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婷 《攀登》2012,(5):115-118
青藏铁路从建设施工到运营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益尝试。以生态文化引领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制度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主导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特色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之路都是全面实施绿色天路工程,建设世界一流高原生态环保铁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民族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文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构建了社区增权、居民公平感知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持关系的概念模型.以新疆喀纳斯社区的3个民族村落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收集363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增权正向影响公平感知和可持续发展支持,社区增权是实现旅游公平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公平感知在社区增权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间起中介作用,公平法则是居民参与旅游交换的内在机制;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居民可持续发展支持.研究发展了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理论框架,为实现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3.
类哲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黎明 《攀登》2000,(3):31-34
类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两种思潮,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类哲学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丰富、滋养着类哲学。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符合21世纪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自组织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系统自组织理论,初步地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性质:一是可持续发展从萌芽到理论的逐步产生和完善是科学发现的自组织过程;二是对人地复杂巨系统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人类基于自组织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厚的自组织理论基础,既是人类认识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正确实践选择,由此人类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自组织规律,科学安排自身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勇 《攀登》2013,(3):88-91
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子系统之间的良性耦合,而确保耦合后系统运行顺畅,效益增加等目标实现又需要合理构建耦舍机制。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在系统耦合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理论和耦合机制构建内容包括耦合方式选择、耦合载体选择和耦合控制等,以提高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质量和运行效率,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洪波 《攀登》2007,26(6):68-71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但其作为一种系统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本文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演变过程,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人类才能迎来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理论的认识与深入研究,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就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刘蔚 《攀登》2005,24(2):75-76
本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从用地功能组织、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公众需求等方面对西宁市化工园区规划进行分析,指出无论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还是进行城市新区或城市开发区的规划,都.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对可持续发展与城乡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健 《人文地理》1999,14(3):31-35
一定区域内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及城乡关系的合理演进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本文从逻辑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城市内涵发展和乡村生存与有序发展模式,尤其强调指出:扩展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探寻新的城市发展理论是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模式不适于贫困乡村及一般乡村的发展。对城乡关系的演进,从演进态势、促进其合理演进的契合点及营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关系网络角度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揭示城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力求对新形势下区域整体合理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四维目标模式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桂华 《人文地理》2005,20(5):74-77
本文从理论上探索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系列问题,基于"生态旅游四体系统"理论,构建了理想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四维目标模式",论述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于生态旅游的多主体受益者。根据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内涵的多维性、状态的差异性、受益者的多主体性的特点,应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得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其多目标、多受益主体的和谐共生的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旅游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直接威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来探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放方式和营销策略,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地系统演化及人地关系理论进展初探——一个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宝 《人文地理》1999,14(Z1):68-71
文章通过对人地关系系统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目前人地关系系统的核心内容,并得出可持续发展论是到目前为止人地关系论发展的最高形式的结论。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中国人文生态特点并分析中国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新道路,及在城市化新道路中所采取的措施,促使“人口—城市化—资源与环境”这一人文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鹏  王新文 《丝绸之路》2010,(24):101-106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大明宫遗址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遗址,也是丝绸之路跨国申遗的龙头项目和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新探索。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大明宫遗址公园遗产旅游是当前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哲学、规划、管理三个层面讨论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洪波 《沧桑》2010,(3):169-170,177
基于知识的数字图书馆DRS,是以数字图书馆为平台的第二代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DRS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包括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供求理论、知识"金字塔"模型、组织表现理论、知识资本理论、组织适应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DRS中知识管理理论是研究DRS价值及其创新机制、评价DRS复杂信息系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物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如保护修复技术和材料对文物造成新的破坏,修复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及产生废弃物,公众参与和监督不足等。这些问题日益凸显,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文物保护修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文物,实现文化传承,也是实践绿色发展、推进文明生态建设的应有之义。本研究拟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文物保护修复存在的不可持续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文物保护修复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基于此,本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文物保护修复领域,通过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推动文物保护修复在材料技术使用、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更好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也将促进文化生态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人类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出切实的努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观念的创新为基本前提。这种创新以自然现、实践观、进步观的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现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一、人类自然观的创新:人与自然共生可以说,确立人与自然共生态势,克服人与自然的分离、对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因而,论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反思人类存在的自然基础,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亦…  相似文献   

18.
汪元平 《神州》2012,(11):232+234-232,234
高校理论学习社团作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从健全会员选拔机制;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弘扬主旋律教育,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等方面着手,推进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城市在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循环经济理论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以唐山市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途径为例证,提出倡导与环境和谐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探寻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吴焕新 《攀登》2006,25(6):92-9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和区域人口转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理论及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现代发展历程和特征;从资源环境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方面,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应遵循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应全面深刻认识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特征,加强循环经济“三大体系”建设,以全面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