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在外交上积极推行极端的反美反以政策,并执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外交路线。随着两伊战争的爆发,伊朗在外交上作出了一定的妥协,面对以色列的倾情援助,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较霍梅尼初期有所改善,两国由激烈对抗转向了心照不宣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只是临时的、短暂的,其两国关系依然以敌对为主。本文主要讨论这一时期两国的合作关系(主要是指武器合作),即伊以秘密合作关系的形成、形成因素以及给双方及两伊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志龙 《世界历史》2007,(4):92-100
本文认为,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结成“外围联盟”,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的挑战。伊朗伊斯兰教革命后,尽管霍梅尼从意识形态出发强烈反对以色列,但因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两伊战争期间伊以仍然保持着秘密武器交易。随着冷战后苏联的解体和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被削弱,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伊以为争夺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优势地位展开了激烈竞争甚至对抗,伊朗以反对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阿拉伯激进组织来对付以色列;而以色列则竭力把伊朗排除在中东和平进程之外,大力渲染伊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伊核计划对中东稳定及世界和平的威胁,以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关注、制裁,甚至军事打击,保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8年之战,两国为此都付出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叙利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阿萨德阿拉维派复兴党统治集团的利益,基于现实矛盾、地缘政治和教派因素,在两伊战争中从军事、外交和经济方面支持伊朗,反对伊拉克,叙利亚的两伊政策因两伊战争的进程和阿以冲突的起伏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并对叙利亚和伊朗及中东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挑战     
现在,哈梅内伊又要面临一场与美国的“战争”。3月27日,伊朗革命卫队在两伊边境的争议水域,扣押了15名英国水兵。此后,英伊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较量;美国两个航母战斗群、数百架战机和近1万名官兵,在波斯湾举行海空大演习……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俄罗斯军情机构甚至推测:美英对  相似文献   

6.
海湾三岛问题的由来赵克仁海湾三岛指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入口处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伊朗与阿拉伯国家关于海湾三岛的争端由来已久。海湾三岛问题曾是引发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两伊战争结束后,海湾三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长期影响伊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白晋 《沧桑》2008,(1):34-35
由于历史原因,伊拉克和伊朗两国边界和领土争端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而其中分歧最大的是两国关于阿拉伯河界的争端,这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只是在论述两伊战争时有所涉猎,还没有专题的著作或论文。笔者试图追根溯源着重探讨一下两伊关于阿拉伯河界争端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美国和英国之间爆发过两次战争,即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812-1815年第二次英美战争。其实,在美国内战期间,两国差点爆发第三次战争。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北方联邦和南方联盟打得不可开交。11月8日,两名南方联盟特使詹姆士·梅森和约翰·史莱德乘坐一艘英国蒸汽游轮"特伦特"号,前往伦敦进行游说,企图说服英国政府承认南方联盟,中途被美国海军"圣哈辛托"号扣留。  相似文献   

9.
1950年,在中以两国的交往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1月,以色列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中东国家;6月,双方开始建交谈判;9月,以色列投票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切却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发生了大逆转,两个优秀民族建立正常关系的时机被一再延误,直到1992年。4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中以关系究竟走过怎样曲折的道路?与波诡云谲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关联?资深外交官陈来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联忙于应付对德战争无暇东顾,停止了对华援助,国民党遂冷却了抗战爆发以来与苏联的密切关系,将其寻求外援的对象转向美英两国,美英为加强中国抗战也对国民党进行了巨额援助,国民党与美英关系迅速升温,借此国民党积极开展了谋求大国地位和修约外交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是冷战开始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热战",就美苏而言,乃是两国在欧洲的争夺和对抗在亚洲的延伸和折射。本文试图利用三国外交档案、外交文件,并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对美国在朝鲜战争的决策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莱曼不到30岁升任师长,两伊战争中留下赫赫战功,一手缔造的“圣城族”是伊朗布局中东、钳制美国的核心利器嘣!1月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三枚火箭弹突然从天而降,两辆刚刚驶离的汽车被击中,顿时火光冲天。弹片、汽车碎片夹杂着残肢,飞向四面八方,场面惨烈。有关人员来到现场,在一片血腥狼藉中发现一具特殊的残肢,残肢上有一枚戒指,戒指主人的名字在中东地区如雷贯耳——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司令苏菜曼尼,举世随之哗然。  相似文献   

