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初年风俗演变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  相似文献   

2.
华夷之辨以进退于礼乐文明为转化机制,侧重于“中国”的准入性。由此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促使学者在民族国家叙事面前坚持“文明国家论”,但这难以构成对民族国家叙事的真正批判。中国古代秉持的是不同于国家叙事的天下观念。儒家的天下观把仁义视为华夷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强调通过文德双修、爱人正我而使远人慕义来朝;希望通过施行仁政获得民心,维系天下,克服“国家”的强力色彩。宋人基于华夷之辨努力塑造“中国观”,对于“天下认同”已无多奢求。天下的价值认同维度得以可能,须经公私之辨的转化,其对身份、人格、权利的触及是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的重申和证成。对于古人而言,“天下”与“国家”是两个根本对立的价值体,混同二者甚至产生了王朝倾覆的后果;对于今人而言,“天下”与“国家”代表了两种文明与历史形态,能否实现从“天下”到“国家”的观念转变,是一个古今交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再看“鞠衣,黄罗为之,蔽膝、大带、革舄随衣色”句。文中“革舄”二字,疑中间脱“带”字,为“革带、舄”之误。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人们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已有了一些看法。大家所熟知的是《韩非子·五蠹》中的一段话,他说: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本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是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是以历史进化的观点来看待历史发展进程的,他在这面所说的“上古之世”,是指原始社会而言,“中古之世”,是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过渡阶段,“近古之世”是已进入文明社会的阶段。但对于社会结构的本身,还未说到。在韩非以前,孟子也说到社会发展历史状况。《孟子·滕文公上》记孟子的话说: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  相似文献   

5.
和氏之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号称“价值连城”,乃“天下所共传宝也”。而秦汉传国玉玺,更是“受命于天”,皇权之所系。这两件至宝之间有何关系呢?这二者究竟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种观点:即秦始  相似文献   

6.
对包公这个人物,人们太熟悉了,但熟悉的大都是他的舞台艺术形象。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究竟是何面貌?恐怕知之不多。世人都认为,做人难,做官不贪难,究竟如何为人,如何做官?包公就是天下公仆的一面镜子。“得民心得天下”,包公一生中“清廉自律,为官正直,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做人之道理,都是为官之学问。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对于有关包公历史资料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至明的朝服与燕服所用之系带分别为革带和绦带,二者之带头不同,革带之带头称为”三台”,绦带之带环称为“绦环”,其尾缀一钩,可称为绦钩。绦环之称谓不应包括绦钩,须分别定名。明帝王生前所用绦带头类似革带之玉铸三台.笔者暂借以称之为玉绦带三台。  相似文献   

8.
陈胜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对这次起义的评论,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贾谊,他说陈胜本是“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竟“率疲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使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终至“山东豪杰并起”,灭掉强秦。(《新书·过秦论》)此后,淮南王刘安的宾客议论说:“戍卒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势位至贱,而器械甚不利,然一人唱而天下应之”(《淮南子·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历史重镇街亭,是天水文化内涵异常丰富的历史名镇。因为渭河天堑的缘故,街亭在历史上是一个热门非凡的地方。据《读史方舆纪要》卷59载:“州(秦州,今天水市)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街亭古镇还是古秦州的门户和进入今天水市的重要驿站。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成为陇东南交通和军事咽喉。成为“关陇道”和“蜀陇道”的交会处和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诸多历史胜迹。但是与街亭古镇有关的一寺、一人和一碑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黄小荣 《文博》2000,(5):32-33,70
西安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王朝在西安一带建都,时间长达1062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历史名城。西安何以如此受帝王们青睐?这和西安所具有的优越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西汉初年,娄敬劝刘邦定都长安,称之为“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意在扼住了天下的咽喉要害,长安以及周围一带的关中,之所以成为天下之“亢”,从地理条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1.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下”指唐朝实际统治的范围即唐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唐朝“天下”的主要含义。此“天下”与“军国”、“邦国”基本同义,但各有侧重。“军国”最郑重,一般用于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首脑的职掌范围;“邦国”更普通,主要用于官府和中央事务的层面;“天下”更广泛,一般用于中央和地方、官吏和百姓两方面事务的层面。广义的“天下”则指以“中国”为核心,以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狭义“天下”)为政治实体,包容其他国家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2.
“天下”原指中国领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肇端於五胡建国华北,逐渐形成了将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识。这种新天下意识随着当时规模巨大的人口移动,被传播到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等国,并影响到古代朝鲜、日本的国家建设。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动向中,倭国王从倭王武时代既向中国皇帝称臣,同时又自称“治天下”之王,到隋炀帝时代倭王自称“天子”,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天下”意识。伴随着新天下意识在东亚的形成和传播,魏晋南朝的世界秩序最终被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所取代,东亚各地区也进入新的中华、天下纷然丛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由上述哲学方法论得出的“天下之理”就是孔子的哲学体系。我们在本论文中不涉及孔子的全部哲学理论,仅仅探讨其中有关历史哲学的部分,也就是探讨[我们在本论文第一节中所指出的]孔子的历史编学中两大理论——历史发展观和历史评价的绝对标准论——的理论。这个理论的理论的两大课题,用“易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变易”与“不  相似文献   

