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民特有的心理现象,是网民们心理的折射。本文从张扬个性与求新求奇的心理、从众心理、娱乐与减压的心理、追求便捷的心理几个方面对网民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端木江洪 《神州》2011,(9):99-99
几十年来,科技的最大进步就是创造了网络,网络的迅速发展需要多方因素的共同支持,网络的普及离不开语言的支持。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但是一个新的现象的出现总有好与坏的双面性。网络语言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说话方式,种语言另类、新溯、简洁。深的众多网民的喜爱。尤其是80、90一代,对网络语言的钟爱超越了我们所认识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周秉娴 《神州》2013,(36):182-182
网络语言主要是人们在网络上聊天时,使用的特殊词语、数字组合等。作为特殊的社会方言,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符合少年的心理特征。同时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现代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文化心理。因此本文通过现代网络语言环境中文化心理的全面分析,确保现代网络语言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大量网络语言现象入手,系统分析了网络语言谐音型、符号型、英文术语型、拼音缩写型、数字型、符号语型的结构模式特点,并从网络语言的个体性、地域差异性、技术创新性、对传统语言的冲击性等方面指出了网络语言的文化意义。同时,探讨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指出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骆秦  王佳琪 《区域治理》2021,(1):212-213,250
当今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学生把网络作为发表言论、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并且逐渐习惯以网络语言与人交流.本文以重庆市在校大学生群体为例,分析其使用网络语言的背景和现状,阐释了高校学生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及其深层原因,并从多角度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苗思露 《神州》2014,(2):278-279
近年来网络作为新兴大众传播媒介的载体,逐渐形成虚拟社会。本文旨在从网民群体心理的角度,分析网络传播中的热点现象,如"自媒体"、"浅阅读"、网络"意见领袖"与网络"狂欢"。希望能够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帮助解读网络传播发展的效果与走向。  相似文献   

7.
张婷 《民俗研究》2014,(5):116-121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之间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至今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变体。相比传统规范的汉语语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变异以词汇为主,主要表现为符号型、数字型、字母型、汉字型四种形式,其中以汉字型的变异词汇最多。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词汇变异,揭示其独特的成因、功用和意义,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冯娟英 《神州》2013,(6):169-169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风靡而兴起的一种新的交际语言。网络语言也以其简约的语风、独特的语法构造、朗朗上口的特点广为流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理论出发,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以及语言变化的社会语言出发深入浅出的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张丽丽 《神州》2012,(35):25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首先就是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这种缺乏文化底蕴却受到青年人极度欢迎的网络语言,使我们的母语面对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进而探讨如何面对这种语言挑战。  相似文献   

10.
张茹 《神州》2014,(17):155-15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的研究也风生水起。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社区,它和现实社会有着直接的割不断的联系。在虚拟社区中,人与人交往离不开网络语言。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并总结了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总是伴随着我们生活时刻存在,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可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方面。网络语言总是跟随着社会的热点事件,它贴合当代的“草根”一代,使得大众对它大力追捧,同时也对社会媒体和传统文化也造成了影响和冲击,继而引发了大量对网络语言的思考。因此,对网络语言的正确认识和适当引导是必须和必要的,同时也应发扬它积极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2.
任蕊 《神州》2014,(3):243+245
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探究"女神"一词走红现象的原因,主要从女神情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以及高校网站定位的心理依据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旨在说明高校"女神"的走红不仅在于"女神"本身青春可人的气质,更是由于传播者抓住了网民心理,开创了高校网站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13.
于航航 《神州》2013,(27):156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网络交际语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把网络语言看作是一种语言变体并分析其发生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勾淑玲 《神州》2013,(12):148-148
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作为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现象—网络语言,因其独有的特点,在大学生中普遍流行和使用,受到大学生们追捧,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规范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使网络语言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杨翠香 《神州》2012,(12):122-123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以此同时产生了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语言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传统语言。对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高中生影响更为突出,对高中生的影响不单是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还会将网络语言应用到作文中。因此,高中的语文的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网络语言常用的九种构词方法,并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三大文化价值取向,它们是:追求话语平等的价值观,渴望创新的观念及寻求语言高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雷潇 《丝绸之路》2010,(18):62-64
“短路”本是一个物理术语,很少有人对其从语言角度进行考证和分析。近几年“短路”在网络语言和日常生活中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并应用切具有了一些新意。经调查发现,“短路”一词在从古到今的文献及方言中有着很多不为人熟知的意思。本文从网络语言、古典文献与方言三方面对“短路”一词的用法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通过大量使用别字、字母词、数字词以及改造旧词、使用图形符号,追求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但由于不符合语言规范,又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变异运用词语的现象,力求达到正确了解并规范网络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阳志标  郭佳  刘宝杰 《神州》2012,(33):237-237
新浪微博和人人网作为国内用户活跃度较高的代表性强的SNS网站,吸引了绝大部分作为SNS网站主体用户之一的学生。而“身份认同”的建构与管理对于研究SNS网站的相关传播学典型性具有科学层面的意义。本文分从网络语言符号进行切入,以《网络语言符号辞典55为资料库,力图厘清“身份认同”在SNS网站活跃用户中建构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晶仁 《攀登》2022,(5):74-78
正确引导网民是突发事件中网络行为治理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中网民的网络行为失范:传播小道消息、生产垃圾信息、编造脱离社会实际的热点话题等诸多形式,原因在于网民行为认知缺失、价值引导不力、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应抓住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关键环节,破解网民行为治理的瓶颈,激发网民内在活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