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联邦的石油经济,是在俄罗斯帝国及苏联石油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石油外交主要通过石油公司实施。俄罗斯石油外交呈现出与苏联石油外交不同的特点。俄罗斯联邦时期石油外交主要由国家掌控;石油公司的对外石油贸易兼有实现国家外交政策目标的重任;国际石油贸易中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之间争夺与合作并存。石油经济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外交影响很大。石油出口刺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石油政治与石油外交既影响俄罗斯外交政策决策,也受到对外战略的制约。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以石油扩张弥补地缘政治的削弱,但国家经济过分依赖石油出口也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青松  冯兰婷  张佳伟 《神州》2014,(8):275-275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梦背景条件下的石油情,即通过对中国梦的提出及背景分析,结合石油企业及高校的具体发展、石油文化的形成与石油梦的建设情况,探讨石油情对个人、石油高校的社会功能。中国梦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文明和谐。而石油作为国家工业发展的血脉,是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石油梦的建设也就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绪 《史学集刊》2012,(3):123-128
1944年4月1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该报告将石油利益确定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在中东地区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将大西洋宪章的"机会均等"原则运用于战后美国对外石油资源的争夺中;提出了美国对外石油供应的"半球"石油政策,即"东半球"的石油主要由中东地区供应,"西半球"的石油由美洲地区供应。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目标是攫取和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保护美国国内的石油资源储备。考察《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过程,揭示美国战后对外石油政策的本质,有益于全面认识美国构建战后石油安全战略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严润成 《沧桑》2011,(6):75-77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东地区,特别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石油蕴藏量而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美国政府通过宣传、渲染,制造苏联在中东地区石油扩张的紧张局势;通过建立中东军事集团,遏制苏联石油势力;通过“经援”、“军援”,拉拢中东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抵制苏联在中东的石油扩张,将石油作为工具为其冷战服务。  相似文献   

5.
石油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迄今为止,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原料对国家命运、军事发展和全球贸易战略,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中东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所占的份额较高,是世界的油库。石油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东的政治和经济。石油所带来的贫富差距、石油富国执行的不同的石油政策以及石油价格等因素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东国家间的关系,石油供应问题也使得中东与区外大国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世界第3大石油消费国,而且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99%以上,作为确保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一环,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了官民并举的石油储备制度。2006年石油、LPG的储备规模分别为172天和78天。本文首先从基地布局和储备数量两个方面介绍了日本石油及LPG储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管理体制和政府扶持3个角度阐述了日本建立石油储备的政策措施,最后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国晨 《神州》2012,(2):197-197
石油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对于实现石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石油高职院校要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全面、深度融合,要贯通过程,兼顾层面,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8.
刘莹 《神州》2014,(5):247-247
石油地质档案作为一种地矿信息资源,主要是指石油企业记录勘探开发过程、分析结果、科研成果等信息,是石油企业钻井、录井、试油与油井开发等过程形成的档案资料,对油田勘探、油水井分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但发展,必须要强化对石油地质档案的保护。本文主要立足于石油地质档案角度,从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档案馆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旨在提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石油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发现和利用张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石油”一名即由北宋科学家沈括命名,而早在汉代,先民们已知道了石油。当时出产石油的地区,首推我国西部,有的今天仍然是著名产油区,绝大多数分布于丝绸之路上。石油古时又名石漆、水肥、...  相似文献   

