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古代社会,官吏是皇帝与百姓间的桥梁,在诸多的官吏群体中,循吏是其中的典型。对循吏的记载,见诸于历代正史的"循吏传"。受儒家文化影响,循吏除遵守法律外,还因循人情。循吏所因循的人情,体现于正史循吏的政绩中,尤其是理讼中。《吴中判牍》为清代循吏蒯德模撰写,是清代循吏理讼实践的代表,以此为中心,可更好地研究清代循吏。  相似文献   

2.
循吏和良吏都是历史上官吏中的优秀典型。自司马迁《史记》创立《循吏列传》起,以后各正史都延续了这一传统。《旧唐书·良吏传》记载良吏49位,《新唐书·循吏传》记载循吏25位。本文通过对这些良吏在各个方面所做出的功绩进行分析,力图探寻唐宋时期良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诏旨与国法     
正在判案执法的实际过程之中,如何看待和处理皇帝诏旨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古代一直存在着以酷吏、循吏为代表的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西汉时期杜周、张释之的两个典故,就很有代表性,值得认真思考。汉武帝时期的杜周,与张汤同为酷吏之首。他在担任朝廷专职司法长官——廷尉之时,完全根据皇帝的态度来判案断狱。凡是皇帝有意重罚的人,杜周一定会找到法律的依据加以构陷;凡是皇帝有意开释的人,杜周也总能找到所谓的"冤状"而予以释放。有人当面批评杜  相似文献   

4.
武回忆 《史学月刊》2008,(5):132-134
循吏,乃治理一方且能循规蹈矩、遵纪守法之官吏.在循吏中,按其功绩作为又有俗吏、才吏、贤吏之分.自太史公在<史记>中作<循吏列传>始,以后"二十四史"几乎都有<循吏列传>,各朝皆有循吏载入史册,其中以清朝最多,达115人,曹谨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清官王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任东北筹边使时说过:“清代东省两循吏。一为黑龙江民政使赵渊,一则王瑚。”古称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吏为循吏。王瑚,字铁珊,河北定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任依兰道尹,为官四年,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广为百姓称道。  相似文献   

6.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帝国,两个帝国初期的统治者都励精图治,创造了极其繁荣的时代。然而就是这样繁荣的背后却深藏着不一样的风景——酷吏政治,汉唐的许多酷吏成为统治者维护自己权利的御用工具,酷吏们往往超越国家的法制,采取严酷的执法手段。他们虽然深受统治者的宠爱,但是在没有利用价值之后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得善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正在史籍记载上,凡是处事办案苛刻、极力陷人重罪的都称为"酷吏"。但名列史籍《酷吏传》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敢于搏击豪强、一心维护法律的真正法官;还有一类则是和张汤一样,一贯依照皇帝意旨迫害良善的人主鹰犬。张汤的继任者杜周,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迎合皇帝意旨办案的法官。酷吏培养出的酷吏杜周是南阳人,先是在南阳地方官府里做小吏。后来南阳来了一位名叫义纵的著名  相似文献   

8.
姚鲁元 《神州》2014,(18):169-172
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政治是为了解决武帝朝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而兴起的,酷吏政治与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司法、财政改革密切相关。武帝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于元光至元封年间,以元狩后半段为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在前一时期的改革中,汉武帝主要对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决,酷吏逐渐兴起;在后一时期,新矛盾随着武帝个人宏图大略的展开而逐渐激化,更重大的改革被推行,酷吏政治达到顶峰。随着汉武帝各项改革的完成,酷吏政治最终走向衰落。本文旨在对酷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问题作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酷吏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产物。自司马迁于《史记》专列《酷吏列传》后,二十四史中列有《酷吏传》的还有《汉书》《后汉书》《北齐书》《魏书》《北史》《隋书》、新旧《唐书》《金史》,凡10史,共记103位酷吏;扣除重复记载的11人,应有92名。但这并非说未列《酷吏传》的朝代就未有酷吏,只是从宋代始,酷吏们的行为与奸佞已无太多明显区别,而被史家列入奸、佞一类传中罢了。而更多的酷吏则没有传,只是在史籍中提及而已。这样的酷吏不下数百人之多。就史书中所列酷吏来看,大致以两汉与唐代武则天朝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有金一代,能吏不乏,循吏迭出,百有余年,吏治始终可考,是其官吏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自开国后,特别是当其成为“专制域中”的北方大国后,统治者比较注意吸取历代王朝的统治经验,“上下皆以吏治为重”,不断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核管理,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时代特点的考课、廉察制度。所谓“升转之格,考察之方,井井然有条不紊,百有余年,才具不乏”。不但对改善、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能,维护官吏队伍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汉朝,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能臣循吏数不胜数。张安世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人。汉朝酷吏张汤之子,虽未有其父之名,却有远胜于其父之实。他一生历事汉武帝、昭帝和宣帝三朝,先后出任光禄大夫(皇帝近臣,主掌议论之官)、右将军(京城的卫戍司令)兼光禄勋(宫内总管)、大司马卫将军(总司令)、领尚书事  相似文献   

