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烈日炎炎的,我对夏天又爱又恨。恨的是那在夏季专吸人血的恼人的小坏蛋——蚊子。"嗡嗡嗡,嗡嗡嗡"这烦人的声音又在我耳边鸣响,我终于忍无可忍,从床上坐了起来,"啪"一声打开了电灯,寻找那可恶的"吸血鬼"。可我刚拿起电蚊拍,那些狡猾的小东西又不知躲去了哪里。我无计可施,只好重新躺回床上。早上起床,发现胳膊上、腿上又冒  相似文献   

2.
杨栋 《文史月刊》2009,(7):59-60
最近,在山西省沁源县灵空山镇庄则沟的山上,发现了大片海生物化石。约有一里长的山坡上,横七竖八尽是海底生物化石,有的化石竟大如臬椅板凳。但当地人不了解这些化石的珍贵,有的被村民垒了坝堰,有的被修了院墙。有人拿样品到北京请中国地质博物馆专家鉴定,得出结论:这是三亿年前的海百合沉积物化石。  相似文献   

3.
南京汤山葫芦洞直立人化石地点的考古发掘收获,包括直立人的颅骨化石、牙齿化石,以及同出的15种动物化石等。这一发现填补了直立人化石地点在江南的空白,对研究我国境内直立人的分布及其演化模式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一发现曾被评为1994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距今四、五十万年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1963—1964年在陕西发现距今八十万年兰田人下颌骨和头盖骨化石,1965年在云南发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人两颗牙齿化石,1980年在安徽和县发现距今三、四十万年的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1982年又在山东沂源找到四、五十万年的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见1982年5月7日《光明日报》)。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西南、西北、华北、华东广大地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毛泽东选集》二卷615页) 在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北京人化石发现得最早,材料也最丰富,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发现最多的一处遗址。是研究古人类化石的一个重要宝库。周口店龙骨山被誉为“猿人之家”,驰名中外。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相似文献   

5.
当我来到书桌边时,发现桌子上有一只蚊子。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亮出了它们催命符,自以为佛祖之手盖了孙悟空不会留什么痕迹,结果还是剩了一滩分泌物——我的手上也沾了点血,不过自己的手上留下自己的血, 总不算罪过吧?但是,为了体面些,我还是得为这蚊尸唱唱弥撒,“歌功颂德,罗列错误”也是免不了的。  相似文献   

6.
哈拉布拉     
哈拉布拉是警营,对每一个手握钢枪的战士来说,哈拉布拉是锻炼人、改造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好地方。哈拉布拉是监狱,犯了罪的人都要被送进这座监狱。哈拉布拉位于天山和哈拉克拉雪山之间,站在哈拉克拉雪山山顶上放眼望去,弯弯曲曲的河水,由两山峡谷间穿流而过,一片片芦苇,随风飘摇;山与山间,青松翠绿,白雪皑皑;山间哈萨克牧民毡房升起的一缕缕炊烟,穿过青松,漫过草原,冉冉地飘进雪山,远远望去,又好似秀色中托起的一丝丝云雾。哈拉布拉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是黑骆驼淹没的地方。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批骑着马赶着骆驼的商人,翻越天山冰达坂,沿丝绸之路古道向西行进。一个雨雾蒙蒙的早晨,商队因迷路而走进了一片沼泽地。就在云雾刚刚散尽的时候,天空突然滚出一个响雷,随着雷声的消失,一只只蜻蜓大小的蚊子卷成团围着商人和骆驼。蚊子像毒蛇一样,骆驼、马匹和商人一个个被它们活活叮死。突然,从深深的芦苇丛中冲出一群黑色的野骆驼,与蚊子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是苦于个大有劲使不上,也同样被蚊子咬倒了。就在一只只骆驼横卧沼泽、奄奄一息的时候,山间突然飞来一群山鹰,它们一边叫着,一边飞进蚊子群,一口一只蚊子。一会儿功夫,一团团蚊子被山鹰吞了个精光。一个幸存的为商...  相似文献   

7.
曾骐 《南方文物》2006,(4):105-107
安徽潜山县是皖南山区的一个普通县份。建国以来这里发现了数种最早的龟化石而使潜山县在古生物史、古地质史中蜚声中外。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王河镇潜水西侧的一条狭长的山岗上发现了古遗址,被发掘出来的距今5000多年的史迹是皖南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这就是经过多次发掘,发现文  相似文献   

