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耸立在江西龙南这片青山绿水之中的370多幢客家围屋,如同星空中的370多颗星星,是赣南客家人艰辛创业的见证和客家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其中关西新围被日本学者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2012年11月,赣南围屋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外,赣南围屋营造技艺也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的风雨中形成的特殊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当今已成了世界历史遗产。分布在粤北韶关各地的客家围屋(土楼)具多样性。既有围屋、围村和碉楼,也有圆楼、方楼、半月楼和四角楼等形式的围屋。粤北客家围屋以始兴太平曾氏“永成保障”楼、隘子宫氏满堂围、翁源江尾思茅八卦围和新丰马头温氏九栋十八井等围楼具有代表性,与闽西、赣南以及粤中粤东客家地区的圆形、方型、前方后圆等形式多样的客家围屋—样,是客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围屋民居与围屋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闽粤边山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拢屋,分别代表了各自的民居特色。其基本特征都是聚族而居,注重防卫,中轴线对称布局,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了客家民居的奇异文化景观。然而,过去言客家民居,必称土楼、围拢屋,论其建筑文化则必谓闽粤,而不及赣南客家围屋,有鉴于此,本文试将围屋的基本状况,成因和文化背景,作一初步的分析,似神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客家围楼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一、围屋的概况和建筑艺术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了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每间房子的承重外墙…  相似文献   

4.
寨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考古发现的古城遗址,到汉代豪强地主的庄园、魏晋的坞壁、宋代的山水寨,再到明清的寨堡,这一现象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一直绵延不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问题,是理解地方社会历史变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对客家化与中原化的关系,强调的是二的渊源而非彼此的嬗变。对客家围屋的态度亦如此。本批评了单纯的从客家人生活的表面现象作出的关于客家围屋形成的原因的推断。指出客家人屡遭天灾战祸乱离之苦,因而选择避居山地,独有的地理态势促使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口的繁衍以至围屋风俗的出现。力图说明这样一个论点:客家化并非中原化的单线延续,其同样具有主动型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赖旻 《南方文物》2002,(2):104-106
鹤湖新居是目前所知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乾隆中期,落成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是同时具有客家民居和广府民居特点的特大型客家围屋建筑,1998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物保护单位。现在,深圳市又准备将其申报为世界化遗产。目前,申报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7.
粤东北社会环境与围龙屋建筑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龙屋大量出现于粤东北客家民系生活区,与几乎同时出现在客家大本营的赣南方围屋、闽西圆土楼形成了文化空间上的明显分异。据赣南的初步统计,现存的方围屋分布62个乡镇,总数在600以上;而围龙屋分布仅8乡镇,总数40座以上①。闽西圆土楼分布于闽西10县,仅南靖县现存就达  相似文献   

8.
城堡作为西欧重要的历史遗存,是西欧中世纪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社会状况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样,坞堡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承载着当时社会的历史现实。通过对西欧城堡与中国坞堡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屹立着一座阳山人引以为荣、珍视为己县瑰宝的雄冠粤北、中西合璧的客家围屋:学发公祠。  相似文献   

10.
太原地区周围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明清时期堡址,通过文物普查及查阅文献了解到,从其历史功能和用途来讲,明清堡址主要为当时居民用以战争和防匪患为主,随着局势的日趋平稳,民族融合和贸易快速发展,堡址又逐渐成为了集镇和商品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1.
盘石围调查——兼谈赣南其它圆弧民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赣南民居的特色的客家围屋,其平面绝大部分是方形,但也有少数半圆形、圆形、不规整圆形,以及其它不规则圆形围屋。由于这些圆弧形围屋民居的创建年代一般都较早,它对赣南围屋的发生、发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1996年的赣南民居调查课题中,我们选择了盘石围作为这类民居的代表,进行详细考察,并将其它圆弧围屋情况择要兼并介绍。一、盘石围(一)位置与历史概况盘石围,位于江西龙南县杨村镇乌石村。北距县城60公里,南距杨村镇5公里。如果自龙南县城去参观赣南著名的精品围屋———燕翼围的话,正好要路过该村…  相似文献   

