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妇女史的研究中,近代妇女运动和思想解放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初期,女子教育活动在此前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亮点,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现代新女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获得的女权.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妇女...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资产阶对妇女解放的道路纷纷作出了选择,其中,妇女教育作为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获得了重大发展。女子教育的发展是众多要素合力的结果,梁启超和孙中山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两人的女子教育思想也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兴女学原因、教育宗旨及内容等方面,通过对此学习,可加深对二人的了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晓梅 《史学月刊》2014,(4):110-119
美国革命后,在新的妇女观念的推动下,女子教育受到社会的鼓励和重视,大批专门招收女生的女子学园出现在全国各地。女子学园作为妇女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机构,在为妇女提供获取知识和技能场所的同时,也为妇女打破传统性别角色限制,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机会。女子学园创造的文化氛围及其对年轻妇女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受教育妇女的个性和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进程。可以说,在引领妇女参与公共生活方面,早期女子学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悦超 《旅游纵览》2014,(4):261+263
"女权主义(Feminism)思想萌芽于十八世纪初,女权主义最初是一些受过教育的商人和下层士绅阶层妇女发起的抗议运动,她们撰文反对男性在家庭中独断专行而把妇女放在奴隶的地位。"女权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义为女权主义。"中国女权运动兴盛于二十世纪前二三十年代,受过新式教育的中上层知识女性首先起来矢志于妇女运动自身权益的争取。"而近代中国女子留日的这段重要史实对其影响又很值得探讨。但二者关系复杂,涉及近代中国社会诸多方面,就此仅从近代中国女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女权主义在教育、政治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启蒙影响加以浅谈,以期对当下中国留学生群体所能产生之影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曹大为“中国旧俗,妇女皆禁为学。一则贱女之风,以女子仅为一家之私人,故以无才为德;一则男女既别,不能出于学校以求师。相习成风,故举国女子殆皆不学”①。康有为《大同书》中这段话大体反映了中国古代女子被排斥于学校教育大门之外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姚亚丹 《福建史志》2000,(6):37-39,43
中国传统教育渊远流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统治者几千年不断的加强和深化。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完整的教育体系,科举制的产生为读书人步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然而,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占人口总数一半的中国妇女的教育却始终围绕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宗旨展开。“古者教之有方,男子八岁而小学。女子十年而听姆教”。女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围绕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宗旨来展开。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妇女解放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因此一贯主张男女平等,注意发挥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提倡妇女参政,重视女子教育。他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实践,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在他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中,也包括着为中国妇女解放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秦亚男  王君峰 《沧桑》2013,(3):33-35
辛亥革命前后,随着国内民主革命的高涨,近代意义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逐步开展起来。从宣传"不缠足""、兴女学",到鼓吹妇女出国留洋、投身革命,再到民国元年妇女参政运动,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步入高潮。民国元年的妇女参政运动从领导者到组织者再到参与者,都是作为解放主体的妇女,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步入高潮。留日女学生在此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留日女学生充当了此次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与组织者;其次,留日女学生运动期间创办了大量的宣传女子参政思想的报纸,为参政运动奠定了舆论基础;再次,留日女学生借助报刊宣传男女平权等思想,促进了中国妇女的思想解放,为参政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最后,留日女学生回国担任教师,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大批"新女性",为参政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莉娟 《神州》2011,(11):214-214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是社会变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这一时期,妇女社会地位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广大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英勇地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她们争取男女平等教育、主张社交公开、经济独立、参与政治,与传统中国女性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授受不清”、“牝鸡不司晨”等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李莉娟 《神州》2011,(26):214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是社会变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这一时期,妇女社会地位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广大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英勇地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她们争取男女平等教育、主张社交公开、经济独立、参与政治,与传统中国女性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授受不清"、"牝鸡不司晨"等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刘淑萍 《黑龙江史志》2013,(17):138-138
单士厘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并留下著述的知识女性。她的国外旅行开启了中国近代妇女旅行之先河,不愧为中国近代妇女旅行第一人。她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走出国门并用著述独立表达自己见解的新型女性,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主张兴办女子教育,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她的著作中有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详细阐述,为我们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2.
试论近代中国妇女争取职业及职业平等权的斗争历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论近代中国妇女争取职业及职业平等权的斗争历程何黎萍中国妇女从业是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输入和女子教育兴起后开始的,最初是女工,稍后出现女教师、女医生、女护士等。民国初期,妇女从业一度活跃,并得到迅速发展,但妇女就业范围却少有拓宽。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3.
“良妻贤母”曾经是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代名词,有知识、有文化,始终是近代日本妇女的“贤”与“良”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时的中国也曾受其影响,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然而,近代以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使中国妇女不可能像日本妇女那样,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下去接受教育和知识的熏陶。日本的“良妻贤母”与中国的“贤妻良母”不仅有着不同的内涵,也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位于南京国际安全区内的金陵女子大学是当时专门收容年轻妇女的难民所。金陵女子大学是由美国教会建立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30年金陵女子大学改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其为女子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古典优雅,享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称号。但是,在63年前,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时,这所神圣美丽的校园却成了日军野蛮实施性暴力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教会女子学校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输入西方文明以基督教影响中国,却在客观上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河。女学教育在办学宗旨、教学内容、学制、办学层次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革,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接受新知识的新女性,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会女子学校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输入西方文明以基督教影响中国,却在客观上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河。女学教育在办学宗旨、教学内容、学制、办学层次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革,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接受新知识的新女性,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废除了一切歧视、压迫妇女的法律,并赋予女子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妇女的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权;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明显提高;妇女的特殊权益受到保护。虽然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旧观念的影响,中国妇女的状况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仍然相信未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女子参政是指妇女走进政治或管理领域,通过对社会管理和参与领导来体现妇女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但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一度出现了女子参政风潮。  相似文献   

19.
丁雨辰 《沧桑》2013,(5):157-159
明代的山东妇女教育存在着阶级差异。官宦大家中女子识字相当普及,但在平民家庭的妇女受教育极为少数。明代山东妇女的教育体系比较完备,教科书种类繁多,内容也相当丰富,倡导的思想主要是三从四德。而妇女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丰富了女性的精神生活,也使她们为守节、守贞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美国各界人士曾围绕女子教育问题展开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参与者通过发表演讲、撰写报刊文章等方式阐述对于女子教育的不同见解.启蒙思想的智性平等观、创建美德共和国的理念以及青年女性对知识的渴求,均成为倡导女子教育的重要理由;而根深蒂固的传统妇女观念和性别差异偏见则阻碍着女子教育权利的获得,因而成为很多人抨击和驳斥的对象.通过这场讨论,人们对女子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广泛的认识,性别智性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从而使美国早期女子教育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