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皮质文物鞣制工艺与其组成及物化特性之间的关系,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归类。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皮质样品的组成及相应的物化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皮革文物的组成和制作工艺有一定的联系:古代技术鞣制的皮革较现代工艺鞣制的皮革含有较多的四氯化碳提取物和较少的灰分,而现代鞣制皮革含有铬元素,这是现代鞣制的特征。两种皮革样品中都含有食盐,是用来做防腐剂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温、湿度变化对皮质文物的影响,以内蒙古博物院及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藏皮质文物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常见的病害种类进行调查,参照已颁布执行的馆藏丝织品病害与图示(WW/T 0013-2008)等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有关病害现象的规范描述,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出现的病害现象进行归类和说明。同时利用湿热老化试验,对采集的皮质样品进行老化前后撕裂力、抗张强度、负荷伸长率等理化性能数据的研究,对温、湿度变化给不同鞣制工艺皮质样品所造成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此来研究皮质文物的劣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湿度变化是造成皮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且对不同鞣制工艺皮质文物理化性能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古代皮革的劣化机理,以现代皮革和人工老化皮革作为古代皮革的参考样品,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对皮革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代皮革与现代皮革的热降解过程类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水的挥发为主,第二阶段以胶原蛋白的热分解为主,主要发生氨基酸的脱水、脱羧、脱氨、脱氢、侧链断裂等化学反应,分解产物有水、二氧化碳、氨气、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异氰酸、氢氰酸、吡咯、甲烷等。此外,古代皮革中胶原蛋白、单宁以及脂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较现代皮革大幅降低,表明这些物质的降解或流失导致了古代皮革劣化的发生。TG-FTIR和Py-GC/MS联用技术是研究古代皮革劣化机理的有力手段,可用于量化评估古代皮革劣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皮革很容易劣化腐变,因此我国出土皮革文物数量很少。新疆、甘肃等北方地区出土的一些皮革文物,是研究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出土干燥皮革文物发掘前和发掘后的劣变因素,并以新疆五堡墓地出土皮革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作为实例,对出土干燥皮革的保护方法和过程进行了阐述。在显微镜观察评估病害基础上,对皮革文物采取杀虫、加湿整形等处理。结果表明:干燥皮革劣变的内因主要是皮革本身的组成结构和鞣制方法,外因则主要是皮革出土前所处的土壤埋藏环境和出土后的大气保存环境,保护处理后的皮革恢复形状,可满足展览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出土干燥皮革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皮革文物由动物皮制作而成,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珍贵实物史料。皮革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主要组成成分胶原蛋白易受保存环境影响发生变性劣化,研究胶原蛋白的微观结构对于了解古代皮革的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氢氘交换技术(HDX)基于蛋白质中不稳定的氢原子会与氘原子发生交换的原理常被用于蛋白质结构研究,但其用于古代皮革胶原蛋白的结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HDX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现代皮革、人工老化皮革和古代皮革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氘代率来表征胶原蛋白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皮革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保存完整,氘原子难以进入其中与主链氨基氢原子发生交换反应,氘代率为32.09%。而人工老化皮革和古代皮革在劣化过程中胶原蛋白主链酰胺氢的溶剂可及性以及其参与形成的氢键发生了变化,维系三螺旋结构稳定的氢键断裂,三股螺旋结构发生一定程度解体,位于螺旋结构中心的甘氨酸暴露出来,增大了骨架酰胺氢的溶剂可及性,结构变得松散不稳定,加快了氢氘交换速率,更容易发生氢氘交换反应。三个古代皮革样品中Old3的氘代率最低,氘代率为65.87%,其三股螺旋结构被破坏程度最小,劣化程度也最轻。与之前已报道的氢氘交换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文献相比,在以下方面做出拓展:一是通过分析胶原蛋白特征结构,指出主链氨基氢尤其是甘氨酸的酰胺氢是与氘原子发生交换的主要对象。二是根据氢氘交换后相应基团质量数发生变化会引起伸缩振动频率的变化这一特点,选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胶原蛋白的酰胺A带来作为氢氘交换反应的表征工具,通过特征峰的位置和氘代率来量化氢氘交换程度。本研究将氢氘交换技术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引入到皮革文物胶原蛋白结构的研究中,有助于深刻理解皮革文物劣化机理,为胶原蛋白微观结构的研究和皮革文物劣化程度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博》2018,(6)
对动物毛皮的加工处理是从刚被屠宰的动物原皮开始的,一般要经过将原皮脱水处理、预鞣制、再鞣制和精加工4个阶段。在国内学者已发表的若干针对中国传统皮革鞣制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重点放在了对欧洲传统皮革鞣制工艺的梳理和归纳上。希望能够有助于国内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者对欧洲制革工艺和皮革病害加深了解,为更好地研究东、西方制革工艺方面的技术差异、传播途径及相互间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皮质文物由于长时间经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出现糟朽、变干、变硬、脆化等病害,由于皮质文物不同于普通皮革,普通的修复方法难以对其起到效果。本研究通过清洗、软化、补水、加脂处理,改善了皮质文物的的空间结构及其组成,提高了皮质文物的含水量、含脂量,保护处理后的皮质文物在柔软度、弹性、厚度等机械性能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该研究对皮质文物的保护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奇古老的秦陇川原乃皮影戏之乡。这里的皮影戏艺术,在中国皮影史中久负盛名,有特殊地位。皮影脱胎于影戏。影戏曾经历了人影、手影、画影、纸影多种演变,至宋代才有了皮影雕刻艺术。皮影主要有羊皮、驴皮、牛皮三种。秦陇川原以牛皮影为主,民间俗称“灯影戏”、“影...  相似文献   

9.
