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知州及其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作为一级地方政府首脑,知州的职能涉及州级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监察等诸多方面,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维护地方统治秩序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宋代集权过甚,知州在某些方面有职无权,特殊时期又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是宋代州府长官任职期内重要的施政参考和教化工具。宋代知州知府多兼具学者、文人身份,他们为当地方志从纂修到出版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也以不同方式亲自组织或参与方志纂述,凭借权力取得了当地方志纂述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并借此增进与地方士人的合作交流。知州知府的参与是宋代图经、方志发展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促进了当时方志纂述中两大特色的形成:一是宋代方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二是方志中"史家意识"的流露,从而出现州府长官代代续修一志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州过渡到明代的府,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唐、五代府的初创阶段,二,宋 代府的演变阶段,三,元、明府的确立阶段。其中宋是演变的关键,它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 继承时期,宋大祖至哲宗(960-1100)。二,大发展时期,宋徽宗(1101—1125)。三,持续发展时 期,宋高宗至度宗(1127—1274)。  相似文献   

4.
宋代府州主要的行政机构除了府州长官衙署外,还包括使院、州院和司理院等。本文拟通过对南宋《景定建康志》中“府廨之图”的分析,来展现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衙署布局,并进一步通过对衙署布局这个物理空间的分析,探讨宋代地方官员的权力关系和日常的政务运作,特别是以幕职官为代表的地方文职僚佐在日常政务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代,江苏方志的种数、卷帙繁多;"地记""图经"等逐步被"志"所取代;体例和内容进一步完善并趋于定型;记述的重点从地理、风俗、物产扩充到政事、人物、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这一时期,江苏名志层见迭出,见誉士林。有征引博而叙述简的《吴郡图经续记》,援据该洽、条理详明、凡所考辨、俱见典核的《景定建康志》等。宋代方志,因年代久远,"留存至今者仅区区二十九种五百卷""江苏存有宋代志书七种"。[1]江苏散佚的宋代古方志,各书记载不一:《中国古方志考》辑61种,《宋朝方志考》录81种,《宋辽金元方志辑佚》记载为66种。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汇录考究,辑拾漏遗。  相似文献   

6.
清置宾州府(原为宾州厅)衙署旧址,位于宾州城中心繁华地带,经过一百三十余年岁月风尘,现仅剩五间硬山青瓦房,成为古城宾州的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为满足人们对宾州府衙的探寻心里要求,特撰此文。  相似文献   

7.
宋代基层区划的调整主要以"乡"为单位,乡的调整方式有割、分、并、换四种。乡的调整必须考虑地方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否则就会造成税收不便、风俗杂乱等问题。乡不仅在地域上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在调整过程中表现出难以分割的特性。以往认为乡在宋代已经完全"地域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宋代的乡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地域空间单元",它是维系其他基层区划运作的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20世纪以来的宋代乡村行政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进行一番回顾,并对将来的研究试作展望。目前,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多种称谓,如“乡村区划”、“乡村行政组织”、“乡村制度”、“基层政权组织”等,为避免繁复,  相似文献   

