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十频道"讲述"专栏播放了近代著名学者陶希圣之子陶晋生忆述其父当年叛离汪伪集团、揭穿日伪密约的全过程,观后使人感触良多。多年来,因陶希圣一度误入汪伪集团,又因他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长  相似文献   

2.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1.陶希圣在"和平运动"初期是一个不可或缺之人。由于陶希圣的存在,形成了这样两个链条:一条是周佛海等"低调"者通过陶希圣、胡适,将意见转达给蒋介石劝其和谈,陶、胡由陈布雷引见给蒋介石;另一条"低调俱乐部"通过陶希圣与汪精卫交换意见;2.陶希圣参与筹建艺文研究会,从事"和平"理论的宣传;3.追随"和平运动"领袖汪精卫离开重庆之后,陶希圣虽然认为"主和无罪",但反对另立政府,并不断规劝汪精卫,成为"和平运动"中的少数派而被孤立;4.从陶希圣萌发去意到逃离"和平运动","高陶事件"的意义。展现1937年7月到1940年1月初,作为"和平运动"理论的提出者和积极实践者之一的陶希圣参与与退出"和平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陶希圣(1899—1988),湖北黄冈人,抗战时期先是汪精卫亲信,后为蒋介石“文胆”,曾一度为蒋经国授课解惑,文史法经集于一身,在学术风云与政治漩涡中浮沉一生。  相似文献   

4.
汪精卫叛变投敌,一直是历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汪精卫喝了一口,发觉是毒酒,又索性喝下去。  相似文献   

5.
1942年11月,我担任汪伪国民党南京特别市党部的主任委员。“中央党部组织部”部长是陈春圃。1943年2月左右,上午8时40分,陈春圃约我各乘自备汽车,到南京颐和路34号汪精卫私邸,晋见汪精卫。陈春圃是汪私邸的贵宾,经过“侍从室”  相似文献   

6.
沈宁 《文史博览》2009,(9):11-15
本文作者沈宁是陶希圣的外孙。陶希圣曾是汪精卫亲信。1939年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后与高宗武披露汪日签订“密约”内容,逃赴香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去重庆,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并任《中央日报》总主笔,成为国民党权威理论家。1947年,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后,历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日报”董事长,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88年6月27日在台北病逝。  相似文献   

7.
胡兰成号称汪精卫的“文胆”,曾官至汪伪中央宣传部政务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局长、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春风得意时,他自诩“稳坐政论家第一把交椅”、“和平运动时位居第五”,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可笑他不识时务,既缺乏和官僚周旋的能力,又不习惯官场的做法,结果因议论时政唱反调,触怒汪精卫,不仅官做不成,还遭遇牢狱之灾,险些丢了性命。  相似文献   

8.
1959年12月50日,日伪双方签订了《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及《秘密谅解事项》,简称日汪密约。密约签订不到一个月,这一卖国条约就全文披露在香港《大公报》上,揭露这一阴谋的就是汪精卫集团的重要角色高宗武、陶希圣,史称“高陶事件”。“高陶事件”是国民政府隐蔽战线的杰作。而帮助和劝说高、陶脱离汪精卫集团,返回蒋介石阵营的关键人物,就是黄群。[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日本扶植汪精卫集团在沦陷区建立了伪中央政府和基层政权,目的是通过伪势力获得人力、物力以支持“大东亚战争”。黄陂县地处武汉外围,是汪伪统治的重点地区。:1941—1944年间,在日军的监视下,伪黄陂县政府试图通过宣传、奴化教育、“清乡”与协助日军筹集军需等手段,营造所谓“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中日亲善'和“...  相似文献   

10.
1943年3月30日,是汪精卫叛国投敌,另立“国府”的第三年.汪系的大小喽罗早就策划届时举行什么“庆祝大典”.汪伪中国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为此发布《为庆祝国府建都三周年纪念告民众书》,责成伪汉口特别市教育局组织“汉口特别市青少年代表团”赴南京参加“庆祝大典”.  相似文献   

11.
胤凌 《文史月刊》2010,(7):38-40
一、陈壁君看到秦桧夫妇的跪像,想到了汪精卫和她自己 1944年11月12日下午6时,汪伪政府主席汪精卫乘坐的“海鹣”号专机,在4架战斗机的护卫下,徐徐降落在了南京明故宫军用机场。汪伪政要陈公博、周佛海、林柏生、褚民谊等人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地鱼贯登上专机,一会儿时间,竟从专机里护送下一个水晶棺材来。  相似文献   

