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51,(7)
一、引言中國文化藝術,都是由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勞力和智慧創造出來的,有過悠久的歷史。但其發展原因,一部份是人民大衆因為自己的需要而創造,而其他一部份,却是建築在統治階級剝削人民勞動的基礎上。所以,目前首要的任務,是如何有組織地、科学地把這些文化藝術遺產加以調查、保存、搜  相似文献   

2.
過去發現的古建築,大都是屬於:宮殿衙署、壇廟寺觀、陵墓碑碣、橋樑牌坊等類,關於民間住宅的古建築很少發現。這次皖南歙縣發現的幾處古建築,經劉敦楨先生勘察建自明代,在時代方面說,雖然不及傳說為唐宋那麼古遠,但這些都是民間建築,是研究當時地方社會和民間生活的重要資料。並且從這些保留下來的民間建築的精美形制和手法上,更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創作的普遍性與多樣性,所以是很有價值的。類似的情况,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或有存在,希望各地方的有關部門,能引起注意,並進行調查和保護。本文是劉敦楨先生致鄭振鐸、王冶秋兩局長函,經編者根據原函摘寫的,應併註明。  相似文献   

3.
解放三年以來,中國人民已經建造了面積達幾千萬平方公尺的房屋,其規模之大,是我們建築工作者所從來未曾經歷過的。我們因為缺乏經驗,在設計方面犯了不少錯誤——主要是設計思想上的錯誤,這不能不給建築工作以不利影響。中國過去絕大多數的建築師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其中大多數是從美國學得建築技術的。在學校畢業之後,我們蝟集在南京、上海、重慶、昆明;服務的對象只是些官僚、軍閥、買辦、地主;所設計的都是少數個別的‘洋房’。我們每人都想出奇制勝,標新立异,趕時髦,賽‘摩  相似文献   

4.
一向在西伯利亞從事考古工作的蘇聯專家吉謝列夫來到中國後,當他在安陽一帶親身見到豐富和完整的兩三千年前地下埋藏時,曾羡慕的說:"如果能給我一小地段來發掘,将是何等興奮的事!" 中國人民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有着勤勞與智慧的遠代祖先。因此,我們有着豐富的地下‘財富’,供今日發掘、研究。可以解决許多歷史上懸而未决的問題,另外可以從多方面認識我們光榮和偉大的祖國。中國的考古工作者一直是孜孜不倦的進行這份工作的,雖然在解放之前,反動統治者並不重視考古工作,但是,由於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經獲得過輝煌的成績,可惜的是反動統治者對歷史文物,不是把它當成個人財務來私相授受,便是聽任不法商人和帝國主義文化間諜份子公然買賣而流落海外。  相似文献   

5.
漫談雕塑     
很多年來在作建築調查的工作中,經常接觸到雕塑作品,為時既久,自然生出愛憎,自己習以為常,也未去鑽研探討,深入研究。近來在工作中常和同志們討論到這些問題,感覺到有把積在心中的個人愛憎寫出來的必要,假如能由此引起更廣泛的討論,以得出一個對我國雕塑發展有系統的結論,那就更是所希望的了。但有幾點要聲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永 《中华文史论丛》2015,(2):181-204,395,396
傳統史料皆言唐太宗出於爲太上皇李淵修建避暑清宮之目的而修建大明宮。古人雖已對此有所質疑,但未深入挖掘太宗興建大明宮的真實動機。考察唐初政治鬥爭即可發現,以建築空間作爲平衡政治勢力、進行政治鬥爭的工具,爲建唐以來帝王的政治傳統。唐高祖即曾利用太極宮平衡諸子勢力,緩和諸子間的政治衝突,並以調整宮城佈局的方式對時爲秦王之李世民實行打壓。大明宮即是唐太宗即位後遵循這一傳統方式,作爲還擊手段,出於排擠打壓太上皇之目的而修建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將昭陵這座建築作爲一部"文本"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解讀,主要循三個角度展開:其一,將昭陵置於特定時空語境中進行個案考察;其二,將昭陵作爲一個視覺的、物質的、整體的景觀進行解讀;其三,回到初唐的政治環境和時代脈絡,體察當時的政治訴求與意識形態及其與昭陵營造之間的關係。本文通過具體分析揭示出,昭陵的空間規劃與建築布局展現爲清晰的時間性敍事,以視覺語言完成了墓主由秦王到太宗、由天子到皇帝·天可汗,唐朝由李唐一家到大唐帝國、由關隴集團到天下大統的一系列轉變。可以説,昭陵以具體的物質形式强化了當時的權力觀念,也見證了貞觀王朝的政治秩序以及七世紀初唐朝的歷史視野和總體格局。  相似文献   

