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鬼子藤井和许多日本老兵一样,几十年来对自己的家属只字不提关于战争的事,更何况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一个人埋藏在心里的事越深就越难以启齿。我不断去他家,终于敲开了他的心扉。其实他一点儿都不倔,很有思想,还很有观察力。他问他,你当过军人吧?当过军人的人,都特别规矩。这种规矩不是害怕,而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产生的遵守纪律的行为。我早注意你了,我还想问你呢。话人正题,我问藤井:“我问了你多次‘去过中国吗?’你怎么总不回答我呢?”老头儿笑了笑算是回答。我又问:“你当年知道去中国干什么吗?日本国有人管去朝鲜和…  相似文献   

2.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白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历史之谜。百余年来,专家们对此有多种解释,有的说他败于不得人心,有的说他败于骄傲自满,有的说他败于腐化堕落等等,都很难令人信服。因为,这些答案都不能解释一个问题:李白成占领北京时,他的军队浩浩荡荡100余万,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与清军一触即溃,而且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3.
"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的"梁漱溟曾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思想似乎是人人都有的,但在他看来,大多数人有而等于没有。他们的头脑杂乱无章,所谓的思想,不外乎人云亦云。原因在于他们内心并  相似文献   

4.
张雨 《文史月刊》2014,(7):25-25
楚汉相争时,范增为了找借口杀掉刘邦,设下圈套,他让项羽问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去不去?"刘邦若说"愿去",项羽就可凭"有野心背叛"的理由杀掉他;若回答"不愿去",项羽又可以用"不服从命令"的罪名杀掉他。总之,无论回答"去"与"不去"都难逃一死。可刘邦毕竟是刘邦,他偏偏不钻这个圈套,回答说:"臣食君禄,命悬于君手,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之则止,臣唯命是从。  相似文献   

5.
徐勤 《神州》2013,(15):125-125
一、基本情况王光远是四年级的一位男同学,他成绩良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我发现,他平时不和同学玩。据了解,遇到节假日,他也极少出门。二、情况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有的同学虽然在小学六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却总觉得自己那儿  相似文献   

6.
三毛4岁了,是个特别喜欢探究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3岁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地球上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3岁半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的身体,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身体的前面,看不到我的背?”……近期他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长大了要结婚?为什么非要长大了才结婚?”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我能回答,有的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和知识范围。尽管我屡次被他问倒,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好奇是科学的源泉,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所以,不管是查书还是上网,我都尽量给他一个科学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讲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7.
薛芳 《南方人物周刊》2014,(20):109-109
冯仑本人比他的照片要帅。我俩都是陕西人,采访一开始,没有一本正经,两个陕西人用家乡话聊了几句闲话。我能约到这个采访是因为他出了新书《理想丰满》。我问冯仑:你儿时的理想是什么?他回答:我想的都是大事,匡扶正义之类的。  相似文献   

8.
综观蒋廷黻一生,执教12年,从政30年,在两方面均出手不凡,功绩赫赫。有一次,他的老友李济先生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他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济之,现在到底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是的,我们没有办法回答到底是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黻的人多这样的问题。教书和从政,在蒋廷黻的生命史上是两段割不开的历程,他同样喜欢。1965年从台湾“驻美大使”任上退下时,他对记者说:“在清华大学教学时代,是我生活中最愉快的一段。那里的环境和设备…  相似文献   

9.
我最初的目的是收集老兵的口述历史,可悲的是,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人都去世了,有的因年老无法表述清楚.在今后的5到10年里,将再也没有老兵和见证人了.我常常遇到同样的回答:"某某可以告诉你这一问题,但是他在两年前去世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一、神童起家的能吏狄仁杰(630—7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精干宰相,更是小说中的神明法官。狄仁杰是太原人,也是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狄仁杰还在儿童时,就以神童著称。有一次他们家族里发生人命案件,县里的官吏来盘查,大家都诚惶诚恐地回答问题,只有狄仁杰依旧端坐着读书。有的官吏责备他事不关己的样子,狄仁杰却说:“书本之中,圣贤俱在,我与圣贤对话还忙不过来,哪里有空回答俗吏的问题,这难道  相似文献   

11.
一周有几天?这是三岁小孩都能回答的问题,但对于不同的人,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有的人循规蹈矩,一周只有工作日和休息目“2”天:而有的人充满激情,一周“7”天,天天精彩不同。全新上市的大众汽车进口车新夏朗,就是一款让人充满激情的全尺寸高级MPV。拥有了它,即便是循规蹈矩的人,也将轻松找到一周“7”天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韩先楚,开国上将,以勇猛果敢、敢打硬仗恶仗著称。在对手眼中,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旋风司令”;而在战友眼中,他是有勇有谋的“好战分子”。有人曾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的将领中,你最钦佩的人是谁?许世友回答说:韩先楚。再问为什么,许世友回答:他有勇有谋。  相似文献   

13.
谭宗远 《收藏家》2000,(5):19-21
一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事?这个问题很不容易回答。有的人终其一生可以不做事,吃饱了混天黑,浑浑噩噩一辈子。也有的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就,甚至大成就,名重一时。但像王世襄先生这样的人,不夸张地说可谓世所希有。他在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又是名副其实的杂家。他会什么?我一时也说不全。笼统地说,老北京五行八作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有一次闲说话,无意说起话剧《天下第一楼》。他对妓女被带进饭馆居住这一情节颇不以为然,认为此乃东家所不许,行业所不容,故完全不可能,纯属胡编。他还顺带指出某些名家的京味小说写得“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他心存厚道,没有把这些写出来发表罢了。  相似文献   

14.
脸上有什么     
正上课的时候,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脸上有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有的说:"脸上有牙齿!"我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还有的说"脸上有痣!"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说法。可老师却说:"脸上有河川,有山川,  相似文献   

15.
正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时,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我不知道。"他说:"拿诺贝尔奖,只是对很小的特殊领域有贡献,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拿了诺贝尔奖,就把自己当成了什么都懂的‘万能专家’,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评价。我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相似文献   

16.
驰名全国备受赞美的孙髯翁题在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其中有一句话是:“唐标铁柱”。这是一回什么事?铁柱倒底在哪里?据《新唐书》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吐着及姚州变寇边,姚街道讨击使唐九征败之,建铁柱于滇池(今洱海)。”又据余嘉华先生解释说:此铁柱立于波州(今祥云)。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有兴趣研究云南历史,曾问过大理和祥云的朋友,他们都回答洱海和祥云都没有发现过铁柱。因此,我怀疑孙髯翁老先生搞错了,也许他没有错,而是《新唐书》的编辑搞错了,以致以讹传讹。又据明代《云南通志》(李元阳编)载:白国有诸葛…  相似文献   

17.
在大班的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和孩子们聊起了"长大了想当什么"的话题。有的孩子志向高远,想当宇航员、科学家;有的孩子很实际,想做医生、老师;还有想当老板自己开饭馆的。但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我想当  相似文献   

18.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徽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答曰:“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子死了。”他也回答:“那太好了。”他的老婆因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  相似文献   

19.
反思的力量     
有一位教授谈起自己的过去说:“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孩提时,父母关系不好。”他的双亲对相互不理解的事往往争论不休,还常常吵架,对孩子的事也一样。孩子问同一问题时,父母的回答常常不  相似文献   

20.
吕思勉在文献辨伪上有很多突出的成就,经、史、子三部都有涉及,而且有的有很详尽的辨别.本文就他辨别过的古籍,作一个简略的总结和梳理.他大部分的学术活动都在上世纪上半叶,因为时间的关系,有的辨伪结论可能有别于今天的结论,这里但存其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