12.
王鹏 《炎黄春秋》2005,(5):54-57
194JD年1月4日,由上海开往香港的“胡佛总统号”响起了长长的汽笛,庞大的船体缓缓离开码头。船上有两位非同寻常的乘客,他们是汪精卫叛国团伙中的“首义”人员高宗武、陶希圣。当客轮驶入公海后,他们的神色开始缓和了。随即,他们通过船上的无线电台给在上海的汪精卫发去了电报:“……际此意去迥异之时,未得先生之许可,遽尔引离,但至此时止,我等对于一党的秘密,决不向外宣泄……”汪精卫在上海愚园路官邸收到高、陶在公海发来的电报后,不禁大惊失色.沮丧十分。然而,1月22日《大公报》香港版全文披露了汪日密约,震惊中外。此“惊险”一幕,前后曲折。  相似文献   

13.
“高陶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高宗武和汪伪政府宣传部部长的陶希圣,在跟随汪精卫的过程中认识到其真实面目,于1940年1月3日,在杜月笙的秘密协助下乘船逃离上海。抵达香港后,遵照蒋介石的指令公开披露了《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及其附件),从而以第一手的铁证擦亮了中国军民的眼睛。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可歌可泣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陶希圣的妻子万冰如。  相似文献   

14.
1940年3月29日,汪伪国民政府开张,其编制大致与重庆国民政府相似,只是把原来的中央政治会议改称为“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为“中政会”),汪精卫以“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身份任“中政会主席”,周佛海为“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春圃及罗君强为“副秘书长”,下设“秘书厅”,由罗君强负实际责任,直到1944年春天他出任“安徽省省长”时,始改由“副秘书长”赵尊岳接办。我是1940年4月1日经人介绍面见罗君强的。  相似文献   

15.
黄骏 《民国档案》2003,4(1):55-56
193 7— 1 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幕 ,对这场战争的反思与研究因而也成为了史学界的热点之一。与研究抗战中的国共两党相比 ,对当年存在于中国的另一种政治势力———汪精卫政权的研究目前则显得较为薄弱 ,而即使在这一薄弱的研究领域 ,也多集中于对汪伪政权的政治、经济或军事的研究 ,对汪伪教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事实上 ,汪伪在1 940— 1 945年在其控制的区域曾广为推行奴化教育。通过反思这一历史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汪精卫政权的性质。一1 940年 3月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任伪政府…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前,追随汪精卫降日卖国的大汉奸几乎都受到应有的惩罚,唯一的漏网之鱼是胡兰成。此人早年因文得宠,极受汪精卫的赏识,平步青云,从一个小小的报社主笔一跃而为汪伪政权的高官,号称汪氏的“文胆”,官至汪伪宣传部政务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局长、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春风得意时,他自诩“稳坐政论家第一把交椅”、“和平运动时位居第五”,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可笑他不识事务,屡屡卷入官场倾轧,又喜欢议论时政唱反调,由此触怒汪逆,遭牢狱之灾,还险些丢掉性命。后来在日本主子的庇护下,  相似文献   

17.
汪伪的军权在谁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精卫政权在军事体制上,完全照搬蒋介石那一套,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汪精卫自兼委员长,周佛海和陈公博为副委员长;但汪精卫的委员长和蒋介石的委员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周佛海是一个文人,却醉心于执掌兵符。他虽然没有学过兵法战阵,自有独特的将兵之法,即依靠手中的财政大权,建立和收买自己的军队。因此,汪伪军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周佛海手里。 陈公博在1940年之初,从香港到上海参加汪精卫政府时,便想掌握兵权,他曾对周佛海说:“我别的职务随汪先生支配,但我讨一个政治训练部长来干。”陈公博的目的是以政治统治军…  相似文献   

18.
也谈汪精卫为何从重庆出走——与叶岗同志商榷王士花看到叶岗同志所写《汪精卫到底为何从重庆出走》①一文题目时,我很欣喜,一下子产生了一读为快的愿望,因为我一直对汪伪问题很感兴趣。但细读全文,不觉怅然。我不仅没从文中找到新的资料,相反,却发现作者所论,有与...  相似文献   

19.
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权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兼“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领特级上将衔。为维持其政权的存在,汪伪政权建立了一支军队。汪伪军队总数最高时达100万人,正规军约60万人。由于汪伪政权在政治上完全为日军所控制,伪军也由日本设置的最高军事顾问部指挥,实际上是一支附庸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1期刊出何柞榕所写《被“选入”汪伪中央的何世桢是爱国者》后,上海市委统战部离休老干部陈一鸣致函作者并编辑部,赞成何祚榕的观点,并随函寄来他写的《一场反对日汪的群众运动》一文的复印件(原载1995年政协上海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政协之友合编的《血肉长城》一书)。文中说,抗战初期,何世桢接受最高国防会议的任务,要他利用孙中山先生旧日的日本友人关系,对日本做分化工作。汪精卫叛国投敌后,亲自拉拢何世桢,何不同意汪投敌,并组织了反汪活动。汪伪召开“六全大会”并将何列入未公布的“中央委员会名单”,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