心体验中,作出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正确判断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校期间是医科大学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引领其前进,才能使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我.此外,深刻认识并坚持医学道德底线对于未来生活及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积极作用.这些都需要医科大学学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此外,对于医学生而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关...  相似文献   

8.
更正声明     
2015年第2期刊文《唯守道德方获自由》,作者:李晓梅。由于校正失误,此文有两处错误:(1)关键词:“由”更改为“自由”;(2)三、“(一)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更改为“(一)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温艳芬 《神州》2013,(17):150-150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应用(问题迁移)"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丹永红 《神州》2011,(8S):35-3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语文阅读对话,其主体有三:教师、学生、文本(隐含的是作者)。阅读教学中就包含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对话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另一方面是读出自己,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应用(问题迁移)”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曹玉梅 《神州》2012,(4):186-186
语文教材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巫富文 《神州》2012,(9):99-99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要完戚思想品德课的育人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情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手段。良好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它能提高学生自信心与坚强的毅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4.
张红 《神州》2012,(3):284-284
目前,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几点思考:(1)学生的学习应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采用自学存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3)采取教师重点讲课,引导学生“自得”的教学方法;(4)不能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演绎结构、不重合情推理;(5)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贾焕平 《神州》2012,(19):246-246
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每个人的内心感悟的过程。传统道德教育忽视或无视学生的经历、感受、情绪与体验,“灌多悟少,理多情少,知多行少”,这实质是忘却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把学生当成“小摆设”、“小容器”,教师成了道德的权威者、真理的化身,这样做必然构成教育的失效、对人的发展也构成阻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6.
宁长花  刘生然 《神州》2011,(6X):156-156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教育又是当今教学领域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这就需要诞生新生的教学方法。应该从以下四点入手:(1)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2)主动探索,过程让学生体验。(3)建立数学模型,规律让学生总结。(4)拓展应用,问题学生解决  相似文献   

17.
梁作栋 《神州》2012,(6):332-332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一般由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三部分构成,在这三部分中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教、教师领做,学生被动的学、被动的跟做,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这种陈旧的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纠的模式,一切都是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执行。学生始终处于压抑、消极、  相似文献   

18.
旦增多吉 《神州》2012,(22):374-374
教育就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技能,关注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是师生精神生活的过程。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要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尊重、爱护和信任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不懈的努力逐渐提高与进步,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李明元 《神州》2012,(1):33-33
新课程的实施重在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也由以前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变为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课堂表现形式。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中经历了思维成长的过程,正逐步成为学习、教育和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然而笔者认为,初中学生正是十三、四岁的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绝对不是一味地,完全地把学习交付于学生,让其自由化。教师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依然发挥着引导、组织、分析、综合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敏 《神州》2012,(36):225-225
素质教育是指立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的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评价过程的全程性(包括目标的确立、过程中的努力与最后的评定)还有评价渠道的多样化(包括自己、同学、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评价结果)。下面结合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