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氏族是我国古代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从形成、内迁、建国到最后融入汉族,经历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发展过程.其民族意识也经历了形成、嬗变到融合的过程.本文试分析氏人民族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其民族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其聚落形态与民居形式,具有自成一格的特点。中对此作了考察与探析。  相似文献   

3.
常清明 《旅游》2003,(11):28-31
氐族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就有大量的氐人活动,魏晋时,氐族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曾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国,一度统治西北。两晋时,氐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维持着这种昌盛和繁荣。后来,在西部各民族连年的征战中,氐族逐渐走向了衰落,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以后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便很难找到氐族的踪影了。  相似文献   

4.
王俊峰 《沧桑》2009,(4):6-8,45
羌人和氐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神秘的族群,甘肃陇南曾是其主要聚居地和活动区域。羌氐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族群一道在陇南文明史上写下了多姿多彩的优美篇章。秦厉共公时兴起的爰剑部的一支“参狼种武都羌”,在岷江、白龙江、白水江一带生息、繁衍,强盛时人口有数万之众,南北朝时期,宕昌羌、邓至羌等相继兴起,均“受南北两朝封爵”。公元前111年,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后又设陇西郡、阴平郡、广汉郡、蜀郡等,并置十三氐道,这些郡、县(道)所辖范围就包括今陇南市及其周边地区。西晋至南北朝时,聚居陇南的氐人杨氏建立霸业,它与中原汉民族政权时而依附、时而抗衡,共传衍284年。陇南羌人和氐人虽然随着历史的风尘渐渐远去,但在藏、汉及其他民族的生活中至今仍依稀可见其神秘的踪影。  相似文献   

5.
本对建立前燕、后燕、南燕政权的慕容鲜卑和建立前秦的氐族的教育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两族统治都十分注重推广儒学教育,但慕容鲜卑的教育政策重上而轻下,受门阀士族制度影响较大;氐族则是重视社会普及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进入统治层的汉人的社会背景不同、统治的儒学水平及社会安定程度不同等。  相似文献   

6.
7.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罗召开关于古埃及居民的研讨大会,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就古埃及居民的种族、人口、语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尽管各家的观点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但是与会学者有一个共识:古埃及人不属于同一个种族,南方古埃及人的皮肤要黑一些,北方古埃及人的皮肤要白一些。的确,在埃及文明的辉煌时期——法老埃及时期,埃及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先后有亚洲人、努比亚人(Nubian)、利比亚人、希伯来人到达埃及。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社会里,古埃及人是如何认同于本民族的?是如何看待其他民族的?又是怎样将本民族与他民族区分开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疆考古出土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记述该地区青铜时代诸文化类型所受甘青地区羌文化的影响,及早期铁器时代(西汉以前包括汉)氐羌遗存的发展状况,并进而说明造成氐羌遗存在早期铁器时代得以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田美丽 《满族研究》2006,(2):106-111
满族作家老舍创作中往往刻意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张扬爱国主义主题,与此同时,他运用多种方式为自己、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进行辩护。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以阶级身份替代民族身份,达到与主流意识的和谐;从文化的角度来写国人,传递国家意识,稀释民族负罪感;借助描绘回民传达民族团结观念。老舍表达民族意识的独特方式与满族特定历史时期的公众形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意识与民族心理素质的关系,即既不等同也不包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同时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凸显其主次地位。此外,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并且以图表的形式概括了民族意识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相信这对于进一步理解斯大林提出的民族概念将具有启示作用,且也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概念。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满族作家佟希仁已经出版了多部儿童散文集及散文诗集。佟希仁的创作心态干净而淳朴,他的创作就是为了给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他的作品婉约而精湛地传达出他对民族新一代的关注,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相似文献   

12.
13.
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热潮,各地的大中学生都汇入到这一运动中.本文以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运动为个案,考察学生与校方的冲突与互动调适,以及教会学校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  相似文献   

14.
闫璘  徐红梅 《丝绸之路》2009,(12):21-24
本文通过对宗日文化石棺葬的浅显认识,初步探讨了宗日文化石棺葬发现的意义及其族属问题,认为宗日遗址石棺葬的创造者是羌人。  相似文献   

15.
朱庆跃 《安徽史学》2022,(6):161-168
抗战时期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着力加强对民众民族意识的培育与行为引领。以党所领导和创建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例,这种实践表现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以激发民众的民族危机感、反击奴化等错误思想以培育民众正确的民族认同观、宣传历史和现实中的榜样典型以提升民众的民族自信心、重塑民族文化灵魂以凝聚民众的民族向心性、注重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以增强对民众的民族吸引力等方面。实践的展开,促进了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正式形成,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苏联成立后,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有了较大发展,并且具有非本土俄罗斯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本土多、俄罗斯族女性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男性多、族际婚姻的稳固性程度不高、混合家庭的后代一般选择俄罗斯族为其族属等主要特点。俄罗斯人的族际婚姻不仅扩大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在其他民族中的传播,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对美洲三百多年的殖民征服与统治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与苦难。期间,印第安人的境遇虽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嬗变历程,但其表面上的“改善”,并未从根夯上改变印第安民族长期遭受剥削、压迫的历史命运。因而也就解释了印第安人作为早期拉美独立运动主力之一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8.
西班牙对美洲三百多年的殖民征服与统治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与苦难。期间,印第安人的境遇虽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嬗变历程,但其表面上的"改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印第安民族长期遭受剥削、压迫的历史命运。因而也就解释了印第安人作为早期拉美独立运动主力之一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9.
1986年7月,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有了重大发现。这就是后来的三星堆一、二号埋藏坑,两坑均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物,时间断定为距今3100年到3200年间。其中出土的青铜人面塑像及青铜祭祀面具均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面“目纵”。与其他地方的出土青铜器有极大的不同,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是这些青铜器所代表的三星堆文化的主人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纵目”的共同特征?“纵目人”的遗族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答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乡及周边的白马人的生理及文化上的“纵目”特征进行调查及研究。以此破解三星堆“纵目”之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梳理汉文及伊朗、法国等翻译资料中有关塞尔柱人起源的资料的基础上,就塞尔柱人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考证,并提出了自己有关塞尔柱人族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