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微区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对韩休壁画墓材质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壁画的制作工艺为:在0.7厘米左右的草拌泥层上涂抹0.15到0.37厘米厚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白灰层,之后在其上进行绘画,颜料层厚变化较大。在颜料使用的方面,发现了一种少见的黄色矿物颜料钒铅矿,同时发现该墓葬还使用了有机植物染料靛蓝,上述两种颜料在我国已经发现的墓葬壁画和石窟壁画中均较少见。壁画所使用的其他颜料为唐代常见的矿物颜料,但发现了铅丹颜料变色的中间产物。上述工作为唐墓壁画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安南郊集中发现了4座唐代壁画墓,时间跨度为初唐至晚唐。为了解这些唐墓壁画的黄色颜料类型,通过偏光显微分析、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颜料成分。结果显示:初唐、盛唐、中唐三处壁画黄色颜料为土黄,一处晚唐壁画黄色颜料为钒铅矿。钒铅矿颜料的应用是继西安理工大曲江西汉墓、西安唐代韩休墓壁画中发现的又一使用实例,该颜料至晚唐仍有使用,为研究钒铅矿颜料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的应用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补充依据。同时结合文献调查,推测所使用的黄色颜料可能均为就地取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徐显秀墓壁画的颜料成分和制作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墓葬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颜料均为无机颜料,红色颜料主要有铁红和朱砂;黄色颜料为密陀僧;黑色颜料为炭黑;灰色为碳酸钙和炭黑的混合物;白色颜料有碳酸钙和含砷铅矿物,其中碳酸钙既为地仗层,又做颜料层,另外墓道白灰层则主要为石膏。分析结果为了解北齐时期墓葬壁画颜料的时代和技术特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文博》2014,(5)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较早的绘画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即绘在壁上的画。按其表现形式,壁画可分为宫廷壁画、墓葬壁画、古建壁画、石窟壁画等。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多个地区的墓室壁画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墓葬壁画采用的颜料包括无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特别在秦汉的墓葬壁画中使用了中国紫,其他时代的墓葬壁画中未见紫色颜料的使用;地仗层主要使用草拌泥地仗层,部分墓葬壁画没有地仗层,工匠直接在凿磨过的石板上涂刷粉底层,粉底层一般为白色,成分为石膏或白灰,也有些壁画没有粉底层。  相似文献   

5.
西安长安区韩家湾M29墓,由斜坡墓道、壁龛、天井、过洞、甬道、砖券墓室组成。墓道口与甬道之间,绘有青龙,白虎,侍者等,壁画的内容及表现方式丰富了对唐代中晚期墓葬壁画的认识。为对其进行保护,用XRD、SEM-EDX、Micro-Raman等技术对该壁画结构和颜料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壁画进行了现场清理及保护。结果表明该墓室壁画的制作是在墓道两壁上先抹一层草拌泥地仗,再于其上刷一层白灰后绘制,绘制壁画的颜料主要为黑色,黑色颜料的呈色物相为炭黑。  相似文献   

6.
山东临淄大武村元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临淄市大武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墓葬。墓葬为仿本结构的圆形单室,采用砖雕与壁画相结合的装饰方法。砖雕以单砖拼砌为主,雕刻为辅,并配以彩绘,主要内容有歇山顶式建筑、家具和灯檠等。壁画是在砖面上薄施白灰,再用来、黑、黄彩绘制。墓内有“至正十七年”和“至正二十四年”的墨书题记。此墓为研究元代末期的墓葬形制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兴县康宁镇麻子塔村附近发掘了一座壁画墓,因墓葬被盗,未出土随葬品,但墓室结构完整,墓内壁画保存完好。根据墓葬形制与壁画内容判断该墓时代为元代晚期。该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元代晋西北地区社会文化、民间信仰和绘画技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登封市文物勘探队在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西北约1公里处发掘了两座宋代壁画墓。这两座墓均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其中M2的壁画保存较好,M3的砖制浮雕较细致。根据墓葬形制、壁画内容等判断,M2的年代为北宋晚期早中段,M3的年代为北宋晚期早段。这两座墓为研究北宋时期的服饰、家具、丧葬习俗及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北京延庆发现一座辽代晚期的壁画砖室墓。为研究该墓室壁画结构和鉴定其颜料成分,运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墓室壁画主要有灰泥层、白灰层和颜料层组成;红色颜料的呈色物相为α-Fe2O3,黑色颜料的呈色物相为炭黑。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在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发现三座元代时期墓葬,墓葬形制保存完整,出土器物虽少,但M1中的壁画为研究太原地区元代墓葬、绘画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1.
顾文婷  王佳  魏彦飞  陈国科 《文博》2023,(3):100-108
慕容智墓壁画发现为研究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等问题提供重要实物资料。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拉曼(Raman)、X衍射(XRD)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方法,分析了唐慕容智墓出土壁画的颜料和制作工艺。结果显示慕容智墓壁画颜料原料为铁红、铅丹、碳黑、靛蓝、方解石;壁画结构分为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三部分;绘制壁画过程中,采用颜料加动物胶进行调和。  相似文献   

