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学说中最为重要的学说之一,它是在古人宇宙观的指导下,把万事万物纳入一个相生相克的动态体系之中,且力图以此动态之关系把握整个宇宙间的秩序。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五行说体系的逐步建立进行了历史考察,在其起源上,区分了五行说中因素的出现及其体系的建立;在体系逐步完成过程中,有三大子系统及两次重大的整合。三大子系统分别为地上之五行、天上之五行及人之五行。两次重大整合为地上之五行与天上之五行的整合,及整合后的体系与人之五行的再次整合。文章还利用新出土材料,对人之五行纳入五行体系做了详尽梳理。整体而言,五行体系在商代晚期开始初步建立,西周春秋时期得到大力发展,且在春秋晚期趋向成熟,完成于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对《诗经》校勘训诂的杰出贡献李思乐闻一多先生从事《诗经》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将来写出一部中国文化史奠定基础。郭沫若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说闻先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诗·〈新台〉“鸿”字说》,1935年夏发表于《清华周刊》,至今已经54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新台》之“鸿”即赡蜍的结论,已被学术界所肯定.郭沫若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先是说闻一多的学术研究,“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接着他便以《诗·<新台> “鸿”字说》为例,对闻一多发千古之覆的创见,大加赞誉,他说:  相似文献   

4.
王义 《贵阳文史》2005,(2):27-28
著名的“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先生(1899-1946),湖北浠水人,本名家骅。他除了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学者外,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闻一多自幼爱好美术,幼年时就喜欢着中国古书中的插图,时时描摹。1912年初冬,闻一多在湖北考取了清华学校,14岁的闻一多开始到北京上学。1914年他参加了美术教员组织的写生团,  相似文献   

5.
正1939年3月5日,著名学者、诗人、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先生为正在西南联大哲学心理系读书的一个大学生编写的歌谣集《西南采风录》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序文。这个大学生就是我的父亲刘兆吉。父亲在世时,我常常翻看《西南采风录》,特别对他的老师闻一多先生写的那篇序文印象深刻。整篇序文慷慨激昂,正义凛然,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但其中有一句话,"你说这是原始,是野蛮,对了,如今我们需要的正是它",  相似文献   

6.
利用睡虎地秦简《日书》证明先秦时代已经形成了五行三合局和五行纳音说,这是饶宗颐先生《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一文的重要发现。拜读之后,笔者觉得该文尚有需要补充和订正之处。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括苍洞是括苍山脉中道教洞观,被称之为“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闻此我顿生景仰之情,因为道教称仙人居住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华夏大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仙居括苍洞居然是第十大洞天,足见它在道教中属于极具深远影响的仙山福地了。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有一回,国内古琴名家齐聚锦官城,我有幸听见李祥霆先生的《广陵散》,吴钊先生的《忆故人》,和龚一先生的《关山月》。旷古之音,远远近近。但朋友说,可惜仍然加快了,古人的琴更慢。  相似文献   

9.
金生水说考辨胡化凯金生水是五行说的基本概念之一,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有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五行说认为,木火土金水循序相生。对于“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及“土生会”诸说人们易于明白,唯“金生水”一说颇难求解...  相似文献   

10.
李海鹰附语:首先,因为有了闻一多先生这首充满真挚、浓郁情感的诗,才有了我谱曲的基础。闻一多先生在70多年前写这首诗时,也许想不到澳门终于在本世纪末就要回归祖国了;其次,我很幸运,能在70多年后通过《澳门岁月》大型专题片与文化先人做了一次历史性的对话。今天,我特通过《新文化史料》双月刊,为澳门回归祖国再次表示祝贺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先生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以继承、发展、创新的观点全面地研究了《周易》,其成果,便是他遇害后由朱自清先生编入《闻一多全集》中的《周易义证类纂》。闻先生在该文的前言中说: 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不主象数,不涉义理,计可补苴旧注者 百数十事。删汰芜杂,仅得九十。即依社会史料性质,分类录出……根据这些原则,他将《周易义证类纂》分成“有关经济事类、有关社会事类、有关心灵事类”三大类。类下又分“器用、服饰、农业、刑法、占候、祭祀、乐舞、道德观念……”等二十一项。仅从他的这种分类上,便不难看出他的研究工作的创造性——把《周易》从“玄境”拉回到“人境”中来。  相似文献   

