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瞒产私分现象。从表面上看,瞒产私分是"损公利私",但它的存续却有深厚的社会根源:是农民为解决饥饱问题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和平抗争;是农民在国家征购任务过重、"剪刀差"过大的条件下,维护个人利益的变通。农民的瞒产私分不仅改变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内在结构,而且成为推动人民公社制度变迁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强调社会型企业,至少可以强化"公利"的概念。那些轰轰烈烈赚了大钱还不给民工发工资的企业、那些想尽办法政商一体破坏公平竞争原则的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矛盾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论家、启蒙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于梁启超的"善变",如果不认真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其一贯主张,就会造成对他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之"六力",读后让人对梁任公的佩服真不外三个字:了不起!梁启超是一代文化巨星、学术巨人,一生著作等身,因其数量多,且所涉学问门类广,同辈人称梁启超为"无所不通的杂家",郑振铎则戏称为"广零散"。梁漱溟评价梁启超则认为,梁启超学术上的成就,量过于质;但他  相似文献   

5.
尹洁 《环球人物》2013,(25):78-80
"读懂梁启超,就能读懂近代中国。"这是文学评论家、近代史研究者解玺璋的看法。他用4年时间写完的《梁启超传》被认为是梁启超辞世80多年来最为详尽、客观的传记。这部作品分上下两部,70多万字,呈现出了梁启超生前的种种是非曲直,折射出这位"饮冰室主人"身处的时代漩涡、风云底色。9月7日,初秋的北京,  相似文献   

6.
管林 《岭南文史》2010,(1):34-36
<正>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的梁启超,一生活动众多,著作等身,在近代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方面都起着重大的历史作用,影响了辛亥、"五四"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正是梁启超最为灿烂的时光,其在日本横滨主编的《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已在国人面前尽显其"舆论骄子"、"宣传界执牛耳者"、"天纵文豪"的丰姿。梁启超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民时代",时当而立之年。很多知识青年都把梁启超奉为导师而敬仰和崇拜,胡适便是其中最为典  相似文献   

8.
贵州人谈起梁启超,都津津乐道地说他是贵州的女婿,至于其他则不甚关心。实际上,李端棻和梁启超都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李端棻识拔梁启超是戊戌变法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只不过长期以来未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已。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梁启超发挥着承前启后的典范作用。1902年,他提出了"孔北老南"说。这一说法是梁启超在新民意识主导下突破儒家中心主义的学术产物。在建立此说的过程中,梁启超一方面借助了晚清时期康有为的经今文学说,另一方面汲取了日本学术界的地理学理论与汉学资源。该说提出后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回响,具有长远的学术史意义:它是"新史学"理念的实践,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特性,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社会科学化进程;同时,它置孔子和诸子于平等的位置,具有学术平等的眼光,促进了诸子学摆脱经学的束缚。在此意义上,该说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佚札的发现梁启超的翰札,自《梁启超全集》及《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出版以后,续有新资料面世,1迄今尚未有完整的汇辑本。就目前已刊布梁启超书信的情况来看,大多属民国时期所作,而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的翰札往来,却鲜有新材料的发见。笔者在从事日本"大隈文书"档案编目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其中有编号"イ14 B0351"的装裱函札一轴,共裱书信六通,其中有四通为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避难日本时致大隈重信之函,前两通尚存有信封。诸札为《梁  相似文献   

11.
宋学勤 《史学月刊》2007,(12):95-101
对"群学"的最初认识,使梁启超认识到"合群立会"的重要性,"合群立会"的政治理念促使他去"新"史学;对社会学理念的吸纳而使他确立了"进化史观",进化史观的确立,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梁启超晚年专意于学术后,他的社会学的治史视野又得到充分体现,以至当今学者论断,梁启超开启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魏万磊 《安徽史学》2017,(6):86-93,125
梁启超积极应和一战后反省现代性思潮,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撰述了一系列中国学术思想史论著,对儒学史与儒学进行重构诠释,从中可以窥见梁启超的思想意图和他所要建构的"新文化"建设方案。梁启超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以清学的科学精神及方法将儒学的基本性质重新定义为"科学的情感哲学",重构儒学的思想系谱,对自先秦到晚明清初儒家义理体系进行了提炼,以阳明学的"事上磨练"作为这种"新道学"的习得途径,在此基础上与西方自然科学化合成"新文化",融合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梁启超用来建构"科学的情感哲学"的思想人物,基本与胡适相同,但归结出很不同的思想路线、旨归。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贡献,他的一生享有许多美誉,本文仅有感于"近代精神之父"这一称号,对梁启超的史学精神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包括本人在内的历史研究者对蔡锷生平事迹的介绍,有个毫无例外的共识,即都说他1900年留学日本期间,曾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经查,学术界这一共识,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其实,梁启超此文所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他不过是在当时人们对"护国英雄"蔡锷的尊崇和景仰的社会大环境下,为给蔡的早期生平增添一个不大不小的亮点,并借此展现一下自己在自立军"勤王"起义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以博得更多的"点赞",而有意编造的一个"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的美丽故事而已。  相似文献   

15.
自1879年今义的"共和"进入汉语世界,到戊戌变法失败之前,中国人"共和"的观念只是零星和片断的,所指能指因人而异。与通常认为梁启超反对"共和"的认识相反,今义"共和"学说以及相关观念的引进,共和思潮的初步涌现并产生广泛影响,正是由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等人不顾康有为的高压,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为依托,进行坚持不懈的宣传的结果。可是,正当共和思潮勃发之际,中国新党和海外华人内斗的现实、美洲共和制各国的弊病、列强争霸的大势以及重新解读相关学理等因素交相作用,从新大陆东归的梁启超却宣布告别共和,一步退至开明专制。梁启超虽然失去共和先驱的历史地位,但其对于青年的鼓动激励仍然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6.
事记     
《神州》2008,(6):16-18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毁鸦片.经22天方销完.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1901年6月7日《清议报》刊登了梁启超的一篇《立宪法议》的文章.梁启超在这里头一次提出了"预备立宪"这个主张,从此,康有为,梁启超一派政治活动的主要口号,由"尊皇"、"剿匪勤王"转为争取实现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章太炎论述清代经学流派,以常州今文学派与吴派、皖派并列。章太炎宗古文,与梁启超不同,但双方也有共同点。梁启超、章太炎在1902年论修史,谈学派,互相商榷,因为都想从中国历史中寻找救国之路。即使政见不同,也会"不及择音";即使批判学术,还注意"攻击政党"。1902年以后,随着革命、改良的分野,情况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研究的新成果──简评耿云志、崔志海著《梁启超》朱文华梁启超无疑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至于他的思想言论,更是广泛地施影响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各个领域。由此可以说,一部近代中国史和中...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其一生政治思想的起点,而对其维新思想渊源的探究,能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梁启超维新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原因,探究本源,是我们理解梁启超一生思想的重要基础。本文力图从社会背景、传统儒家教育及其师从康有为后思想的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梁启超被誉为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术家。自从20个世纪9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不断深入,已取得丰硕成果,且有突破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梁启超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晚年政治活动、文化思想等方面。~([1])但同时,梁启超也是一位近代地理学的引入者和倡导者,被誉为近代的地理史学专家。~([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生于同治十二年(1872)广东省新会县熊(音同泥)子乡茶坑村,卒于民国8年(1929)。他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