10.
何景洲 《神州》2012,(11):161+163-161,163
国有石油施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建设主力军,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国有石油施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疏导员工心理、协调内外矛盾、增强国有石油施工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有石油施工企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面对新形势,国有石油施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要这样,才能进一步稳固和提升国有石油施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魏东森 《风景名胜》2020,(3):0154-0154
本次研究对石油老小区现状分析,发现石油老小区存在绿地分布、植被种类、绿地结构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对石油老小区景观改善的措施加以研究,旨在采取适合的手段打造石油老小区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在先秦时期就发现了石油,至宋代正式命名,其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名称。至唐代,石油已用于照明、润滑剂、医药、军事等方面。甘肃酒泉地区是我国最早发现、开采与利用石油的地区之一,因而此处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上个世纪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史,当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七十年代末的这段时期最为波澜壮阔:全球石油产量的高速增长、产油国收回石油主权的斗争、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震荡、国家石油公司的发展壮大、巨头石油公司垄断实力的削弱等等。整个世界石油经济旧秩序被完全打破,这个时期的世界石油工业的基本特点是在大动荡、大改组中继续波浪式发展,并逐渐形成统一的石油大市场。在这样一个"石油大革命"的时代里,六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五十年代的传统格局,又不像七十年代那样剧烈动荡,这是处于过渡的时期。一切变革的种子在此时开始萌动,不断生长。因此,对这个时段世界石油市场的考察,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世界石油经济新格局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赵梅 《神州》2012,(18):129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石油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改革,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企业新闻宣传则是为了稳定大局,因此石油企业新闻宣传应当掌握新形势下新闻宣传的方式方法,把握新闻宣传的方向。本文以石油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提出做好石油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引人注目的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目前已开始建造。这条管道建成后,俄罗斯石油将源源不断地运往东亚。俄罗斯石油公司作为重要的供油商,将成为此管道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那么,该公司能否成为中国稳定的石油进口源,其最高层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不久前,记者专访了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总裁波格丹奇科夫先生。  相似文献   

16.
苏联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1980年,它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是国内一次能源总产量的一半、消费量的五分之二。其石油出口量占生产量的四分之一强。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二。这说明,石油生产情况,不但对这个超级大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关系甚大,而且对国际石油的供求平衡也有一定的作用。进入八十年代,苏联石油生产的增长率停滞。这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发  相似文献   

17.
油渴难解     
《华夏地理》2008,(5):238-239
世界石油资源又多了一个竞争者。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大部分还是靠本国自己生产,但是后来交通运输以及塑料生产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的石油消耗翻了一倍。在过去10年里,中国通过投资和提供贷款等方式向石油生产国寻求帮助,令石油的进口量增长到原来的六倍之多。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石油年鉴》是我国石油行业年鉴,记载了我国石油战略西移的主战场与来自全国各大油田石油会战队伍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历程.塔里木油田年鉴工作者,本着对历史负责,围绕油田发展大局,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年鉴精品意识,不断凸显年鉴的行业特色、地域特色、价值导向及年度特色,努力编纂出更高质量的《塔里木石油年鉴》.  相似文献   

19.
极限油门     
《华夏地理》2008,(6):174-179
2000年,一位名叫萨达德.艾.侯赛尼的沙特石油地质学家取得了一项惊人发现。侯赛尼时任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公司)勘探和生产部门负责人,长久以来一直对未来石油产量的乐观预测心存怀疑。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起,他研究了约250个大油田——它们是全球大部分石油的出产地,考查了它们各自的剩余原油储量和开采速度,再把各石油公司希望在未来数十年内开发投产的全部新油田累加在内。他说自己在核算这些数据时意识到,很多石油专家“要么是看错了全球石油储量和产量数据,要么就是在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20.
197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以集体行动的形式向跨国石油公司及其母国(主要是美国)展开了提高石油标价和争取石油标价权的斗争。在这场斗争的初期,美国政府通过为跨国石油公司解禁《反托拉斯法》、支持跨国石油公司的谈判方案等方式介入斗争。但是,受制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对中东石油的深度依赖,以及中东反美情绪和阿拉伯国家迫切希望将石油武器运用于阿以斗争等中东政治气候的影响,美国政府转而推动跨国石油公司接受产油国的谈判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产油国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在大幅提高石油标价的同时掌握了石油标价权,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权开始向产油国转移。这场斗争由此成为美国战后石油霸权衰落的转折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