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时的日本宪兵队特高课和内务省特高课都是日本天皇制政府的忠实鹰犬,前者负责日本外事和日军思想工作,在中国、朝鲜、东南亚各地破坏抗日组织和共产党等进步组织,不择手段地搜集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双手沾满了亚洲各国人民的鲜血,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带来极大危害。后者主要负责日本国内事务,残酷镇压社会主义运动和民主主义运动,强制日本国民无条件服从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侵略政策。二战后,前者大部分被处决,后者虽一度被解除公职,但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摇身一变成为国会议员和政要。其后人在政界、财界和地方担任要职,继承和发展了他们扭曲的历史观,为日本军队和宪兵特高课翻案,是当今日本右翼思潮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试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是日本的痼疾,对之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日本的政治状况。本文分五个阶段对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演变过程作了叙述,并对各个阶段的右翼势力活动特点进行了总结。就战后右翼势力总的特点.本文认为:从右翼的行动上看,它具有极强的暴力色彩;从右翼的机能来看,它以暴力扼制了国民的言论自由;从思想主张上看,右翼的国家主义思潮不断强化。最后.本文对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存在的原因作了分析,并且把重点置于右翼存在的社会基础上,这就是:日本人的战争认识成为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国家主义思潮的深厚土壤;天皇制依然是右翼的精神支柱,并且天皇制受到大多数国民的拥护。  相似文献   

3.
杨秀云 《沧桑》2010,(5):114-115
二战结束之际,日本保留天皇和天皇制的有条件投降阴谋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是蒋介石出于与中国共产党争夺统治权的需要,主张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二是美国为了减少美军伤亡和独占日本而有意为之;三是日本负隅顽抗,顽固坚持天皇和天皇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日本天皇权力及其经济地位的关系演变。在日本历史上,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和现代天皇制三个阶段。在古代天皇制初期,土地国有制的确立和班田制的实施奠定了天皇专制的物质基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进入近代天皇制阶段阶段。天皇成为最大的资本家和地主,成为日本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是日本最高统治者。二战后,皇室财产大大缩减,天皇至高无上的经济地位被剥夺,天皇成为日本国家的象征。日本进入现代天皇制时期。  相似文献   

5.
战后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从历史教科书人手,在思想教育领域不断进行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活动,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出现的要求"修正教育基本法"、强调"爱国心"教育、颂扬战争中推崇的日本天皇制的"教育敕语"等现象,表明日本右翼势力试图在教育领域重回到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国家主义教育的老路上去.近代日本国民的教育是以"教育敕语"为核心的天皇制教育.战争期间的"忠君爱国"思想的毒素在战后日本社会和日本国民思想中并没有彻底肃清,而右翼势力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对日本国民教育是极其危险有害的.日本国民历史教育的现状及今后走什么样的道路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富苏峰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其思想体系完整地显示了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发展过程。他早期主张主权在民,与日本社会现实不符,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改变主张,狂热鼓吹以皇室为中心对外侵略,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极大伤害。皇室中心主义是包含家国同构、忠君爱国、神国思想和武士道等在内的天皇专制国体思想,其实质是内行尊皇之“王道”,外行霸道,继承和发展了唯心主义的皇国史观,对当今日本右翼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曲梦晨 《史学集刊》2017,(5):118-128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建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中,天皇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时,美国便已确定对战后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天皇制问题则以其重要性成为对日改造政策中的重要一环。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战后天皇制问题的观点可分为两种:日本派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强调保留天皇对促成投降和占领改造的重要性,主张战后暂时保留天皇并利用天皇部分权力进行占领改造工作;而强硬派则从长期利益的角度,强调天皇的战争责任及其同军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危害性,主张战后不利用并废除天皇制。美国确立的战后天皇制政策最终将两派观点相结合,既采纳了日本派暂时保留和利用天皇制的意见,更体现了强硬派所主张的削弱天皇制影响的主张,并在战后改造中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修宪”思潮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刘杰“修宪”是近年来日本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当前的活动及其走向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对“修宪”问题的由来、动因及前景问题作一扼要考察和探讨。历史与现实日本在本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向天皇制...  相似文献   

