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珠山二期文化过去和小珠山一期文化一同被视为小珠山下层文化,其文化性质一直比较模糊。2006年至200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对小珠山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证实了两者有地层上的叠压关系。本文主要围绕小珠山二期文化的筒形罐特征,通过对比后洼上层文化和马城子B洞下层文化,对三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年代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洞下层文化、后洼上层文化和小珠山中层文化均是以施刻划纹陶器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从陶器的亲缘关系上看,后洼上层文化是由水洞下层文化发展而来的,并演变为小珠山中层文化,他们属于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同一文化系统。文章在梳理了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水口遗址位于辽宁长海县广鹿岛东部沿海,1933年首次发掘,2012年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分两期,第一期没有发现遗迹,陶器全部为压印之字纹筒形罐,与小珠山下层文化相同。第二期仅发现一个灶址,陶器主要为刻划纹筒形罐,与小珠山中层文化相同。由于遗址被破坏严重,未发现小珠山上层堆积和遗物。  相似文献   

4.
席纹初探     
席纹分布于环渤海地带的北部 ,源于兴隆洼文化并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向东作扇形推进。肇始于燕山南麓的赵宝沟文化不断北渐导致席纹的这种发展方式。另外 ,山东半岛对其也有深入的影响。变体席纹是席纹的晚期形制 ,它的继续发展是小珠山中层文化的旗帜状纹 ,综合陶器等方面的联系推测后洼下层文化是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前身。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考古学文化和古文献研究相结合,对夏家店下层文化于龙山时代晚期在辽西地区的兴起和后岗二期文化于二里头文化之前在中原地区的消失进行了新的解说,认为这一文化变迁反映了古文献"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的历史实情,后岗二期文化可能是共工氏的遗存。而辽西古文化自小河沿文化以来就不断接受来自山东和中原地区的波次传播和影响,在古文献有关冀州、青州、幽州的形成中也得到了曲折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物》2021,(4):30-42
屈家岭下层文化是以屈家岭第二次发掘的下层遗存及同类遗存为代表的文化,以鼎、簋、曲腹杯为核心器物组合。屈家岭下层文化分为四期,地区类型可分为汉东平原的屈家岭类型、鄂东南的放鹰台类型和澧阳平原及峡江地区的城头山类型。屈家岭下层文化形成后,向北、东南都有少量渗透,主要是向西、西南大规模扩张,与大溪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其一、二期时占据了汉西平原东部、澧阳平原及沅江中上游,大溪文化退出这些地区,收缩到汉西平原西部至三峡库区,完成了早、晚期转变。屈家岭下层文化三、四期时继续向西深入到三峡库区,大溪文化最终瓦解。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伴随距今12000年前后全球气候变暖全新世到来之际才发生的,而在环渤海地区,这一过程还伴随着渤海从陆地到海洋的剧烈环境变迁。如果说渤海的这一沧桑巨变过去离我们还非常洪荒遥远的话,那么在环渤海地区不断发现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的今天,它已越来越走近我们的视野了②。90年代以来,相关考古资料进一步增加并趋细化系统化,使深入考察环渤海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与海岸变迁的互动关系成为可能并日显迫切。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基础上从分析兴隆洼文化与小珠山下层文化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8.
东北平底筒形罐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研究的重心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然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我国东北及其邻区实际上存在一个面积相当广大的独立文化区。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在我国东北境内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存,如兴隆洼文化、小珠山下层文化、新开流文化、左家山文化和后洼下层文化的陶器几乎全是平底器,而平底器中又以筒形罐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小珠山三期和双砣子一期文化究竟是同一文化还是不同文化,双砣子一期是否进入青铜时代,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以往的发掘资料进行重新认识和新的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笔者认为,小珠山三期和双砣子一期应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阶段,应为铜石并用时期,双砣子一期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据不足。小珠山三期和双砣子一期应为受山东龙山文化强烈影响的辽南土著文化,不应划入山东龙山文化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自早至晚可区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等四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及其年代关系的判定,标志着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的初步建...  相似文献   