14.
正目次一史前时期:从“多元”走向中原文化的“一体”格局二夏商时期:早期国家的文明核心三两周时期:“天下之中”的礼仪规制四汉唐时期:“国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五辽金元明清时期:作为“国家文化”的中原历史文化之传承六中原历史文化演进轨迹和历史价值七结语中原包括今河南全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山东西部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中游。中原又称中土。就地理位置而言,古代中原是相对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夷而言,它们  相似文献   

15.
天下万千学问,不管研究者是否自觉,都有个思想统领其间,这个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历史教育也不能例外,小到对一个人物的看法,大到对一个民族的认识,内中都包藏着哲学思想。按中国史学的传统,历史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意思是要探求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贯通古今人事的因果变化。“天人之际”是一种横的关系,“古今之变”则是纵的,在纵横关系中去发现历史变化的法则或规律,从而成“一家之言”。这个“一家之言”中,必然要反映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与意识,用近代的术语来说,就是哲学思想。崇尚天意史观的,赋予历史  相似文献   

16.
汲取圣贤文化精华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老子》中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成。”《易·乾·文言》中说:“圣人作而万物睹。”《论语·述而》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荀子·性恶》中说:“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司马迁在《资治通鉴》卷一中说:  相似文献   

17.
以战国策派闻名的林同济,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撰写了有关东北问题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他认为,文明与地缘对应两个层次的“天下”,一个是等于中原汉地的“天下本部”,一个则囊括了作为“天下边陲”的夷狄之地,两种“天下”的张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东北是中原与北狄和东夷三角关系的交汇处,中原开拓北疆的主导原则就是联合“汉化”程度更高的东夷对抗北狄,即“以夷制狄”。清朝沿用中原与东夷合作的策略,确立了满、汉、蒙、回、藏的基本统治格局。林同济自觉身处“新战国时代”,广泛征引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秉持“汉化论”的同时超越长城视野,充分肯定边疆民族和清朝在奠定现代中国版图中的贡献,同时又规避了一些研究者过分突出边疆特性的偏差,有助于理解今日中国的形成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状元居然被"蛮烟僰雨"、"鸟道蚕丛"、"红革紫姜"、"鸱张鼠伏"之地的贵州士人夺走,天下为之震惊。中外以为"异士在黔,对贵州的士人刮目相看。光绪十五年(1886年),贵阳青岩人赵以炯,在清光绪丙戌科殿试中才压群芳,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魁夺天下的第一人。状元居然被"蛮烟僰雨"、"鸟道蚕丛"、"红革紫姜"、"鸱张鼠伏"之地的贵州士人夺走,天下为之震惊,以为"异士"在黔,对贵州的士人刮目相看。贵州人则扬眉吐气,欣喜若狂。李端棻先生在为这位后进举行的宴会上赠联一副:沐熙朝未有殊恩,听鸿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铜镜中,有9件日本江户时代(相当明清之际)铜镜,其形制、纹饰与中国古代铜镜类似,对探讨中日文化交流,以及铜镜的源流、递变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 1.铭文铜镜6件。绝大部分有“天下一”等铭文。“天下一”铭文习见日本桃山、江户时代。或作“天下一作”、“天下一藤原作”、“天下一若狭守”、“天下一藤原光长”、“天下一因幡守”、“天下一松村因幡守”等。  相似文献   

20.
正海外华人研究知名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王赓武教授所著文集《天下华人》一书,于2016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赓武教授著作等身,研究集于中国历史、海外华人、民族主义、移民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尤以海外华人研究为世所瞩目。《天下华人》作为王赓武教授的自选集,以海外华人问题为中心,主要对"华侨"一词的起源、历史著作中的华侨、中国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