12.
客家围龙屋: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回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围屋、土楼、五风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特色民居、  相似文献   

13.
闽西土楼、粤东围拢屋和赣南围屋,是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里具有各自特色的客家民居。闽西土楼高四层,外观或圆或方,大悬山、厚土墙,体量巨大,强调的是聚合性;粤东围拢屋高一层,前方后圆,前低后高,门坪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采光、通风、排水俱佳,强调的是可居性;赣南围屋高二至三层,外观方形,四角构筑炮楼,短硬山,砖石墙,壁垒森严,强调的是防御性。 但是,作为一种建筑形态,土楼和围拢屋,自明代产生后一直延续到今都在兴建,成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文化,而赣南围屋自明晚期产生后,到民国初年便断然消失。那么,明代晚期至…  相似文献   

14.
赣南,是闽粤赣三角区最大的客家聚居地,有3.9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自唐以来,无数的北方、江淮和赣中移民沿着赣江上溯,来到这片安宁的土地歇脚定居、开荒拓地。此后又迁徙往返,形成了这块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800万客家人的聚居区。独特的围屋建筑就生根发展在赣闽粤客家人这片特有的环境中保存至今。江西省龙南县关西镇的“新围”是无数客家围屋中特风格的一座围子,笔1994年以来多次赴新冒调查,居其旁、测其屋、查之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生活在中国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他们的传统民居,或宛如城堡的圆形、方形土楼,或分殿堂式、同龙式的围屋,令中外游客和建筑学家惊叹不已。这些世人称奇的民居确为中国客家地区所仅见。  相似文献   

16.
客家传统民居.或宛如城堡的土楼.或殿堂及游龙环抱似的围屋,其外观形制、内部布局、建筑方法及居住习俗.皆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传统文化,为世人所称奇。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始兴县素有"中国围楼文化之乡"的美称。为加强对始兴县围楼(围屋)的保护工作,继承始兴人民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独特的客家文化、围楼文化和红色文化,始兴县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围楼(围屋)亟需加以修缮和保护。围楼保护工作作为始兴县一项专项工作自2012年以来长期开展。本文对始兴县在围楼认养保护工作进行探究,分析了始兴县围楼认养工作的现状和难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开通至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同世界多个国家有了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明清时期,广东一带居民不断向海外移民,其中惠阳秋长籍客家人叶亚来沿着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华人甲必丹和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最高行政长官,被誉为"吉隆坡王"。功成名就的叶亚来不忘家乡,出资在其故乡秋长周田村建造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客家围屋一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试从叶亚来生活年代历史背景及其捐建碧滟楼建筑对其生平事略进行初步考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吴若峰  李晔 《旅游》2006,(9):42-55
提到江西,人们脑子里总是革命圣地的印象,那里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摇篮,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在这块逶迤连绵的丘陵地带,那葱绿的群山、清澈的溪流却养育了中原迁徙来此的汉族民系——客家人。“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外来户的称呼。“客”与“主”的身份原本就是相对的。外来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最后,终于反客为主。接着,又来了新客。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又被看作“客”。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土著。世世代代的繁衍和抗争,留存于世的围屋便成了今人了解客家的实物载体。  相似文献   

20.
连平的色彩     
因了华南最大的葡萄园举办首届葡 萄节的缘故,连平一这一粤北山 区如诗如画的客家小城,以她古朴奇特的围龙屋,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浓郁别致的客家风情,连同那无处不在的鲜鲜嫩嫩、氤氤氲氲的碧绿一起,从盛夏的南国,亭亭地,向我涌来。 茶壶耳的围龙屋 地处九连山脉腹地的连平县,是105国道由赣入粤的第一县。境内峰峦叠翠,秀水涟涟。客家人占全县人口的95%以上,属于河源市的又一个客家聚居县。热情勤劳的客家人数百年前由中原南迁,几经辗转,定居于此。客家人祖祖辈辈在这里休养生息,而客家围屋这一极具特色的居民样式,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