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运河位于京杭运河中段,由隋代开凿的永济渠和元代开凿的济州河、会通河连接而成,运河所过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海拔38米,是整个京杭运河的制高点,号称“水脊”。元、明两代先后修筑了济宁会源闸枢纽和汶上南旺分水枢纽,解决了会通河“水脊”槽运水源问题,构筑了元明清三代南北唯一的水路大动脉。  相似文献   

2.
满足大宗商品运输的需求,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修建的前提条件。大宗商品运输需求的递增推动了运输变革时代的到来,开凿运河成为当时解决大宗商品运输问题的最优解,作为运输大动脉的运河也成为工业革命早期的生命线,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运河运输廉价而不快捷的不足日趋显现。资本化运作是运河修建的必要条件。运河主要由贵族地主和工商业资本家投资,通过建立运河股份公司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但资本化也带来投机和短视问题,大量的运河被修成了窄运河,成为日后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注重技术革新是运河修建的充分条件。英国运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运河开凿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技术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以铁路为代表的运输革命,廉价快捷的铁路运输更放大了运河运输的不足,这是英国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业的兴衰,是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为方便国际贸易往来,法国政府着手在南北美洲之间的狭长地带开凿一条运河。当时的方案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巴拿马方案,另一个是尼加拉瓜方案。法国政府选择了在巴拿马开凿运河,但开工不久就因贿赂丑闻被迫放弃了。随后,美国政府接手了运河工程,但更偏向于尼加拉瓜方案。  相似文献   

4.
元至元年间,原本独立的胶水与沽水被胶莱河连通,形成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极大缩短了黄海与渤海间的海运距离并规避了成山角的风涛之险。由于文献缺载,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元代胶莱河的水源供给能力持怀疑态度,进而否定胶莱运河曾经通航的史实。通过对胶河摆动现象的研究,复原了胶河与都泊的演变过程,以及胶莱河的水源。认为胶莱河通航的时间是至元十九年(1282)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而胶莱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促成河海联运,将淮河中下游屯田所获之粮运往元大都。至元二十六年由于会通河的建成,胶莱河被废止。  相似文献   

5.
陆安 《文史春秋》2011,(11):41-45
一提起运河,人们往往会想到赫赫有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确,京杭大运河作为贯通中国南北、世界古代最长的运河早已彪炳史册,成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明遗产。除了这条大动脉之外,中国古代还有一条特色鲜明的海洋运河却鲜为人知,这就是元明时期开凿的胶莱运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因经济、政治、军事等原因开凿了大量连通自然水系的运河,在运河沿岸,也兴起了大量滨水城市,依水而兴,因水而困,城市兴衰和运河发展紧密相连。文章主要研究了扬州古运河与扬州城的历史沿革过程,总结了扬州古运河的功能变迁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运河遗产及其保护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锋 《中国文化遗产》2011,(6):12-20,10,11,6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各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动态性和在用性等特征表现为尤其困难.我国是最早开凿和利用运河的国家之一,也是拥有运河数量最多、长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运河保护面临问题最多、最尖锐的国家。以拟申遗的中国大运河为例,阐述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运河遗产保护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期望对解决我国运河遗产保护的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聚落文化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运河兴衰息息相关。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历史久远,保存类型丰富,历史价值突出。宁波运河的开凿和变迁对运河聚落整体格局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关系紧密;同时运河聚落的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了运河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运河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好运河聚落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意在梳理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的构成情况,并对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是公元前218年至214年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命监御史史禄率卒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等。它全长36.4公里,沟通湘漓二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相似文献   

10.
京杭运河(又称大运河)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长达1794公里。江苏是古运河的重要流经地,大运河在江苏穿越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江苏大地留下了大运河的骄傲,也写满了古运河的沧桑与变迁。在京杭运河还没有开凿之前,江苏境内就有了最早的运河———邗沟。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今苏州),先后打败了南方的越国和西方的楚国,又进一步想讨伐北部的齐、晋、鲁、宋等国,以图称霸中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人工运河,以沟通江淮水路交通,由今江都引长江水东北流,直到射阳湖中,再由射阳湖通到末口(今淮安市楚州北神堰)注入淮河。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夫差一度把都城从姑苏迁往邗(今扬州)。因运河流经邗城城下,故历史上称为“邗沟”。公元7世纪初,隋朝统一了中国。隋文帝与隋炀帝父子先后开凿了山阳渎、江南运河、通济渠与永济渠。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共有4段,除了永济渠外,其它3段都与江苏密切相关。隋开皇七年(587),隋文帝下令开凿山阳渎。山阳渎沿袭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旧道,北起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引淮水南流,经江都(今...  相似文献   

11.
桂柳运河开凿于唐,兴盛于清,民国后才渐渐被新式交通公路、铁路取代。它是古代连接桂林和柳州的重要水路,与灵渠并称为桂林府南北两陡河。桂柳运河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名称,考证其诸名,从另一个侧面更深入的认识桂柳运河。  相似文献   

12.
在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有一狭长的陆地,这就是著名的中美地峡.就是这狭长的地峡,隔开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人们早就想在中美地峡开凿一条运河,把太平洋与大西洋沟通,成为南北美洲东西两岸的捷径.开凿这样的运河,当时有好几个路线方案,其中最为热门的有两个:一个是巴拿马方案,另一个是尼加拉瓜方案.  相似文献   

13.
洪声 《文物》1974,(10)
灵渠又名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开凿的。工程复杂,设计巧妙,和古长城、都江堰等同是我国秦代的著名工程。秦始皇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他实行了一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法家政治路线,在统一了中原六个诸侯国之后,又挥军南下,统一了岭南。开凿灵渠是他统一岭南时  相似文献   

14.
正大运河在淮安境内的河段为淮扬运河淮安段,流经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盱眙县等四区一县。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隋炀帝开凿隋唐运河,再到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淮安始终是沟通江淮、黄淮,保障运河南北通畅的一个重要通道;是南北漕运的枢纽,是河道治理的关键和总河驻节之所,历史遗存丰富,价值突出。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其演进,可以说既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缩影,又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饹炸饸又名咯炸盒,名虽不雅倒也名副其实、通俗响亮,是一种古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开凿而生于运河北端之通州,历经人们千百年品味,视运河渐衰而不顾至今留存于京东民间。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3,(10):32-32
我们经常用“鸿沟”比喻事物问明显的界线,其实在历史上,“鸿沟”是真实存在的,它本是战国时开凿的一条运河。  相似文献   

17.
正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自东吴苏州望亭到中吴常州奔牛的运河(即江南运河),常州人从此开始了沿运河筑城的生活模式,汩汩流淌2000余年的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常州城依水、水抱城,城河相依、人水相亲的城市格局。因此说:因有运河,才有常州。大运河与古代常州  相似文献   

18.
<正>"活着"的大运河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二是隋朝时期,为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并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隋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运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河流众多,水系庞大,皆东西流向,而水系之间又有分水岭相隔。但古代各天然河道冲积平原之间,有许多相互交错的港汉湖泊,可以南北开凿运河,沟通各水系及天然河道之间的联系,如在今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境内的运河工程就是充分利用其地理环境而开凿的。公元七世纪初,隋代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达涿郡(今北京)。沟通了长江、黄河、淮  相似文献   

20.
横贯南北,绵延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由于其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作用,尽人皆知,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可在西南一隅,位于广西桂林境内存在着另一番独特的“一府两运河”现象,却鲜为人关注。清代桂林府的区域面积虽不大,却分布着两条古运河。其一为开凿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的灵渠,位于府内的兴安县。其二为位于临桂县的相思埭(又称桂柳运河),于唐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