8.
“封开人”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峒中岩遗址,罗沙岩遗址和更早些时间在黄岩洞出土的古人类人牙化石和头骨化石之统称。经过科学鉴定和测试,一致被确认为这是在我国岭南地区继马坝人头骨化石和柳江人化石发现之后又一重大发现。特别是封开河儿口渔涝河泮的峒中岩遗址中发现的两颗人牙化石(P3和M3),经铀系法测定,其绝对年代为14.8±1.3万年,比马坝人头骨化石12.9万年提早近2万年。它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最早的人类化石。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2015,(8)
<正>"名贱身且轻,遇炎凉.起爱憎,尖尖小口如锋刃。叮能痛人,叮能痒人,娇声夜摆迷魂阵。好无情,偷精吮血,犹自假惺惺。"这是一首名为《黄莺儿》的词,作者用拟人化的写法,把蚊子夜间袭人时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入夏以来,蚊虫渐多。当人们熬过闷热的一天。想清静入睡时,却时常被蚊子所袭扰。且不说被它叮咬后令人难忍的瘙痒,单是它的嗡嗡声就足以令人心烦意乱,唯恐避闪不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一块出土于中国广西的"小种大熊猫"化石,古生物学家认为,大熊猫曾经有一个食素的"小祖先"。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最近的《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小种大熊猫由发现第一块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裴文中院士命名,指生活在大约距今  相似文献   

11.
这个厂是建在山坡上的。据说,是农机部的一个头头,坐着飞机在天上兜了一圈儿,随手一指“就这儿吧”,于是,就这儿了。顶着一脸被阶级斗争的“黑五类”们从四面八方被运送过来,占据了原本是蛇和蚊子的领地(贵州十八怪里有“三只蚊子一盘菜”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08,(1):79-79
为切实保护在宁夏同心县发现的1200~1500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宁夏回族自治区将于2008年在当地新建博物馆以保护展示化石。同心县古生物化石具有埋藏浅、分布集中、保存完整的特点.大部分属于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地层,于上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已定名的化石有22属24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这些古生物化石的考古价值没有被认识,同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被大量用于制作中药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孙家坡出土的一块重达六斤半(3250克)的高冠板齿犀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属于首次发现的板齿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高冠神农犀”。板齿犀是古哺乳动物的一亚科,是犀类中一个高度特化的分支,身体巨大。板齿犀化石,目前仅发现于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少数地区,限于材料,对于这类动物的早期历史及其进  相似文献   

14.
王宁 《华夏地理》2007,(7):0-20
再起向来充满争议的中华龙乌化石最近又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最近南非和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了这块化石后。认为这种被许多科学家视为“恐龙与鸟类之间失落的环节”的化石标本上。根本没有绒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文史信息     
贵州发现巨猿化石贵州桐梓县元田区岩灰洞穴中发现了巨猿牙齿化石十余枚,洞穴直立人牙齿二枚。这是省科学院古人类学家曹泽田发现的。贵州大学沈冠军教授认为,这些化石绝对年代在21万年以上,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提供了宝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挖地恐龙     
《华夏地理》2008,(6):28
小型恐龙怎样才能逃脱贪婪的同类——霸王龙的魔爪?几位科学家推测有些小恐龙会挖洞.但一直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最近.蒙大拿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戴维.瓦里基奥在该州的布菜克利夫岩层中获得了可喜的发现。他的研究团队发掘出一条将近两米长的隧道,隧道末端是一间浴缸大小的穴室遗迹,里面有一头成年恐龙和两头幼龙的化石。大约9500万年前.可能是在这几头恐龙死后.洞里被水淹没.沙子顺水涌八并板结起来,保存了化石和洞穴结构。瓦里基奥鉴定出这些化石属于一个恐龙新种,是鸭嘴龙的远亲。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春,社员张金相在洪河下游黑龙潭打鱼时捞出一颗古象臼齿化石。这是继1953年新蔡练村出土一具古象化石之后又一次发现古象化石。这件臼齿化石呈红褐色,齿长41、宽9—18厘米,重6.25公斤,初步鉴定为第四纪纳玛象臼齿化石(见图)。建国以来,在新蔡先后发现了17种哺乳类动物化石。计有鼹鼠、臼齿鼩、貛、棕熊、仓  相似文献   

18.
广西发现最早的人类是“柳江人”。柳江人是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的一个石灰岩洞穴内发现的,是生活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晚期,也就是距今约四万年前的人。 柳江人的骨骼已成了化石,保存有一个完整的头骨和部分躯干骨。经过古人类学家研究,确认柳江人化石属一个年纪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但有两段股骨化石的颜色同其他骨骼化石的颜色不同,也可能属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女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坪村是一个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山村。1986年,世界各国的考古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这个村子。这里发现了距今18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这是目前在亚洲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著名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称之为“亚洲的金牌”。“巫山人”的发现为解开世界十大谜之一——人类起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遗址位于名叫学堂梁子的小山岗上。山岗原为汉水北岸的四级阶地,与山地相连的一边被白家沟冲蚀切割,形成一个近东西走向的一条山岗。顶面与汉江水面的相对高程约50米。1989年5月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此发现第一件人头骨化石。1990年在此选点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第二件头骨化石。本期封面刊发的是郧县人第二号头骨,编号EV9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