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激荡冲突。在这剧烈的变动中,既有社会的变迁,更有人们观念的逐渐变化。文章以民国以来的县志和家谱为中心对近代以来人们的家族观念和女子问题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编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上世纪80年代来,传统文化持续复兴,编修家谱呈繁荣之势,或续旧、或新编,产生了大量的新修家谱。这些新修家谱不同程度表现出对旧谱传承创新的同时过度"革旧",致使新修家谱结构过于简单、教育作用弱化且缺乏严密性,影响到新谱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宪平 《沧桑》2011,(3):38-40
碑谱文化不仅对地方志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国史、方志相比,家谱同样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家谱的教育功能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家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巨大,一直是众多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家谱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家谱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家谱资源分布广泛、共享困难、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各方通力合作,利用高新技术整合现有家谱资源,建立中华家谱总数据库和总平台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家谱典型的时空特性,提出采用GIS技术整合集成海量家谱资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的若干关键问题,设计了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的基本原则和平台框架,为家谱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徐彬 《安徽史学》2010,(3):68-72
史学与家谱关系密切,历史意识和历史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深远影响。"以稽先世,以贻将来"的历史传承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发展的动力。"大有关于家教者"的历史借鉴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努力的方向。史学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编写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正史的史表影响了家谱体例,信史原则对明清徽州家谱编修者的态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不仅有特有的人文价值,还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价值。商丘师院图书馆十分重视家谱工作。本文简述了此馆家谱工作成效,重点指出了当下开展家谱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探讨了今后家谱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女子的社会地位一直以来相对较低,中国古代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女子的毕生任务也只限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女子受教育权利受到诸多限制。所以近代女子能走进学堂使教育摆脱了闺阁女子装饰物的状况。本文旨就以清末民初奉天地区的女子教育问题为例来阐述近代女子的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图书馆馆藏徽州家谱简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单位。在馆藏家谱中,徽州地区家谱以其数量多,质量高而成为中国家谱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本论述了徽州家谱数量可观,休宁名列全国前茅;姓氏较多,凸现徽州地方特色;质量颇高,善本家谱超过一半;“矿藏”丰实,有待深入进行开发等特点,并对徽州家谱举例简介。  相似文献   

9.
清末至民初各种大众媒体关注女子解放问题,不仅全方位抨击当时为女子学校教育兴起造成困难的缠足风俗,帮助广大妇女解放双足,并积极报道西方女子的学校教育情况,大力提倡新式女学,为女子学校宣传助威,还利用舆论的力量逐步推进女子学校教育的合法化、正规化。大众媒体的宣传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铺平了道路,对女子学校的教育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明代基层宗族组织的发展,家谱编修也随之兴盛。在明代家谱中又以徽州家谱素称发达,尤以嘉万时期为最。这一时期徽州家谱在家谱编修数量、质量方面都较之前有较明显提升,特别是家谱体例创新、形式多样更成为显著的新动向。究其原因,这一时期家谱编修的理念从传统谱牒学向家史进一步转变,不断地扩大了家谱的内容和形式;徽州宗族组织的不断完善,对家谱编修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徽商的崛起和徽州社会风俗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徽州家谱的发展;当时流行的文学复古运动也助推了徽州家谱在体例上的新变化。该时期徽州家谱编修的新变化不仅直观反映了徽州社会的变迁,保留下了丰富的基层社会史料;也反映了家史发展的新动向,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家史编修理论。  相似文献   

11.
记载一姓世系和人物的谱籍,称为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中国家谱,由来已久。殷商之甲骨、金文已有家谱刻辞。战国末成书的《世本》是家谱开山之一作。  相似文献   

