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炳正先生幼承庭训,经史子集,无所不窥。1935年考入苏州“章太炎国学讲习会”的研究班,受业于章门,被太炎先生推许为“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数十年来,他在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神话学、民族学诸领域卓有建树,厥功甚伟,曾被学术界誉为“传统语言学的一代宗师”、“当代楚辞研究第一人”、“中国古典文学界的泰斗。”代表论著有《屈赋新探》、《楚辞类稿》、《语言之起源》等。其中《屈赋新探》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学术论著”之一。  相似文献   

2.
余先生《杨家将故事考信录》序云: 余赋性疏愚,不通人事,雅好读书,时时作为考证文字,偶有会心,辄欣然独笑,自以为得意,举以告人,人或不解。而余读书愈多,于世事益无所解,遂愤然不复与世接。由是杜门却扫、息交绝游者七八年于兹矣。这篇文章写于1945年,即“抗战八年”的最后一年。序终有云:“一九四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武陵余嘉锡书于北平不知魏晋堂。”我于1941年秋季考入当时的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开始从先生学,正是先生“杜门却扫、息交绝游”、“不知魏晋”的那几年里。从先生学的第一门课是“目录学”。参考教材是张之洞的《书目答问》。  相似文献   

3.
案头这本32开、石印、线装的《中华国难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经历了65年漫长岁月,册页泛黄,字迹漫漶,但它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意境,字里行间闪烁着的爱国主义思想光彩,仍熠熠生辉,使人肃然起敬.看到这个“读本”,使我想起它的编纂者、恩师焦卓然先生.(一)卓然先生字立忱,山西新绛县泉掌乡史家庄(今名朝阳庄)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幼入私塾,勤奋刻苦,好学善悟,为清代末科秀才.22岁考入山西省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例授举人(当时称“洋举人”).之后即一直供职教育界,历任兰州中山大学教师、运城省立二中和菁花中学教师、新绛绛垣中学教师、新绛县教育会长、《新绛县志》纂修.他关心爱护青年,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在师生中、在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1933年,因不满反动当局对学校的统治,愤而隐居山林,上了乡宁县云邱山.不久又在当地八宝宫的乡宁县三高任高年级国文、历史教师,直至1938年3月日寇进  相似文献   

4.
贺昌群(1903年~1973年),我国老一辈史学家,长于研究中西交通史、历史地理和敦煌学。字藏云。1903年生于四川省马边县。父亲是一家茶叶店的管事,工资微薄;母亲是衣家妇女,以养蚕、喂猪等副业收入维持家庭生活。先生少时曾到茶叶店做店老板儿子的陪读人,有机会读了许多书。先生于1921年毕业于成都联合中学,因家清贫,靠亲友集资40元得以升学,考入沪江大学。在大学只读了一个学期,便因家资不济而辍学。1922年初,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该  相似文献   

5.
台湾《黔人》杂志总编李永久先生是吾黔学贯中西,译著等身的旅台学人。李先生1931年出生于贵州正安县,青少年时代就学业超群,英语尤佳。1949赴台后,考入凤山陆军军官学校24期骑兵科,继又考入台北军官外语学校英语正规班第9期。毕业后一直担任翻译官、特等编译官,退役后任华国翻译社社长,立足于社会,平生以翻译为职志,译书享誉海内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两岸沟通后,积极将《黔人》杂志与《贵州文史丛刊》、《山花》结成姊妹刊物,为两岸交流竭智尽力。早在六、七十年代李永久生先生便翻译俄人戈丁著《科学·…  相似文献   

6.
正赵清阁(1914—1999),河南信阳人,因幼失母爱,处境恶劣。读完高中后,想进美专,但没钱,倔强如风中劲草的她宁愿找工作做,也不肯向后母索取学费。17岁的她第一次向报社投稿就得到发表。193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上海《女子月刊》的重要撰稿人。1934年初春,20岁的赵清阁给久仰的鲁迅先生寄去了自己已发表的诗文,向先生请教。没几天就接到先生一纸短笺,约她到施高塔路内山书店见面。一个晚上,戏剧家左  相似文献   

7.
辽海丛书     
东北人刻书,予前举吉林盛福之《探源书舫丛书》,以为吉林省一故实。实则盛书无足取。东北有丛书,应自辽阳金毓黻先生之《辽海丛书》始。《辽海丛书》为集十,为册百,举凡历代东北人著述及关涉东北历史、人文掌故者,网罗几尽。先生字静庵,号千华山民,民初肄业北雍,为浠水黄季刚侃入室第子,博学通识,尤熟于东北文史掌故,著书满家。  相似文献   

8.
熊天牧,名谓滨、渭耕、味根,化名邹意诚,1900年生,汉族,台江县台拱镇西街人。父名占廷,曾任清末台拱营外委。民国二年(1913年),天牧从台拱高等小学毕业,以优秀成绩考人贵阳优级师范学校。继后,人湖北武昌高师学习。民国八年(1919年)十二月,天牧自武昌师范肄业,至长沙参加赴法勤工俭学团。民国九年(1920年)抵达巴黎,与贵州籍同学王若飞等人日耳曼公学学习。民国十年(1921年)考入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电学系。在校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崇信马克思主义。民国十一年(1922年…  相似文献   

