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陵原墓地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西周时期重要墓地。文章通过对墓葬的埋葬顺序、墓室面积、葬式、葬具、随葬陶器组合的研究以及对带腰坑的墓、儿童墓和未见墓主骨架墓的分析,揭示出少陵原墓地的埋葬规律和整体特征。文章认为,报告中指出的墓地为典型周人墓葬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广东博罗横岭山墓地是一处较大型的商周时期墓地,随葬品丰富,据随葬品的差别可分为砺石墓、纺轮墓、兵器墓与第四类墓。四类墓葬在随葬品的总数、组合与配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分析四类墓葬的特点对探讨当时的墓地布局、埋葬习俗、墓葬等级、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计算机考古年代序列分析系统的结果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墓葬的随葬器物、墓地分区、墓区分群和墓葬的排列规律,尝试考察楚中小型墓葬的埋葬规律,发现使用雨台山墓地的人在生前的关系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几个层次,墓葬排列很可能是按亲属关系的不同分别进行埋葬。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山东省胶州市盛家庄村土地整理施工中发现积贝墓。积贝墓的发现在胶州尚属首次,共清理墓葬3座,有贝墓、贝砖墓两种。出土遗物17件,有铜器、玉器、陶器。盛家庄积贝墓的相对年代应是西汉早中期。该墓地的部分墓葬封土规模较大,每座封土下的墓葬应是一个家族墓地。贝壳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防盗,由于贝壳堆积很厚,挖掘时像流沙,极易造成塌方。胶州积贝墓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山东地区沿海一带汉代墓葬的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物》2000,(12)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我国西周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器物的规格来看,这里是一处集中埋葬西周王室贵族的公共墓地。墓地的349座西周墓和7座马坑发掘于60年代  相似文献   

6.
2015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留下街道西穆坞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8座,其中宋墓7座,明墓1座。宋墓中的单室墓可能为僧人火葬墓,为研究南宋时期埋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胡刚 《江汉考古》2024,(1):60-68
郭家庙墓地四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其中GM21(曾伯陭)和CM1(曾侯絴白)为曾侯之墓。枣树林五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春秋中期,其中M190(曾公求)、M168(曾侯宝)和M129(曾公德)为曾侯之墓。从郭家庙墓地到枣树林墓地,在曾侯世系上应没有缺环。结合文献记载,郭家庙曾侯墓的年代下限为不晚于公元前690年,曾公求应是埋葬于枣树林墓地的第一位曾国国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46年。两周之际至春秋中期,曾侯墓的显著特点是以带斜坡墓道的墓葬为核心,实行车马分葬。  相似文献   

8.
胡洪琼 《文博》2011,(6):18-23
本文以殷墟已发表的墓葬资料为基础,对殷墟晚商墓葬陶器组合的时代特征及家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殷墟文化早期墓葬陶器数量少,组合单一,晚期墓葬陶器数量增加,种类大增,组合形式多样,尤其是第四期,酒器组合大量增加,酒器和炊食器配套组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殷墟墓地是以族为埋葬单位,家族墓地划分出不同的区,分区之下又可分组,墓组之下又可分墓群。  相似文献   