12.
《史记·酷吏列传》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酷吏列传中主要记载了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伊奇、减宣、杜周等十个酷吏的事迹。本文主要从作者司马迁的角度考察西汉酷吏,简述司马迁对于西汉刑罚制度和酷吏的态度,通过酷吏们的事迹,总结出当时酷吏们的特点以及他们最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与酷吏纠结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武则天与酷吏,完全是一种利用关系,她重用他们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皇权,可以说酷吏政治是武则天用以解燃眉之急的产物,因此有一定的即时性,并非贯穿始终。它本身也是对封建社会政治集团间血腥的政治斗争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探析了循吏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接着总结了道光《贵阳府志·明循吏传》中循吏的执政特色;最后立足于现实,揭示出《贵阳府志·明循吏传》的当代价值与启示,通过对明代贵阳循吏执政事迹和思想分析研究,指出如何利用贵阳古代循吏文化做好当今的官德建设和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循吏传》记有循吏十五位,加上附入传者共二十五位。本文在简要分析其立传意义及循吏辈出的政治背景的基础上,举典例对这些循吏的事迹进行分类归纳,从而重现循吏的形象,探究他们使百姓不忘、君主常念、后世景仰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强盛朝代,它强盛的原因与其所建立的较为完备的官吏体制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官吏的选拔、任命限制、考课、致仕、监察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了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老吾之老:明代官吏养亲问题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继承历史上官吏任职的地域回避制度,绝大多数官吏为官之地都远离家乡,由此造成"为官"和"养亲"之间的难以兼顾.在"以孝致忠"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二者之间的两难必须予以解决.移亲就养、分俸养亲和辞官终养三种措施就是明代官吏解决养亲问题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官吏赃罪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炳金 《史学月刊》2002,(10):30-36
《唐律》中官吏赃罪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罪。《唐律》规定了六种赃罪,除强盗和窃盗两种赃罪外,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和坐赃的犯罪主体均为官吏。另外,属于窃盗赃罪范畴的监临主守自盗主体也是官吏。《唐律》对官吏赃罪规定了广泛的范围和严厉的刑罚。惩治官吏犯赃是唐代以法治吏的重点,唐代对官吏犯赃采取从重惩罚政策。由于唐代官吏赃罪的以上特点,使它成为排除异己、打击政敌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19.
明前期的清官循吏数量较多,形成一个群体,明中后期的清官循吏数量锐减,成为偶发的个体。但就名气而言,明前期的清官循吏却明显不如中后期的清官循吏。这主要是因为明前期和中后期的政治环境和君主的治国之策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5,(4)
郅都,也算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鼎鼎有名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酷吏传,第一个写的就是他。然而,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一提起“酷吏”,大家更多地想到的可能是周兴、来俊臣之流以及“请君入瓮”的故事。人们一致认为,这些人做官便是如狼牧羊,他们一个个心狠手辣,专以整治人为能事,类似于现在所说的“迫害狂”或“虐待癖”!不错,“酷吏”的共同特点就是;冷酷无情,贪婪无度!可是,郅都不然。其人冷酷有之,贪婪则无,而且廉洁奉公,堪为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