9.
书痴曹聚仁     
柳哲 《文史月刊》2013,(3):64-65
链接>>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兰溪人。民国著名记者、作家。191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1921年来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受知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先生,成为  相似文献   

10.
陈高华先生,浙江省温岭市人。1938年3月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历史研究所工作。1982年起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82~1988年)兼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1982~1985年)。1988年~1991年任历史研究所所长。2003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1990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编委会委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和“古史辨学派”的创建者,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定人。1893年5月8日生于清代的汉学中心——江苏苏州。幼入私塾,年13入高等小学。年15入苏州第一中学堂,时读完《诗经》、《左传》和半部《礼记》,继习《五经》历数年。先生性喜奇,又适逢崇奉经籍的汉学基础开始动摇、怀疑经藉的传统摆脱遏抑之世,因具不迷信传统之性格,易接受疑古事、辨伪书的治学精神。清代汉学吴派治经学务求渊博的经验、梁启超和章炳麟论学思想的影响.使他志在掌握全部经学和治学门径并  相似文献   

12.
保定容城孙氏(孙奇逢及其子孙)是清代的文学世家。费密《孙征君(奇逢)先生传》云:“夏峰先生有子六人,诸孙十余人,以文学世其家。”然而,一九八○年修订版《辞源》的介绍却有不确之处,以致有的文章也沿袭其错误。《辞源》第二册第七百九十三页“孙奇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4,(4)
<正>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号昌谷,江西都昌人。肄业白鹿书院,朱熹门人。宋淳熙八年(118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简。黄宗羲评价道:"在朱门,勉斋(黄榦)称为豪杰之士。盖论学统,以勉斋为第一,论经济大略,有以自见,以先生(曹彦约)为第一。"①被吴澄誉为"朱门四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八七有《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铭》:"所著《舆地纲目》十五卷,《昌谷类稿》六十卷,《经幄管  相似文献   

14.
正《國語·鄭語》載褒姒亂周之事,云"褒人褒姁有獄",遂獻褒姒於周。韋注云"褒姁,褒君",歷代注家無異議。顧頡剛先生駁之,云:"如是褒君,則何以稱褒人?"(《顧頡剛讀書筆記》卷四,中華書局,2011年,頁103)若以"褒姁"爲褒國國君,徑言"褒姁有獄"即可,"褒人"則無必要。然顧先生認爲"‘姁’從女,亦非君之名",則恐不妥。魯有"叔孫婼"(《春秋》昭七年),金文有"丼人"(《殷周金文集成》109),兩周男性貴族之名確有從"女"者。  相似文献   

15.
自传     
杨伯峻,湖南长沙市人,1909生,现年八十一岁.自幼读私塾和家塾,熟读《诗经》《论语》《孟子》《春秋左氏传》《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古书.也进过小学、中学.旧制中学四年未毕业,尚差一年半,于1926年贸然到北京,投考北京大学文预科,居然被录取.本科入中文系.1932年毕业.当时北大教授既博学,又各有专长.如钱玄同先生之于《说文》与音韵沿革;吴检斋(承仕)先生之于《三礼》,尤其在名物方面,综合研究,条分缕析,如“布帛”、“裘服”,各成专篇,用以开课;黄晦闻(节)先生之于《诗》,有《诗旨纂辞》;余季豫(嘉锡)先生之于“目录学”,有《目录学》《四库全书书目提要辨证》.尤其得益于胞叔遇夫树达先生,著述甚富,以《词诠》《汉书窥管》《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金文说》著名.在肄业时与同班同学丁梧梓(声树)、许骏斋(维遹)交往最密.许治《吕氏春秋》,有《吕氏春秋集释》,  相似文献   

16.
正俞平伯(1900~1990)祖籍浙江德清,1900年1月8日生于苏州马医科巷曲园春在堂。乳名僧宝。其曾祖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章太炎的老师、主持诂经精舍(清代嘉庆时期的著名书院。地处浙江杭州府治孤山之阳)31年之久。因此平伯自幼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1915年俞平伯从苏州平江中学肄业半年即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部,从此离开了家乡苏州。在北大期间他投身新文化运动,1918年5月他的第一首新诗《春水》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一起刊登在《新  相似文献   

17.
锲而不舍的学术追求———访陈振教授许殿才1998年5月8日,我们在北京访问了宋史研究专家陈振教授。陈振先生江苏海门人,1931年1月出生。建国前夕参加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9年毕业。曾任河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  相似文献   

18.
窦群《中牟县经鲁公故庙》云“尝修《名臣略》,系司徒公”,储仲君先生据此认为窦群的《史记名臣疏》收唐人事迹,然此“鲁公”当指“鲁恭”,为后汉人。杨凭《赠窦牟》云“别玉翻同西国人”,李长路谓西国人辨析能力低下,未知西国人乃是一典故,指辨析能力高明。理解古代诗歌,了解古代地理知识及典故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的大海侵》的一桩公案葛剑雄八十年代初,北京学术界有人传说,先师谭其骧先生1965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的大海侵》(以下简称《海侵》)一文是剽窃李世瑜的,为此李曾向有关方面告发,结果谭其骧先生在人代会小组会...  相似文献   

20.
方先觉(1902—1983年)江苏萧县人,肄业于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翌年,编入第三期学生队步兵科。从1926年开始,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后进入中央陆军大学二级将官班第四期学习。抗战爆发后,历任团长、副师长、师长。从1942年起,参加过第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