9.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埋葬人员庞杂,随葬大量毁坏的兵器和车马器、随葬器物分层埋葬和无嫁女的媵器等特征,不仅与其它地区西周贵族墓地有明显不同,而且与西周时期实行的族葬墓制度也不合,结合《周礼》关于西周墓葬制度的相关记载,联系到这里曾是“成周八师”的驻防地,我们认为这处墓地是“成周八师”阵亡将士的“陵园”。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临潭县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346座,以竖穴偏室墓居多,也有部分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墓多为单人葬。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多为合葬,也有少量单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部分工具和装饰品,随葬陶器明显可分为两组。此墓地的发掘,为齐家文化及其埋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苏州郊外历史上分布有大量土墩,这些土墩大多是从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家族墓地。谢家坟是其中的一处墓地,共埋葬有汉代至明清时期墓葬30座。这批墓葬中出土的墓志,反映了朱氏家族从宋、元至明代的变迁,包括墓主生平、籍贯、职业、家庭情况以及村庄、地名的变化等,为研究苏州地方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材料丰富,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墓葬数量的研究,认为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未成年人并未完全葬入墓地,在集中埋葬的公共墓地以外,很可能存在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单独墓葬区.而以未成年人为主的墓葬区多在房址附近或者主体墓地边缘,以埋葬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为主,其葬俗也与公共墓地的成年人相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内蒙古岱海地区饮牛沟墓地的随葬器物,推定了墓葬分期,揭示出墓葬的埋葬顺序和墓地的布局特征,区分了三个按照各自埋葬规则且并行存在的墓区.根据随葬品组合特征在空间上呈现的分布规律,将墓地布局和葬俗相对应,以及墓葬分组与人群相对应,揭示出死者头向、葬式、埋葬规则、随葬的生活用品、装饰品、武器(或工具)、动物骨等在空间分布上的对立与对应,据此推断出该墓地的结构,根据墓地形态和社会分层推断该墓地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天马-曲村》报告中的47座青铜礼器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陶器、铜戈等的分期,结合原报告以青铜鼎和簋的变化为标准进行的分期,将47座铜礼器墓分为三期6段,年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西周晚期。其次通过对诸墓葬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归纳总结曲村墓地铜礼器墓的埋葬习俗。  相似文献   

15.
孙卓 《华夏考古》2019,(1):72-80
本文通过西坡墓地的墓葬规模、随葬品、墓主性别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别的随葬品与墓葬规模、墓主性别之间的联系,并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在丧葬中地位提出了新的看法。而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西坡墓地墓葬的分级情况,反映出了仰韶中期出现的社会复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蛤蟆墩墓地是甘青地区沙井文化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文章梳理了蛤蟆墩墓地的墓葬资料,依据出土动物骨骼的数量将20座墓葬划分为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对蛤蟆墩墓地的墓葬构筑方式、葬式、随葬品及墓主的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墓葬布局、人群构成和社会分工,揭示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20,(10)
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角。2008年6~10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发掘。其中M1、M2位于墓地东南部,东西并列,南北向。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器、玉石器等。M1西北部陪葬车马坑和马坑各1座。车马坑、马坑均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车马坑内残存两辆车,马坑内埋有两匹马。根据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两墓为春秋晚期楚墓,M1墓主为彭,M2墓主应为彭之妻。彭氏家族墓地M1、M2及陪葬坑的发掘,为研究楚国贵族墓葬的随葬习俗、埋葬制度以及楚国申公、申县彭氏家族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江川李家山1972年清理发掘27座墓葬、1992年发掘清理59座墓葬,两次共清理86座墓葬1,李家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墓地中墓葬材料保存相对完整、随葬器物所表现的墓主性别特征十分明显,对于认识和研究石寨山文化在葬俗方面的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李家山墓地相当部分墓葬人骨没有保存下来,即便保存下来的也没有进行体质人类学的鉴定,我们对该墓地墓主性别的判定是基于金莲山墓地的实践所得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主要分布在大兴城的东、南、西三个郊区。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代表了皇族的墓葬区,高等级的贵族墓葬集中在城东的白鹿原、铜人原;中小官吏墓葬散布在南郊凤栖原、高阳原、咸阳洪渎原;平民墓葬分散于各个原上,符合就近埋葬的特点。凤翔隋墓是比较典型的平民墓地。隋代宫女葬于西郊三民村一带,即诗词中所见的"宫人斜"。  相似文献   

20.
襄樊余岗战国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6年,在襄樊市团山镇余岗村北发掘了32座墓葬,墓葬分三区:墓子地、岭子上、卞营。墓子地和岭子上墓区的30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卞营墓区的2座墓为砖室墓,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这批墓葬可分为五期:战国晚期、秦统一至秦汉之际、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余岗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襄北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的分期、年代、秦楚关系以及埋葬习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