12.
2016年3月,在配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棚户区改造工程进行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两座元代土洞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两墓出土有瓷枕、黑釉瓷罐、茶叶末釉瓷罐等随葬品,丰富了榆次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其中,M9使用了简易的生土雕刻仿木结构,填补了榆次地区此类型墓葬的空白,为榆次以及整个晋中地区元代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配合西安理工大学校区基建工程中,清理出汉代墓葬40余座,其中编号为M1和M2的两座墓葬规模较大, 出土有陶、铜、铁、铅、玉、石等器物及大量的钱币。尤其是在M1墓室内发现了大面积的壁画,保存较好,色彩艳丽。其中有镇墓辟邪、引导墓主人的灵魂进入仙界的画面,更有如狩猎、车马出行、宴乐、斗鸡等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内容极为丰富。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的特征,这两座墓的年代均应在元帝至新莽之间的西汉晚期,墓主人也应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此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14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横山县高镇罗圪台村清理了一座元代壁画墓。这座元墓在建造材料、形制特征、壁画内容以及随葬品等方面均与山西中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元代墓葬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壁画题材主要是墓主夫妇坐像、二十四孝图、备酒图、备茶图、伎乐图等。该墓形制完整,壁画精美,为研究元代社会生活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东平汉墓壁画制作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在山东省东平县的三座汉代墓葬发掘过程中,发现了部分石质壁画.它们主要位于墓室的门口和墓室内四壁,墓葬结构规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合理,保存完好.墓项绘制云气纹和金乌,门楣、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狗等动物形象.内容有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各类人物形象多达48人.其中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眉须飘然,栩栩如生.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壁画没有地仗,只是在凿刻过的石灰岩石上涂抹一层很薄的白灰粉底,然后直接作画.经过分析,壁画的白灰层中含有大量铅元素,疑似铅白.这与一般白灰层使用的白垩和石灰水有所不同.并且壁画中许多表面颜料层下面还有一层粉红色的颜料层,这是重绘现象还是颜料层变色现象,都有待研究和探讨.该文将对这些壁画的制作工艺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汉代石质壁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墓葬壁画是一种重要的彩绘文物,对其进行揭取搬迁并加固修复是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而在揭取搬迁时,对壁画绘画内容和颜料进行数字化记录及特性分析,是后续壁画表层合理修复的重要依据。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属性与视觉同步感知的信息探测手段,可以用于壁画表面颜料层的高维信息记录与材质属性分析;同时,利用高光谱伪彩色显示技术可以实现颜料色彩的虚拟复原。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光谱分析与带通能量积分的壁画颜料色彩虚拟修复方法,并利用采集的颜料光谱数据、壁画高光谱成像数据与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混合颜料光谱数据进行壁画颜料识别与色彩虚拟复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选取的唐墓壁画上的红、黄、蓝、绿四种颜料,其融合光谱识别结果是:武惠妃墓的红色颜料为朱砂/银珠、韩休墓的黄色颜料为石黄/雌黄、武惠妃墓的蓝色颜料为石青/青金石、韩休墓的绿色颜料为石绿的匹配度最大;同时,基于上述识别结果,得到了纯色复原和壁画基底绘制复原的壁画颜料色彩虚拟复原结果,可以为壁画实体修复提供颜料层视觉修复的参考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在壁画保护及活化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创新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休墓壁画作为典型的唐代墓葬壁画,其颜料表征及加固剂对色度的影响亟待研究。使用基恩士VHX-5000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X-rite VS450色度仪等检测仪器对韩休墓出土的玄武图残块进行了表面观察,同时分析了两种加固剂对其色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玄武图中黄色颜料为钒铅矿与铅丹混合使用,铅丹氧化产生的碳酸铅在实验室环境下被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色度方面,研究表明实验室目前使用的两种加固剂对壁画中出现的5种颜色色度影响ΔE值不超过4.33,符合良好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90年3月中旬,在尤溪县第一中学的后门山上发现了一座宋代壁画墓.福建省考古队受命会同县博物馆共同对这座古墓作了清理.此墓坐落在尤溪一中后门山的山腰处.墓顶距山坡地面约2—3米.墓向朝东,略偏南10度.墓葬形制为长方形时室基,墓顶盐石板.墓室长3.25、宽1.08、高1.15米,是用长方形青砖砌成.墓底则铺砌两层方形青砖.除盖顶的石板(墓室顶)无装饰外,墓室四壁均绘有壁画并嵌有砖雕.(图一)墓室壁画绘于白灰面上.东、西两壁壁画描绘出墓主生前的房屋建筑.东壁虽因进水使画面漫漶严里,但仍可隐约看出是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古城北的山麓下、距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约1000米处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壁画墓。此墓以石板围合而成,平面呈长方形,墓室四壁表面均施白灰地仗,其上绘有壁画,壁画内容有备酒、备茶和散乐等。根据壁画内容及墓葬形制分析,此墓的年代应为辽代晚期至金代中期。这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美术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凌源富家屯元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9年10月,辽宁省凌源县三家子乡老宫杖子村富家屯程姓居民,在庭院中挖菜窖时,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元代壁画墓。由于当时处于十年动乱期间,此事无人过问,一些村民进入墓内,致使部分壁画遭到损坏。随后程家将该墓封闭。1983年4月,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和凌源县文化馆对这座辽宁省初次发现的元代壁画墓进行了清理并发掘了附近的两座元墓。现将墓葬发掘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