12.
谢耀亭 《文博》2012,(1):89-93
“五”字构造可分二个体系:一为积画义之五,一为相交义之五。二者分别体现着不同的造字思想,前者基于“取象于物”的具象思维而创,后者建立在抽象的宇宙观下而造。“五”数的神秘化,与体现宇宙观的相交义之五有极为密切之关系。先民在对时空的逐步认识上,对体现着宇宙观的“五”逐渐崇拜起来,导致五数走向神秘化。反映在文字上,则为相交义的五取代了积画义的五。在宇宙观与五数崇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影响中国文化至深的五行思想。五行思想的兴盛使“五”更加神秘化,几乎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崇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地理方位标志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地理方位标志法主要分为五行体系和八卦体系两种。五行思想直接来源于古代五方观念,所以在理论上,五行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都可用来反映和标志方位。八卦和五行虽然都是古人关于宇宙构架的学说,都具有模式化和全息性特征,但两者在体系的具体展开形式上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闻一多先生的高足,何善周先生认为闻先生对《诗经·凯风》的理解不够准确,所以,特嘱托李思乐先生撰成此文,为闻先生《七子之歌》的小序做些补正。  相似文献   

15.
甪直的弄堂     
<正>甪直民谚"三十六条弄堂,七十二顶桥。"说的是古桥多和弄堂多。弄堂里有人家,有故事,有摇曳的风情,有悲欢离合。弄堂是小镇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弄堂分两种,一种是明弄,也称亮弄,没有屋顶,是周围人家的公共出入通道;一种是备弄,也称暗弄,上有屋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一书中“天时”一词,目前流行看法以为是指自然界的阴晴寒暑,是不确切的。《孟子》原书“天时”一词的本义,还应依从《孟子章句》作者赵岐的解释:“天时谓时日干支,五行旺相孤虚之属也”。“天时”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常用语,运用于战争,都作“天命”或命运之好是机”讲,是古人在战前或战争进行中占卜而趋吉避凶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17.
陈漱渝 《纵横》2009,(3):37-39
胡适秘藏书信中,有一封蒋介石给他的亲笔信,用毛笔写在“国民政府用笺”上,共5页。全文为—— 适之先生: 日前雪艇兄返京,极称先生坚不愿参加政府,但愿以私人地位匡辅国家,协助政府,闻之心感。惟改组后之国民政府委员会为集议决策机关,并无行政烦琐工作,其职权大于参政会而性质则相同,且系过渡时期机构,为期不过数月,倘先生并此而不参加,岂惟政府决定政策之最高机构失一重大助力,一般社会且将不免致疑于政府革新政治之诚意。用敢重违尊意,  相似文献   

18.
刘大胜 《安徽史学》2015,(3):161-165
牟润孙在《励耘书屋问学回忆--陈援庵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感言》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述:
  先师很少批评人,时常诵“不薄今人爱古人”这句诗。五四以后,梁任公、胡适都大捧章实斋,我曾问过先师“章实斋学问如何?”先生笑着说“乡曲之士”!我当初不明白为什么说他是乡下人?后来看到章氏著《史籍考》,自称仿效朱彝尊著的《经义考》,却不知朱氏之书是仿自僧的《出三藏记集》。所见不广,岂不是乡下人?先师时常说,“读书少的人,好发议论”。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先生《古典新义》说:“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耶是字的美。”不过,我们可以偏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理解它。 正如鲁迅先生为适应斗争的需要而采取杂形式对社会世态予以冷嘲热讽一样,庄子“以天下为浑浊,不可与庄语”,可又要“与世俗处”(《天下》)只得“寓言十九,籍外论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阴阳五行学说是汉民族先民的宇宙论和世界观。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说过: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1]现代“古史辨派”的统帅顾颉刚先生认定: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2]地名作为专有名词中的一种,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成果”[3],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阴阳五行学说这一源远流长的本土文化成分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学者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地名学研究中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在他们的著述中进行了论述。本文试图对前人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