12.
王鹤鸣 《安徽史学》2021,(5):151-159
上海图书馆家谱课题组自2011年起,历时10年,赴东北内蒙、西北、西南、中南东南地区,以少数民族口传家谱、实物家谱、单页谱单和石碑家谱等原始形态家谱为重点,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调研工作.少数民族原始形态家谱具有诸多独特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当下面临失传消亡、亟待抢救的紧迫境地,有关部门理应高度重视,抓紧做好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编辑的《佛满洲家谱精选》,弥补了以往满族家谱整理缺陷,将收藏于民间的家谱原件影印。整理者撰写了简介、注释,介绍家谱的收藏背景、家族历史、经济社会及民俗传承情况,并附有当代学者对家谱整理的相关资料。全书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卷,各卷归类按家谱现今收藏人所在地为准。本书的特点:一是全部收编佛满洲家谱;二是仅收编  相似文献   

14.
丛小平 《清史研究》2003,13(1):87-97
本文考察晚清女子学堂的发展过程 ,认为在民族主义思潮的鼓动下 ,原属于家庭范围的传统女学向近代女子教育转变。地方改革派士绅及官员积极参与建立女子学校 ,在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将多种形式的、分散的近代女子教育融入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家为培养新国民 ,而借用传统观念 ,强化女子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建立了官立女子师范学校。作为最高的国家教育机构 ,女子师范不仅提供了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且将女子在社会上的工作合法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女子教育思想虽然源远流长,但是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女子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当西学思潮传入中国后,国人开始转变思想意识,重新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因而中国的女子教育在办学形式、教育内容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尽管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但是西学思潮对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贡献依然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家谱具有丰富的资料性,其历史演变源远流长,家谱资料与县志资料有异有同,要合理辩证地利用家谱资料为编纂县志提供资料和素材。  相似文献   

17.
杨俊杰 《神州》2012,(34):249
家谱档案是中国原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家谱档案工作包含对家谱档案的征集、保存、管理和利用等各个方面,其中又涉及到数字化管理和新媒体传播等多种新型管理模式。当前,中国家谱档案领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家谱档案的征集方面,对其的利用工作开展不足且手段有限。本课题以上海市"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家谱档案领域的工作现状,对其改善和完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葉叶琴(1908年~),女,字静友,1908年出生于嘉鱼县龙口镇老湾街(今属洪湖市老湾乡北河村),自幼名琴。民国时期,她开女子在娘家立门立户载入谱谍之先河,将姓名第一字用繁体字"葉",第二字用简体字"叶",取谱名"葉叶琴"载入家谱。此名沿用至今。葉叶琴是清华大学首届招收并毕业的11名女生之一。曾任清华大学政治研究院研究员、清华政治学会第五届讲演股职员、金陵大学教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航空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清代以来徽州家族的自然裂变,主要表现在家族内房户规模和外迁范围的扩大,给徽州家族家谱修纂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家谱内容的扩容,大宗家谱的盛行和清代以来乾嘉学派的影响更是增大了徽州家族家谱的编纂难度。面对复杂的修谱环境,清代以来的徽州家族适时作出改变,在家谱修纂过程中增加必要的纂修和辅助人员。与此同时,纂修家谱的费用不断攀升,也促使徽州家族加强对修谱资金的管理。在这些背景影响下,徽州家族逐步采取了谱局这一族内集体修纂家谱的新形式。通过对其管理模式的研究,能够从另一角度管窥清代以来徽州家谱文本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家族的遥想     
去岁以来,每每回家,父亲总要说起重修家谱之事。从壬午年正月始,本家长辈全红爷、考才爷以及家父几位,组成了一个家谱整理审议机构,着手编修南申村段氏家谱,而提议和组织者是增亨叔。斗转星移,一年过去,一本打印的段氏家谱初稿摆在了面前。回首几位长辈所做的浩繁事务,我感动不已;翻阅已见雏形的段氏家谱,我浮想联翩。我拜访了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吉先生,他讲述了山西段氏的源流,但说没有现成的家谱资料。我搜索了互联网,家谱资料浩如烟海,可没有南申村段氏的蛛丝马迹。然而就是这番拜访、搜索,我对段氏家族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