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言之本、立功之本,是对作风建设发出的新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2.
修身,在儒家学说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据《礼记·大学》所载,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认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家知道,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世的,特别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或缺的前提。那么,修身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途径是些什么?修身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依据文献所记载的资料,对孔子的修身观作一初步探讨。对修身,孔子没有下过完整的定义。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家训、家风,是古人家教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为修身传家睦族之本,视若家族"宝典",如今依然发挥着家族或社会的辅助教化功能和作用。大多数姓氏宗谱都录存家训以传世。闽北较常见的家训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条文或韵文对句。此外,还有姓氏用古风、律诗、对联、警句、语录等形式,作为家训,或宗训补充,化繁为简,儒雅地表达训勉内容,在族群中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工作者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决定,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严三实"全面阐述了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应有的特质,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体现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论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打牢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的思想基础;把握教育引导重点,着力拓展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渠道;注重学风考风建设,增强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建设针对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论证了如何建设诚实守信、正直自律的高校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家港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早在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西晋太康二年(281),境内设暨阳县,县治杨舍镇。在千年流淌的历史长河中,张家港人不仅创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包括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以笔者了解的相关资料和社会实际,择其要者大体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一、重教兴学自古以来,张家港民间就有重教兴学、读书上进之风。《杨舍堡城志》曰:“步趋圣贤,砥名节,士之上者也;修身好学,士之次者也;能文知名,士之下者也。”①境内名门望族无不以知书达礼、耕读传家为立身之本,纷纷…  相似文献   

7.
古训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曹子桓独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渭古之作,不假良史之辞,不讬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夫立德立功乃修身之本,虽德有高下,功有大小,然凡立言当以德行为先,有德有言,方可不朽,否则,一时锦心绣口之作,亦如过  相似文献   

8.
闫续瑞  冯宁 《沧桑》2010,(5):233-234,238
魏晋南北朝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作品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士大夫家训作品众多,其中出现不少家训名篇。这些家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是作者一生经验的总结,有修身养德之途,也有读书治学之法,还有为人处世之道。士大夫普遍重视子弟的修身问题,强调立志是修身的重要前提;重视子弟的读书、治学问题,只是由于时代背景、选官途径、个人遭际不同,读书目的、读书内容也有所不同;强化家庭伦理规范,要求兄弟子侄等家族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在论及仕宦问题时崇尚守雌处弱的为官处世哲学,目的是在乱世中保身全族。这些士大夫家训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明儒学的修身工夫大体分为两种路径:一种是对至善的道德主体的涵养与扩充工夫,另一种是对私意欲念等内在昏暗面的省察与改正工夫。宋明儒学主流多强调涵养工夫在实践上的优先性,反对一味地关注省过。自明代以来,记录内心世界真实层面的修身日记在儒家群体内部兴起,逐渐成为儒家改过实践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修身日记还受到晚明善书运动中出现的《功过格》的冲击,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更为细密、严格,反映出这一时期儒家内在省察改过工夫的深入。然而由于儒家内部反对过度关注省过的声音一直存在,加之暴露内心昏暗面会对自我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修身日记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质疑和压力,折射出宋明儒学修身工夫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非常重视公共道德和国民修身问题。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演讲中,孙中山重点批评了国民不修身、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指出修身与否直接影响中外交往和国家形象,关乎中华民族的兴衰,并就如何修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中山对国民修身的论述,对于矫正当代国人的某些不良行为、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时期,中小学校设置了修身科,作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修身教科书成为研究修身科的第一手资料。以辛亥革命为分水岭,修身教科书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其框架体系由简单、零乱到系统化,核心内容由传统的伦理道德转变为现代的国民、国家思想,明显改变了清末重说教、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状况。修身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蕴,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是20世纪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迁的缩影,也是传播近代道德、公民观念的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在不同时期的自我角色定位,大致有三:圣贤、豪杰、革命领袖。蒋介石的阅读取向,基本上是围绕这三个自我定位的角色进行的:要做圣贤,故重视进德修身;要做豪杰,故关注兵略政术;要做革命领袖,故对各国革命史有持久的兴趣。与三大角色关系不大的知识性、消遣性、趣味性的书籍,甚少旁骛。  相似文献   

13.
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路线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路线再考孙修身有唐一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疆域的广博,抑或是对外交往的频繁,都为前时诸朝所不及,这是为历史文献的记载所证实了的。在对外的交往中,以印度摩伽陀王国和大唐帝国的交往最多。众所周知,在唐朝的初年,曾有一位孤迈...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8日下午,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召开了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刘云山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王宪魁书记《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树立忠诚干净担当新形象》专题党课精神。党组书记隋岩以《搞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树好方志人形象》为题,给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党课,并对机关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部署。隋岩在党课中首先结合实际案例,以史说今、旁征博引,对"三严三实"的精炼内容和时代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严"和"实"是人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相似文献   

15.
“你该有一条宽松牛仔裤,修身、紧身牛仔裤已经不流行了”。“羊绒连衣裙?这可能会是今年秋冬最流行的单品,我建议你最好去买一件。”  相似文献   

16.
一、孔子的孝母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对这个古今中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他的思想的探讨,评价、众说纷纭。然对孔子的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仁”,“礼”,无多非议。“仁”是孔子思想中一切德行的根本。“礼”是仅次于“仁”的重要观念,是“仁”的表现形式,达到“仁”之境界的根本准则。那么“仁”之本又为何呢?有子(孔子弟子) 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如此,“孝悌”乃仁之根本了。而在孝悌之间,能孝自然能悌,故孝亦可视为仁之本乃至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对联艺术中 ,不乏吟咏养生之道和益寿的佳对名联。它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和丰富的文化营养 ,也是养生和益寿的良方 ,读来颇有启迪。北宋名相寇准曾题一养生联 :“但知行好事 ;不用问前程。”为官者要行好事 ,因为“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除了行善外 ,古人提倡修身、寡欲和读书。如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养性莫若修身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的“养生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和清乾隆进士顾光旭的“万事莫如行善乐 ;百花争比读书香”等等 ,都为养生之道。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 ,晚年多动…  相似文献   

18.
战国成语玺析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所有文物中,保存古代成语最多的首推古玺。故宫博物院编辑的《古玺汇编》一书,收录战国成语玺一百二十多种,重文者达七、八百方。这些成语,有关于礼制和修身的内容,如“敬老”、“正行”;有谈人生哲理的,如“誙事得志”;此外,还有大  相似文献   

19.
刘洁 《丝绸之路》2013,(16):43-44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其道德修养为后世所称赞。《论语》较详细地反映了孔子的修身之道,既包含人际交往中的处世哲学,也涵盖个人自我修身的内容与方法。修身之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2015,(1)
<正>修养是比素质更高一层的品质。素质是行为规范的养成,而修养是思想内涵的养成,素质是人的外在表现,修养是人的内在映射。在汉语中,修养意味着修身养性,修身既包括个人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思想意识的提高,修身是为了养性,养性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理解自然与融入社会。所以,修养是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人应该终生不断的修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