8.
余欣  鍾無末 《中华文史论丛》2015,(2):313-336,398,399
古代中國的博物之學是古人體察萬物、摹想世界,對自然、人類和社會認識的知識彙集,是傳統中國知識系統構架的基底性要素之一。作爲一種體認世界的基本思維方式,其知識系統是如何被承載,個體的知識單元如何被選擇出來彙聚在一起,又怎樣傳襲與流佈?關於《北戶録》的考察,及其與《酉陽雜俎》、《嶺表録異》關係的探討展示了中晚唐時期博物學知識的承襲擴散、疊層累積。這一時期以段公路爲代表的博物學者開拓並重視親驗的風氣,强調"博而且信"的傳統。這種對時貫今古、覆載六合的無涯之"知"的追尋和實踐親驗的風尚相融合,共同構築了近在遐邇又渺不可及的世界圖景。  相似文献   

9.
王遜 《文物》1950,(12)
中朝兩國人民的幸福的和平的生活是共同的。他們一向有共同的敵人:壓迫中國人民的統治階級也壓迫過朝鮮人民。侵略朝鮮的帝国主義者同時是把中國也作為侵略的目標。中朝兩国人民在共同的和平生活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懃勉辛勞,創造了有兄弟般血緣關係的文化和艺術。中国把自己的艺術貢獻給朝鲜,帮助了朝鮮藝術的生長和發展,這已經有久遠的來歷了。  相似文献   

10.
查我国所有古蹟文物,皆為我民族文化遺產。它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和血汗结晶。這是屬於人民自己的財產,人人都有珍重愛惜和保護的責任。茲為貫徹執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所頒佈保護文物政策法令,對本省名勝及古文物建築的保護,特補充規定下列辦法。希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機關、部隊、團體、和全體人民嚴加注意遵守,為要。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51,(1)
去年,當為慶祝國慶而來的國內少數民族代表行將離去時,曾有人問他們對北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麽,他們的回  相似文献   

12.
羅志田 《中华文史论丛》2013,(1):61-82,392,393
中國古人敬天而不曾尊崇一位絕對全能之神。在這樣的世界裏,歷史和史學具有特出的文化地位。通過歷史記載和敍述,史學說明並論證着關於天道、人世,以及文化和政治認同等各項基本理念,也驗證着君主統治的正當性。漢代獨尊儒術後,史學的功能有所變化,但仍注重記録和傳承,並越來越帶有守先待後的含義。歷史撰述的體制化帶來相應的約束,爲野史和傳說留下了發展的空間。不間斷的正史、相對隨意的野史,以及伸縮靈動的民間傳說,共同構成了今天的"歷史知識"。這一切都因19世紀西方對中國的入侵而改變,不僅史學的社會地位摇擺不定,學校和公衆所關注的歷史内容也有很大的改變,出現了一些帶有西方特色的中國歷史言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對我國建築的基本特點、體系及其發展,做了全面而系統的說明和分析,使我們能够更了解到我國建築的偉大傳統和保護古建築的重要性。由於過去我們對保護古建築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得還不够普遍深入,因此未能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視,以致有些地區仍有破壞古建築的事情發生。本刊發表梁思成教授的這篇講演,希望能使大家從思想上明確認識古建築是祖國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的一部分,在保護工作上是極重要的,從而自覺地愛護它,使中央堅决保護古建築政策能得到普遍的重視和切實執行。  相似文献   

