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夏 《南方文物》2003,(4):112-114
名列野唐宋八大家冶的曾巩袁遐迩闻名袁妇孺皆知遥然而袁千百年来袁人们谈论的多是其文学成就袁而对其史学思想则少有论及遥殊不知袁曾巩不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袁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遥本文拟就有关史料袁对曾巩的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略作探讨遥一尧经世致用思想曾巩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袁经世致用遥他在叶南齐书目录序曳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院野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冶袁适天下之用是曾巩史学工作的出发点遥曾巩的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院一是详述史事袁以法后世遥在曾巩的史论作品中袁包含着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张舜徽先生早年治学,循着清人"由小学入经学"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后,在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他实事求是,在以阶级分析学说研究古文字、考证劳动人民史事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其经世致用思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理学经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吸收,对近代湖湘学派中“经世致用”思想的弘扬和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发扬,使他最终完成了由中国传统文化观向近代文化观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徐国利 《史学月刊》2022,(4):103-115
民国时期顾颉刚的学术价值观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向,与传统经世致用观有较复杂的离合关系,在中国现代史家中最具典型性。顾颉刚早年接受传统经世观和梁启超等今文家的经世思想,赋予经世致用论诸多新内涵;后受章太炎等古文家学术价值观影响,主张为学只当求真而不问致用,其学术价值观具有二元性。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接受实用主义价值观,既强调学术旨在求真而非致用,主张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又认为学术有间接之用和无用之用,对史学的社会功用多有阐述。三四十年代,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使顾颉刚回归经世致用之学,他致力边疆史地研究和大众文化普及,以服务救亡图存的抗日大业。可见,顾颉刚不同时期对传统经世致用观,或是继承中有批判,或是批判中有继承,却始终没有悖离它。究其根源,在于儒家经国济世传统和实践理性精神在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历史阐释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伟  赵兴胜 《史学理论研究》2023,(2):147-156+160
发扬中国史学特别是近现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既要重视一般理论的探讨,更要重视史学家个体经验的发掘整理,以资示范与引导。郑天挺的经验就是很好的案例。他的经世致用思想与实践具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等特点:他“观世”以国计与民生为重,“顺世”以历史大势为依归,“入世”以善作致用之学、善用忠恕之道、善谋民生之需、善于学以致用为特点。郑天挺的经验说明,学术成果需要走出书斋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个人学术成就固然重要,经世致用追求下的公共贡献同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请推广学校折》中指出了封建教育的弊端,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案,以培养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的经世致用人才。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初期,学术界对包世臣的思想曾有过讨论。然而,探讨包世臣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揭示其思想发展所经历的几次飞跃,这不仅有助于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且有益于认识当时立志救世的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在鸦片战争前夜,包世臣作为知识界率先走这条道路的代表,他上承顾炎武,下启龚自珍、魏源,实为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先驱人物。一、走经世致用道路的抉择乾隆四十年(1775年),包世臣出生在安徽径县农村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天资聪颖,家教良好,少年时在乡里便颇有名声。由于家境困窘,彭世臣年幼失学,靠四处借书阅读。后来回忆…  相似文献   

8.
试论章学诚的社会政治思想叶建华章学诚(1738-1801)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文史学家,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他力主经世致用之学,密切关注现实社会和时事政治,并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发展和政治改革主张。其社会政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尼尔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自由主义教育家,他秉承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他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爱是他教育的最高理念;追求幸福是他教育的目标;自由和自然发展是他主张的教育原则;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情感与理智等等。他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思想与同时代许多人物比起来都要进步。在晚清统治相当危急、国家民族面临着巨大危急时,经世致用思潮影响了很多人,林则徐则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尝试通过和以往所不同的角度去看西方的世界,并开始积极思考如何救国救民。林则徐关注现实,注重实效性,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改变自己,开启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大门。他做的这些事情有着明确的目的与功利性,也即是壮大自己而"制夷",并在"制夷"过程中让中华民族能振兴富强。本文从佛学角度对林则徐的经世致用思想进行分析,介绍了林则徐身上佛学思想的体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的内涵,并就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再论魏源——兼评《魏源,尘梦醒否?》李瑚魏源(1794—1857),是清朝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更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现在还认为,他是最早具有近代意识的民族觉醒的代表,中国近代爱国思潮的开创者。他在从经世致用,改革弊政,到睁开眼睛看世界,到向西方学...  相似文献   