9.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建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中,天皇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时,美国便已确定对战后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天皇制问题则以其重要性成为对日改造政策中的重要一环。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战后天皇制问题的观点可分为两种:日本派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强调保留天皇对促成投降和占领改造的重要性,主张战后暂时保留天皇并利用天皇部分权力进行占领改造工作;而强硬派则从长期利益的角度,强调天皇的战争责任及其同军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危害性,主张战后不利用并废除天皇制。美国确立的战后天皇制政策最终将两派观点相结合,既采纳了日本派暂时保留和利用天皇制的意见,更体现了强硬派所主张的削弱天皇制影响的主张,并在战后改造中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陈奉林 《史学集刊》2003,4(4):77-83
战后日本天皇制的保留,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的。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期间对日本天皇制所持的保留态度极为重要,影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此问题上的决策;正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天皇制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故而《开罗宣言》没有涉及日本的国体问题,为后来天皇制的保留提供了一个存在的基础。当然,美国出于自身战时与战后的需要,特别强调一个完整、统一的日本对它在亚洲战略的重要性,在日本天皇制的保留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李晔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对中国的钓鱼岛存有野心。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同意将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然而事实上,自二战后以来...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启动于圣德太子改革,初步形成(模型化)于孝德天皇与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时期,制度化于大化改新矛盾积累导致的“壬申之乱”后的天武天皇及其继任者持统、文武、元明天皇时期,中间走过了百年左右的曲折历程。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壬申之乱”是日本古代天皇制形成的三部曲。从政治结构上看,古代天皇制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它是中国式皇帝制与日本祭祀制的统一。古代天皇制特殊的政治结构对后来的日本政治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右翼势力研究拟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本文是关于右翼势力研究的课题意向。其主旨在于研究日本右翼势力的社会历史渊源 ;法西斯右派势力在历史上与日本国家军国主义化和侵略战争的关系及其与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承传关系。课题重点是通过对右翼势力历史及其主要活动系统的理论分析 ,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 ,企图使日本背离战后和平发展道路给日本与亚洲国家关系和国际和平发展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盛邦和 《历史研究》2005,(3):129-144
纵观日本亚洲主义的源流与异变,可以了解其如何从早期“兴亚”论经“国粹”论至后期“大亚细亚主义”、“东亚同文”论与“大东亚共荣圈”论,步步走向侵略主义的结局。萌生于19世纪中叶的日本亚洲主义具有其早期形态,原是一个多翼并存的思潮。分析这个思潮的早期形态如何演化异变,其中最反动的一翼如何加速膨胀,由此探析日本右翼思潮源生与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人们对其做更清晰的剖析与更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翼势力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一个“老资格”的活跃角色,日本100多年来的几乎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都有他们或明或暗的身影。因此,考察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对于我们认识时至今日仍猖狂活动的日本右翼势力及其对于日本政治外交和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①。本文拟对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败降过程中维护天皇制的活动徐康明天皇制是日本独特的国家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长达62年的昭和年间(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其动荡的激烈和变化的深刻,是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  相似文献   

17.
藤尾正行因在高中历史教科书问题上,顽固坚持为军国主义侵略行为辩护立场,而终于被中曾根首相免去文部省大臣职务。此次事件,应被视为日本国內进步势力及亚洲各国人民,同日本右翼势力及思潮斗争的又一表现,所以自然引起向往和平与进步的人们的普遍注目。  相似文献   

18.
近代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革命后,在世界资本主义重围压迫下,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洲仅有的一个成功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形成的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权,它一面代表着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对内压迫人民,对外推行军国主义扩张侵略政策;另一面,又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跨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行列。正因如此,近代日本天皇制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武寅 《历史研究》2012,(3):96-110,191
日本天皇制起源于日本古代社会,在经历了种种变迁之后,逐渐形成了三大基本要素。一是皇统谱所代表的皇位继承制度,它保证了皇位传承的家族唯一性;二是等级身份秩序,它保证了天皇的至高无上性;三是神化,它保证了天皇的绝对性。由这三大要素造就的天皇,成为日本政治文化的类图腾,天皇制也因之而成为日本政治制度的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天皇制的政治三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天皇制的性质问题,是日本近代史研究中长期争论的重大课题。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试图按控制论、系统论关于事物的结构决定其特性的观点,分析近代天皇制的政治结构,进而说明近代天皇制是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制,或简称封建资产阶级君主制的基本根据。 近代天皇制的政治结构可概括如下:核心是天皇,围绕天皇的中心部分是元老、枢密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