9.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理解不同以及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致使在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何为北宋官窑,北宋朝廷是否在都城汴京设置过官窑,北宋官窑是否就是汝窑,河南汝州张公巷窑是否是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称谓是否准确,南宋官窑是否只有郊坛下官窑一处,何为文献上所说的内窑,老虎洞窑是修内司官窑还是文献上所说的续窑,等等。本文在对专家学者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指出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研究离不开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考古发掘资料,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开展综合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军事镇寨向经济市镇的性质转变是市镇机能转变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海盐县澉浦镇为中心,对宋镇的政区形态变化、县镇关系、"皇权下县"等问题进行考证,揭示出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唐宋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变化论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吴伟华 《考古》2012,(1):72-81,1
山东出土铜(钅和)可分为两型、五期。春秋时期流行椭圆腹(钅和),战国时期流行圆角方腹(钅和)。春秋早期流行单环耳(钅和),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流行双环耳(钅和)。春秋早期偏早铜(钅和)产生于鲁北地区,其原型为陶罐;春秋早期偏晚传播到沂沭河流域。春秋晚期铜(钅和)的分布范围南达湖北、江苏,北达河北,西达甘肃,至战国中期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长城(界壕边堡)文献著录与考证的历史回顾.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考古调查与发掘的主要收获.其中包括本人早年三次调查金东北路界壕边堡的发现与成果.与金东北路、临潢路界壕有关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主要从考古学的角度,推断"北方边墙"当属于辽代.金长城(界壕)继承了我国古代长城的一般传统与功能,而且在建造规律、纵深配置与管理诸方面,予后世之明长城(边墙)以直接影响.迄今,关于金长城的分布与配置已大致清晰,但在总长度上的分歧甚大.因此,按统一标准,在统一规划下,对金长城进行精确复查,仍属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借阅工作应导入顾客满意战略(CS),文章就如何开展图书馆优质服务,实施CS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家台秦简<归藏>首卦名<寡>,为<坤>卦别名,卦辞讲"不仁",夏后启投渊、共工坠江,都是"不仁"的恶果.次卦名"天",乃<乾>卦别名,卦辞说过早地让诸侯们来朝见,不利于农业收成."( )"是<既济>卦别名,卦辞以( )虫蛀咬席子,来隐喻商朝北方受到鬼方的侵扰.<师>卦残辞可与传本<归藏>缀合,讲周穆王西征的故事."( )"为"瞿"字异体,乃<睽>卦别名,残辞可与传本<归藏·瞿>卦佚文缀合,以"两羭"醉酒"三日然后苏",来隐喻商王朝国家无忧.秦简<归藏>与传本<归藏>的内容基本相同,而传本<归藏>实乃战国魏襄王墓出土<易繇阴阳卦>的佚文.它是战国早中期人在<周易>筮占体系的影响下,依托<山海经>、<楚辞>等文献里的人物故事,编撰而成的易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辽宁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本文经过深入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对民族自治地方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地位、政治意义、目前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形成了基本认识和建议。对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面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辽宁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本文经过深入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对民族自治地方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地位、政治意义、目前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形成了基本认识和建议。对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修武<韩文公门谱>(1956年续修本)的发现,缘于修武县政协2006年的"韩愈故里是否在修武"的调查.<韩文公门谱>为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殿忠老人持有.<韩文公门谱>分三卷,卷一为历代续修门谱时的序言,卷二、卷三为韩氏的世系.<韩文公门谱>是韩愈故里"修武说"的又一佐证,确定了韩愈墓的位置所在,明确了孟州(县)韩氏根在修武的事实,揭示了修武韩氏与孟州(县)韩氏纷争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社区问题,这些社区问题与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所持的态度。该文以无锡市(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在详细的实地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衡量了马山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对社区问题的重要性感知,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可信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在中原王朝的压力下入朝归阙,长期滞留长安。张议潮与张淮深之间的归义军节度使权力承袭并没有进行,只是暂时的委托,最后在张淮深不断入朝请求赐予旌节之后,为唐王朝所承认。张淮深时期,归义军内部分裂。张淮深与张淮鼎之间的承袭是通过政变。张淮鼎病死后,其子张承奉幼小,归义军大权被时任归义军使持节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索勋夺取。索勋利用托孤和姻亲关系,得到唐朝政府的承认,出任节度使。张议潮女儿带领李氏家族成员发动政变,推翻索勋统治,扶持张承奉为傀儡,而李氏家族执掌实权。张承奉出任节度使不久发动兵变清除李氏家族势力,将归义军节度使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中原王朝的任命是归义军节度使承袭的主导因素,唐廷以此限制归义军节度使的权力,并且造成归义军政权的内部矛盾。同时中原王朝往往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所以张氏归义军节度使后期的节度使承袭只能通过暴力手段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王晓 《东南文化》2016,(6):20-26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既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在申遗的过程中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统一体"和"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之和"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要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使遗产保护行为能应对当代变化,并实施"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