12.
邵鸿烈 《古今谈》2007,(2):29-32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只有极个别以地域命名的、具有学术性质的区域思想文化形态,“浙学”便是其中之一。 “浙学”是以事功和功利为核心,主张农商皆本、农商俱利的经世致用之学。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农商皆本”、“农商俱利”、“经世致用”同儒家思想体系和治国理念的核心“重农抑商”、“重义轻利”有巨大差异甚至对立性。  相似文献   

13.
永嘉事功学派是南宋浙东史学的重要分支 ,在史学思想上具有经世致用、经史并重、求真务实等基本特征 ,对当时以及后世史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标志着陈垣先生学术思想的升华,是他在抗战时期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民族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史学长久形成的经世致用史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继承和发展。1943年的《现在中国史之作法》这则史料字数总计不过百,却立意高远,清晰而准确地记录了陈垣先生"提倡有意义之史学"的思想,体现了他时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把学术与民族精神和国家现代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更高学术追求,具有超前性。  相似文献   

15.
“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儒学,也自然有影响各时代儒学发展的独特人物。在晚清,张之洞与儒学很有关系。虽然他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成绩微不足道,但凭借其在政治上和文教事业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儒学的独特关怀,其有关的思想和活动却对儒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考察他这方面的思想和活动,对认识晚清儒学及张之洞本人,都是很有意义的。一、“通经致用”与儒学自振“通经致用”或“经世致用”思想渊源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由于挟“坚船利炮”而来的列强入侵和与之相伴随的“异教”渗透,造成王朝…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4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沧桑巨变,直接推动了史学由古代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即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从“资治”到“救国”,从着眼于王朝治乱兴衰到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之经世致用的宗旨和参照系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对整个19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嘉道之际始,晚清士风渐变。乾嘉诸儒“饾饤琐碎”近百年后,经世致用思潮蓬蓬然而起,促成了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丕变。 曾国藩由“时文贴括之学”取科名,呼吸于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想丕变之时。他出自湖湘而受湖湘学人风气的陶铸,矜矜然以  相似文献   

18.
贵州历史名人郑珍并不是一个只知穷经吟咏的士人,他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他的《樗茧谱》就是农业科学方面的专著。他生长在山区,比一般当时的士人早就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开荒破坏植被的危害性,他有《黎平木赠胡生子何长新》:  相似文献   

19.
《钟山风雨》2014,(4):F0002-F0002
黄云眉(1898~1977)著名历史学家。原名錾鳞,字子亭,号半坡。他对《明史》的系统考证、对清初大儒全祖望的深入研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黄云眉12岁开蒙,只读了两年私塾,受过3年的小学教育,取得如此成就完全是自学成才。黄云眉治学严谨、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不仅在史学方面成果斐然,在文学、音韵训诂、版本目录、书法艺术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20.
拙作《试析卢梭的教育思想》发表以后,我总觉得该文在阐述卢梭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时,没有能讲到他那种可以称为综合技术教育的思想,是一个不足。在我国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研究一下卢梭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加强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的卢梭教育思想研究者,对卢梭是不是有综合技术教育思想,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卢梭完全不可能有这种思想,因为在卢梭的时代还不存在产生这种思想的物质基础。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卢梭意识到了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就存在有这种因素。我同意后一种说法,所以根据我再一次学习《爱弥儿》的一点粗浅体会,对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