《文博》2020,(1)
古代皮革制品的保护与修复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皮革文物的来源、鞣制方法及保存现状等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干预行为。得益于在意大利书籍与档案遗产保存与修复中央研究所(ICRCPAL)积累的工作经验,本研究在分析欧洲传统皮革鞣制工艺、降解因素与保存条件的基础上,综合梳理了浸水、干燥及感染红腐病等三种典型皮革病害的干预方法,期待能为我国古代皮革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我国古代马具的发展及工艺,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旬邑上庙遗址出土的一副南北朝至初唐时期马具中青铜卡带背面附着的多层有机残留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黑色残留物为动物皮革,老化严重,已无法判断种属及鞣制工艺;下层残留纺织物为大麻纤维平纹编织而成,其经纬线差异显著,编织密度较低。二者共同构成该件马具之鞦。研究首次发现,马具上各青铜部件间系带使用了纺织品包裹皮革的制作工艺,可见当时马具的发展已初步成熟,人们充分认识到大麻制品及动物皮革作为马具系带的特征优势,并能将二者结合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马具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该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殷人有重视东北方位、把东北看作是吉向尊位的传统观念。这是由于商族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古渤海湾一带。甲骨文中“东北”为尊位而“西南”为卑位。商代都城规划中重东北方位的经营,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黄陂盘龙城、夏县东下冯商城、新近发现的焦作府城商代城址和洹北商城等莫不如此。尤以殷墟都城的规划布局重东北方位为甚,如殷墟地区时代最早的遗址在殷墟都城的东北部;殷墟都城之宫城正位于整个都城范围的东北部;殷墟发现的车马坑与大墓的位置关系也表明尊东北方位,等等。  相似文献   

12.
Public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s relating to the history of archaeology from 1989 until June 1993 are critically examined.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hanging motivations for producing such publications, their shifting intellectual orientation, controversies, especially as they relate to internal vs external approaches and the epistemological status of explanations, problems of verification, and the status of these studies as a subfield within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13.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将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大体区分为37个聚落群,并根据每个聚落的大小,分别区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宏观考察,对黄帝时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类书类四六文叙录是前人论述所忽略的部分,事实上因四六文多制诰表启等应用性文体,往往为类书大量收入,或仅收对语偶句,或专收四六文节录乃至全篇,宋人对此即有编纂,后人特别是元明人则更为普遍。本叙录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宋人所编几种四六类类书的版本源流,并对其所收四六文情况作一概述。该叙录涉及《圣宋名贤千家表启翰墨大全》等4种。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大学的中国通史讲授,有一个从模仿西洋史上古、中古、近古、近世的分期体系,向断代体系逐步演变的过程,最通行的断代方法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六段。在前一种讲授体系下,由于分期标准难以确定,造成时期划分极端混乱,中西历史对照讲授的目的难以达到,而且由于受西方中心史观的影响,还出现了强分时代乃至割裂历史的弊端。因此,这种讲授体系逐渐被各大学所抛弃,而代之以后者。后一种讲授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分段问题上充分考虑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特点的结果。其问题主要在于各段历史在实际讲授过程当中,常常不能衔接,造成通史事实上不通。与通史讲授体系的演变相呼应,通史教科书的编撰,也大体经历了一个从模仿西洋史分期,到依据本国历史发展特点构建本国通史著作体系的演变。这是中国史研究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6.
工作队是中共中央开展"四清"运动的具体执行者,各地工作队员的派驻情况反映了当地"四清"运动开展的程度,在"四清"运动中下派到农村地区的工作队员至少不低于三百万人次。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18.
王文英 《安徽史学》2004,(2):28-32,99
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岩崎家族人才辈出、同心同德;第二,三菱的企业经营适应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即三菱在明治前期充当"政商"的企业经营战略.以及19世纪90年代以后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都是与日本政府选择的"官方倡导"、"武力扩张、以战争促发展"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This note illustrates one aspect of the process whereby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evolved from a royal residence into the seat of parliament, explains how the housekeeper of that palace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ouse of lords and lists the holders of the office from the 16th to the 19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0.
郑州商城始建年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二里冈下层地层普遍叠压郑州商城内城墙,内城存在大量洛达庙文化遗存及其宫殿基址,郑州商城内城应建于洛达庙类型的晚段,郑州商城郭城建立于二里冈下层一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