14.
唱和行爲不僅僅在同時代的文人之間進行,而且亦可由後代文人和答前代文人的作品來完成,這就稱作"追和",也是韓國古代文人與唐人文學交流的特殊方式。韓國古代文人透過追和中國前代文人,得以建立一種時空相異而情感交流的詩友關係,對韓國古代文人而言,追和唐人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文學交流。本文擬以韓國古代文人對唐人的追和詩爲對象,來探討這些詩的概況、類型及意義。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最古、最長壽,最有新生力的建築體系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它自己的建築,隨着這文化而興盛衰亡。世界上現存的文化中,除去我們的鄰邦印度的文化可算是約略同時誕生的弟兄外,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長壽的。我們的建築也同樣是最古老,最長壽的體系。在歷史上,其他與中華文化約略同時,或先或後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倫,稍後一點的古波斯、古希臘,及更晚的古羅馬,都已成為歷史陳迹。而我們的中華文化則血脈相承,蓬勃地滋長發展,四千餘年,一氣呵成。到了今天,我們所承繼的是一份極豐富的遺產,而我們的新生力量正在發育興盛。我們在這文化建設高潮的前夕,好好再認識一下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1,(3)
川南行署接西南軍政委員會令稱:"西南蘊藏歷代金、石、陶器、建築、雕刻、圖書文物,至極豐富。此皆為中國勞動人民的創作品,過去多為少數的剝削統治階級所掠奪,或據為私有,或以殉葬埋藏地下。現當西南大力進行建設,在興修鐵路公路,及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進行土改過程中,對於此項古物現在已迭有發現,將來可能還會續有發現,宜注意保存、集中,供全國人民欣賞研究,使成為人民祖國的重要財富之一。切勿任其分散、破壞、隱匿或盜賣,流落國外,致人民祖國的文化遺物,遭受意外的損失。"因目前本區  相似文献   

17.
‘古建築’這一名稱是指古代的建築物而言,已經普遍流傳通用。保護古建築亦已由法令规定,成為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一項;但是把‘保護古建築’這五個字連起來考慮一下,這提法是不够明因此,‘古建築’這一名词本身也不能說是有多少毛病,但作為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項‘保護古建築’這一提法却不盡恰當。根據蘇聯的情况,他們是提為保護‘建築紀念  相似文献   

18.
這篇文章的報導還是在一九四一年所調查的情况,對四川西部幾處明代寺廟建築形制結構介紹頗詳。雖然距今已經很久,各寺的現存狀况與過去或有不同,但當地文物管理機關在貫徹堅決保護古文物建築政策、進行調查研究時,仍有參考價值,特在本刊發表。  相似文献   

19.
一、问題的提出近百年來半殖民地的中國的歷史特點,不僅充分地表現在政治上和經济上,同時也以各種形式反映到文化领域裹,正是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的文化’中所说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与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在中國,有帝国主義文化,這是反映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經济上統治或半統治中國的東西。’关於整個文化方面所受帝國主義的影響,因為內容牽涉太廣,我們一時尚不能一一論列,這裹姑且只就世界歷史教學方面來談一談。去年七月,郭沫若先生在中國史學會成立大會的致詞中會經這樣說:‘中國在舊社會的時代,是在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控制之下,使中國長期地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谶@種情況之下,我們中國人就不自覺的有了一種歐美中心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無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0,(11)
近百年來帝國主義侵入中國,美帝一貫施其趁火打刦技倆,搶掠我國文物,抗戰期間,更勾結國民黨反動政府作大规模巧取豪奪。解放戰爭進行期間,蔣匪帮由南京潰退,將我國珍貴的歷史文物,復大批盗運美國;北京文化界對美蔣匪帮無恥的强盜罪行,同致憤慨,於一九四九年三月發表宣言聲討,曾載當時北京各大報紙。當此抗美援朝熱潮汹湧全國,為揭發美帝罪行,特再刊出,以供參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