13.
1939—1941年苏德经贸外交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桂石 《世界历史》2002,31(2):63-70
1939年—1941年苏德战争前,苏德两国从各自的战略和利益出发都要求改善两国关系。如何打破自希特勒上台后两国关系的僵局?苏德双方都力图从经贸外交入手。苏德战争前,苏德之间开展的经贸外交使双方的经贸关系异乎寻常地热起来。这种关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对苏德双方产生了什么影响,造成了什么后果,我国学对此研究较少。本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短短一个星期内,两名日本人质遭到“伊斯兰国”武装组织的杀害,原因是日本政府没有支付2亿美元赎金,同时约旦也没有释放一名“伊斯兰国”的死囚。我与两名人质之一、战地记者后藤健二先生有一面之交。在他47岁的生命里,至少有10年时间,是在中东战场上度过的,他为日本乃至国际社会拍摄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斯兰国”的珍贵录像,以一人之力报道了国际大媒体都没有捕捉到的战争实情,他专业、优秀、勇敢。他们的被害是最近的新闻。但其实,事件早在去年就发生了。经营一家小小军事公司的汤川遥菜去年8月进入“伊斯兰国”控制区后被捕。11月,后藤健二抛下出生两  相似文献   

15.
一、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与影响 伊朗在1935年前被西方称为“波斯”。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9世纪,伊朗的地理区域南抵幼发拉底河,北靠高加索山脉,东北直达阿姆河,西南靠近印度河流域。进入20世纪,伊朗包括恺加王朝、巴列维王朝和伊斯兰共和国三个时期,可见,伊朗既指现实中的伊朗,也指历史上的伊朗。因此伊朗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既包括历史上的关系也包括现实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亚述和埃兰的战争吴宇虹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的边界战争以及其攻占科威特的战争的硝烟似乎已散尽了,但此地区的紧张局势并没完全缓解。两国的兵戎相见造成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战争的起因不外乎是历史上遗留下的难题,如果交战的双方能够通过平等的谈判解...  相似文献   

17.
虽然二战后期美国即有意"国际托管"印度支那,但由于英法两国的强烈反对,再加上美国远东利益所需,第一次印支战争爆发后美国最终默许法国重返越南,"不插手"印度支那问题;但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反共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考虑,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开始"积极介入"越南事务;新中国成立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更加加紧了在越南的干涉。  相似文献   

18.
从朝鲜电信线问题看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海燕 《近代史研究》2008,72(1):104-116
19世纪80年代中叶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0年,正是中日两国争夺朝鲜控制权的10年。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日争夺朝鲜电信权个案,则是中日在朝鲜展开的一场代理战争,也是19世纪80年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一个缩影。从这个历史个案可以看到,为了赢得控制朝鲜的主动权,维护和扩大各自的在朝势力,中日双方在具体权益问题上采用的都是回避对方、直接与朝鲜进行交涉的外交策略。同时作为权宜之计,又都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对方的立场,对朝鲜施加压力以达到目的。对朝鲜,清政府采用了传统的宗属外交与近代条约外交相结合的灵活外交政策。对中国,日本采用了暂时放弃与中国争夺朝鲜电信线的架设权和管理权,将获取通信手段放在首位的实用主义外交。这种表面上没有直接对立,水面下却竞争激烈,有时又相互利用的关系,正是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的特点。这种关系从甲申政变后开始,一直持续到甲午战争爆发为止。  相似文献   

19.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开始缔造新的神权政治。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他始终不渝地推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一基本国策(以下简称“两不要”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对内,他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新型神权政治;对外,他又积极输出伊斯兰革命,试图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其奋斗目标。“两不要”政策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第一,从意识形态看,  相似文献   

20.
孙毅 《文史月刊》2012,(7):21-25
中国同以色列作为两个千年古国,由于其所处环境、历史轨道不一,也就孕育了完全不同的文化。而两国的文化,又对两国的外交走向产生了影响。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探寻在中以关系发展中文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中以关系的良性发展再添助力!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中以文化;第二部分以时间为轴,简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以关系演进史;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对前两部分的整合,发现文化在两国交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开对中以关系的文化思考。最终,总结出了下一时期我国在对待中以关系上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