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俗语。它简练通俗,含义深刻。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言简意深”,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引用它既可以节约语言,用比喻的谚语能使语言生动活泼,有趣易懂。 从谚语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审美观和其他特点,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风  相似文献   

2.
锡伯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语言特征结构整齐、押韵和谐。通过分析锡伯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特征,可以了解锡伯族历史、习俗信仰等文化信息,对学习锡伯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而精炼有意义的语句,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通过谚语研究,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精神面貌。从三个较为典型的英语谚语中可以看出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的“注重个人主义”、“求变”和“拜金主义”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民间文学中,谚语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它与民间歌谣、传说、故事、说唱等一样都是人民口头创作的,并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来。据苏联一些学者统计,从十七世纪流传至今的民间谚语约四千条以上。如果以十九世纪语言学家达里所辑《俄罗斯民间谚语汇编》为例,其中包括各种俗语和警语在内,则在三万条以上。实际上,他并没有把所有谚语都收集进去。谚语和俗语,语言通俗简炼,内容丰富,差不多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情风貌、历史事件、人们的劳动状况和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俄罗斯民族特征……谚语所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现成而固定的语句,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认识作用的民间传言,是民间文学中最短小精悍的特殊的体裁。被誉为语言艺术中晶莹的宝石。三言两语的文学性的论说文。也有人把谚语比作语言中的盐,“不用谚语,言之无味”,善于运用谚语,可以使说话、写文章言简意赅、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给人以哲  相似文献   

6.
谚语──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它的产生、使用、发展、演变,都紧紧地依附于某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对于语言的深入观察与研究,不但可以了解语言本身,还能够洞察到语言所从属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以及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样的语言研究,理所当然地会成为整个人文研究的有力武器。通过对汉民族谚语的观察与思考,上述结论将得到更加有力的证明。高尔基曾经说过:“谚语和民歌都是简短的,可是它们包含的智慧的感情,却够写出整本的书来”。谚语有“智慧的花朵”之称,它被人民群众创造出来,又和成语、歇后…  相似文献   

7.
在谚语的珠海中,存在一种论说谚语的谚语。这类谚语,从诸方面论说;合起来,就是一篇“谚语研究”。谚语是什么?谚语是世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性的简短结论。这种话,概括性强,注重哲理,意在讽诫。“最崇高的思想寓于最简短的语言之中。”便是谚语定义的好注脚。谚语乃人类经验的储藏室,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蒙古族言:“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积多成学问。”彝族讲:“前代人不说‘尔比,(谚语、警句),后代人难聪明智慧。”不少谚语论说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哈萨克族说:“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话是谚语。”别的民族则说:“谚语——语言中的盐。”生动地说明谚语精粹、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词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词义的发展演变除了语言自身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外因就是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变化。我们从"政体"与"国体"这两个词义的嬗变,既可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程,又可以看到相继吸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与无产阶级政治学的情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现代汉语词汇中保存着历史发展、时代更替的大量信息,承载着民族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深刻反映着"古今中外"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国知识界精英对俄罗斯语言、文化和历史研究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中叶起就开始在法国展现,这一点我们也在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日耳曼语系国家中可以看到。关于俄国历史乃至俄国某些历史片断的文字也出现在众多法国大文豪,诸如18世纪的伏尔泰、让-夏尔·勒韦克和后来的拉  相似文献   

10.
满族谚语是满族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满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众所周知,清王朝覆亡后,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满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语言文字,而改用汉语汉文,从此,在满族文化艺术领域里,本民族特色日见模糊。例如,就其民间谚语来说,在满族中现在流行的大部分均为汉族谚语。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断定满族没有本民族的谚语,我们恰恰可以断然下结论:满族启古就有自己的谚语;满族的谚语蕴藏在他们所遗留的满文古籍文献之中,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既反映生活习俗,又表现政治经济等方面,只是没有挖掘出来而得以流行。近几年来,我们在翻译、整理满文古籍和满族民间文献资料过程中,搜集到数量不少的满族谚语。虽然有的谚语具有较强的书面语特色,但究其渊源,大部分来自民间,就是后人记录时赋予了书面语特色。  相似文献   

11.
日语谚语是承载日本文化涵的一个重载体,同时也是反映日本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从消费观、经商观、风险观等方面对日语谚语进行了归纳整理、试译与分析,并从中抽取出了日本传统商业意识与商业规范的特质。采用将语言、文化、经济、商业等多元因素相结合的手法,对日本谚语中所蕴涵和折射出的商业文化特征加以系统性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民力伸展与历史主动性去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面世,雾散云开。人们看到了新鲜的语言,解放的思想,开放的政策,可观的2020年愿景,还可以看到历史的主动精神。顺着历史的脉络看去,中国民间的经济力量和社会活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得到解放,一路勤勉戒惧,自强不息,如今龙跃在渊,正在做腾飞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虽有曲折反复,中共中央大体顺应了历史潮流,一再发挥出历史的主动性。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全面深  相似文献   

13.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它的语言精练,寓意深刻,内容丰富,来源也非常广泛。其中大部分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本文试从生活经验、生产实践、名人名言、文学著作、宗教典籍和外来语等六个方面总结英语谚语的来源,并结合具体实例加以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对韩国谚语的影响洪董植(HongDongsik)古今中外因社会间的相互接触而促进谚语的互相吸收为不罕见。如.西方的谚语多在西方国家之间传播,拉丁语系的谚语渗入日耳曼语系的语言之中,法语的谚语大量地存储在英语的谚语宝库之中。如果细加推究,可发现...  相似文献   

15.
苑帅  苏文文  闫茜茜 《神州》2020,(4):86-86
谚语俗语是俄语中两颗璀璨的明珠。谚语俗语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分析俄语谚语,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其性格特点中的宗教意识,勤劳与团结意识,重视情感在谚俗语中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比较明确地感受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6.
龚红丽 《神州》2013,(13):189-190
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引入我国经典文学语言(如有关的诗词、成语、名段、名句和谚语等),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渗透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也赋予学生生物学眼光,展现生物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和态度。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中渗透经典文学语言;在教学中穿插经典文学语言;在生活中收集经典文学语言。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文学的意境带入神秘的生物学世界,把文学知识的传播寓于科学知识的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7.
洪艺维 《神州》2013,(4):133-13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着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文化。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本文从汉泰谚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入手,以辅助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逯钦立先生编著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杂歌谣辞》收录了唐以前的歌谣谚语,然尚有遗漏。歌谣谚语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其进行补辑是有必要的。略依逯书体例,按时代排列,补辑歌谣谚语,省却题解类文字。  相似文献   

19.
西方谚语:“想看到海底的礁石,就要等到有大风大浪的时候。”的确,想看到生活的真貌,就得等到动荡出现;想知道两个人相处的真实情形,得等到他们的生活出现波折。  相似文献   

20.
张美 《神州》2012,(8):242-242
一、心理健康及其意义 有句谚语说的,“有些人在机会面前看到了困难,但是另外一些人从困难面前发现了机会”。这就是心态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