11.
夏商之际,分布于燕山一带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商王朝文化长期并存发展,更为强势的夏商王朝文化必定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施加了一定影响.本文依据考古资料,首先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辨析出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等夏商王朝文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夏商之际中原地区的王朝文化对北方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北向传播的通道.同时,对王朝文化北向传播的背景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往一般认为郑州商城制陶作坊的使用年代为商代二里岗下层二期至二里岗上层一期,但通过考古发掘资料的检索与分析,该制陶作坊遗址中包含有二里岗下层一期至二里岗上层一期的制陶文化遗存.从这些文化遗存来看,二里岗下层一期该制陶作坊已经兴建并开始使用,二里岗下层二期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二里岗上层一期进入繁荣期.目前的考古发掘没有发现二里岗上层二期的文化遗存,可能此时该制陶作坊生产规模缩小,亦可能已经废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学界对京、津、保地区夏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与讨论。在总结以往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些新的线索,进一步证实了雪山二期文化不是燕山以南地区夏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源头,京、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主体是北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保定地区则为先商文化,该地区作为南北方文化的重要交流孔道和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在南、北、西方考古学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14.
徐昭峰 《文物春秋》2010,(4):14-18,27
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的整治和钻灼技术不仅在长江以北同时期考古学文化中最为先进,而且这种先进的技术出现的时间也最早。在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也将其与同时期的先商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及早商文化的卜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商文化系统卜骨主要是在吸收相邻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岳石文化,特别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目 次 一 相关材料文化属性的几点说明 二 四平山积石墓出土材料的分组研究 三 其他遗址发现的小珠山上层文化遗存的分组研究 四 文化分期与年代判断 小珠山上层文化是一支分布于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因1978年发掘的小珠山遗址上层遗存而得名.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于辽东南部地区的调查中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又发掘了上马石、四平山、文家屯等遗址[2],出土了较丰富的遗物,由于这几批材料迟迟未能发表,影响了学术界对该文化的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在大连市(原称旅大市)调查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并注意到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紧密联系[3].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大连郭家村和长海小珠山、上马石、蛎碴岗、南窑等遗址的发掘[4],对这类遗存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发掘者遂将以小珠山上层和郭家村上层为代表的遗存正式命名为"小珠山上层文化"[5],同时,也有学者称之为"郭家村上层遗存"[6].在发掘材料陆续发表之后,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辽东南部地区出土的这类遗存的性质、年代等问题仍存在诸多分歧,关于其分期问题的研究也未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6.
虎丘岗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王陈寨村,发现有较为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存。除了存在明确的文化层堆积外,还清理出诸多灰坑,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遗物。虎丘岗遗址商文化遗存延续时间较长,其中二里岗时期文化因素较为单纯,年代为二里岗文化下层二期偏晚阶段到上层二期;殷墟文化时期遗存属于“安邱堌堆类型”,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二至四期。其为豫东地区分布最偏西北的商代遗址,为研究该区域夏商时期的文化面貌、商族起源与商文化东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湖北钟祥崔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2008年钟祥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一次复查。通过对采集标本的分析,认识到该遗址的文化面貌属边畈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个时期。本次调查进一步了解了本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别是边畈文化一、二期文化遗存的分布,对以后探讨边畈文化的内涵和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关洲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城背溪文化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遗址.城背溪文化遗存主要有红烧土遗迹、灰坑、陶片堆积、鱼骨堆积等,说明在距今8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江汉平原长江沿岸已经出现了比较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定居聚落.遗址可分为四期,第一、二期为城背溪文化中期,与彭头山文化第四期关系密切;第三期为城背溪文化晚期,大致相当于皂市下层文化;第四期属于柳林溪文化遗存.关洲遗址的发掘,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城背溪文化的认识,为研究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其深达近10米的文化层堆积,为我们研究全新世环境演变以及长江洪水史、河床演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州博物馆联合对钱山漾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400平方米。此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即钱山漾一期文化遗存和钱山漾二期文化遗存,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陶器、石器,还有部分玉器、骨器等。钱山漾一期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400~4200年,钱山漾二期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100~3900年。钱山漾一、二期文化填补了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之间的缺环,从而使太湖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更趋完整。  相似文献   

20.
王立新 《文物春秋》2000,(3):10-14,,50,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分布于西辽河水系(含大、小凌河流域)区的一支发达的青铜时代文化。自60年代初正式辨识以来,对该文化的遗址已进行过相当多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认识。1996年,由张忠培先生任领队的赤峰联合考古队,开始在赤峰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区域性调查,并选择典型遗址进行发掘。工作的重点即是针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从而使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研究转入了以聚落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阶段。本文拟结合几年来实际工作的体验,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类型与布局特点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为更为细致、全面的聚落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