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外音     
《文史月刊》2010,(5):M0002-M0002
<正>"卡廷这片土地就那么希望看到波兰人的鲜血吗?"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乘坐的专机坠毁后,波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斯拉夫沃米尔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发出这样的哀叹。  相似文献   

2.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0,(13):16-16
卡廷这片土地就那么希望看到波兰人的鲜血吗? ——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塞乘坐的专机坠毁后,波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斯拉沃米尔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发出这样的哀叹  相似文献   

3.
刊中人     
波兰“兄弟连”波兰和德国这对邻居间老爱磕磕碰碰,自从卡钦斯基兄弟执政后更是龃龉不断。2005年秋,弟弟莱赫·卡钦斯基当选波兰总统,半年后哥哥雅罗斯瓦夫·卡  相似文献   

4.
熊昊 《文史天地》2008,(6):60-63
2007年11月9日,波兰总统任命图斯克为新总理,由此开始了新旧政府的换届。在竞争激烈的波兰选举中,图斯克为何得以获胜,当选后的他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都成为外界对目前因反导基地事件而处于焦点中的波兰最强烈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刘邦义 《世界历史》2006,2(2):134-144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波兰战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波兰党内“国内派”和“莫斯科派”在以后发展道路上的意见分歧和争论,指出以哥穆尔卡为首的“国内派”主张根据波兰国情走人民民主道路即“波兰道路”是正确的,“苏联模式”是不顾波兰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的左倾教条主义观点。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波兰最终没有选择“波兰道路”,而是被迫接受“苏联模式”走上了另一条曲折而艰难的道路。这一历史教训值得人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6.
人民波兰时期的最后一代领导人、尔后当选为波兰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在他离开总统岗位时曾向世人剖析自己的心迹。说他“怀着最好的愿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诚恳而不张扬地履行自己的各种职责,庄严而有效地代表国家,在国内外,在公开活动和与外国领导人会谈中,努力争取人们对波兰正在进行的变革的理解和支持。”“至于成功多少,任凭他人评说。”自然,历史是公正和无情的,不同的人对雅鲁泽尔斯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不能不说,至少有一件事,在雅鲁泽尔斯基以其总统名义从事的诸多活动中,他划了一个近乎圆满的句号。这件事就…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4,(5):12-12
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波兰首任总统。这是一个曾创造波兰历史,却又几乎被当今世界遗忘的人。  相似文献   

8.
波兰不忘记     
邓郁 《世界》2013,(7):61-70
与我想象中不同,战后波兰的美在徐徐复苏与生长。虽然在转型之后也有着“拥抱欧洲”的急切,却还没有急切到变成一个艳俗的旅游国度,这真不是件坏事。波兰不曾忘记,而我们,也从未忘记波兰。  相似文献   

9.
化学武器事件,以及西方可能的军事介入,让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及其庞大的家族。从教父般的“中东雄狮”老阿萨德,到不愿从政却被拉到总统宝座的“幼狮”巴沙尔,以及掌管要职的家人们,让我们看看是怎样一个家族统治着叙利亚  相似文献   

10.
“我会将亲笔信当面交给普京总统,并告诉他不要害怕。我们未来部署在波兰和捷克的导弹防御系统真的不是针对饿罗斯的。实际上,我们的目标是那些企图获得核武器的国家。”面对普京的愤怒,布什忙不迭地通过媒体安慰对方。  相似文献   

11.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一报告的影响,像毛泽东所说,是“揭了盖子,捅了漏子”。当年10月,在波兰和匈牙利先后爆发了性质不同但目的均为驱逐苏联势力的事件,即“波匈事件”。 面对突发的“波匈事件”,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最初的对策并非恰当。最  相似文献   

12.
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叶群同林彪一道受到大批判,但抛开政治不谈,生活中的叶群也许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面目可憎”。林彪集团“四大金刚”之一邱会作的次子邱承光,在其回忆录中,对叶群其人多有评述,让人看到一个政治脸谱之外的叶群。  相似文献   

13.
王又曾洒下的金权种子,遍布李登辉、陈水扁阵营,上自“总统”,下至“立法委员”,谁能独免?由于财务危机,力霸集团董事长、创办人王又曾出逃美国事件,成为近期以来台湾最受人议论的话题。王又曾事件牵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波兰左—右翼政治格局中 ,民主社会主义势力是两分天下有其一。社民党是波兰的第二大党 ,在波兰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工人联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波兰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建党”与“改建党”剧变后 ,在波兰先后出现了 5个自称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 ,它们分别是“波兰社会党”、“工人团结”、“民主社会运动”、“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和“波兰社会民主同盟”。前三个是剧变以后新组建的社会民主党 ,后两个是在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基础上改建成立的社会民主党。其中 ,波兰社会民主同盟…  相似文献   

15.
1966-1976年中美苏关系纪事(连载二)王永钦1970年1月8日中国驻波兰大使馆雷阳代办到美驻波兰大使馆同美大使会晤,建议中美大使级会谈第135次会议在1月20日举行。美大使立即表示同意我建议的会期,并且说明,美国总统“明确强调他对同中国扩大对话...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流行把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从中国召回一事,称作“史迪威事件”。为论述方便起见,本文一开始就借用了这一专用名词,但在“史迪威事件”的分析与评价问题上,笔者并不敢苟同在台湾史学界以及国外史学界所流行的观点,即将“史迪威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史迪威个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俄罗斯学界和民众中涌现一股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思潮。 2 0 0 3年 3月 5日 ,在斯大林逝世 5 0周年之际 ,这股思潮达到一个高峰。2 0 0 2年 1月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即将访问波兰之前接受波兰记者采访 ,应邀回答有关斯大林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功过时说道 ,“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 ,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① 可见 ,俄罗斯对斯大林的评价已经引起了相当层次相当范围的关注。苏联解体以来 ,围绕斯大林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但…  相似文献   

18.
沈飞德 《文史精华》2002,(11):18-24
1948年三四月间,南京政府召开了闹剧迭出的笫一届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总统”自然非蒋莫属,“副总统”则群雄逐鹿。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孙科先是声明铁定不当“吃闲饭”的副总统,又突然一改初衷,口口声声“当仁不让”,与主要的对手李宗仁激烈争夺,其间云谲波诡,明枪暗箭,又是“蓝妮事件”,又是三位主要候选人退出竞选,十分热闹。究竟鹿死谁手,请看《1948年孙科竞选副总统经过》一文。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09,(1):224-229
2001年到2007年,摄影师克里斯托弗·莫里斯为美国《时代》周刊作了一系列白宫报道。然而在本月“总统私生活”的报道中,他并没有把焦点放在小布什身上,而是通过审视其身边的人和事来讲述美国总统的故事。“我喜欢拍物品.比如那间阳光浴室的百叶窗。那是总统和第一夫人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在为编写《中共塔城地区党史大事记》查阅档案时,我从自治区党委关于“拜城事件”的通报里,看到过有关“拜城事件”的资料。从此,在脑子里留下了有关拜城县的“一叶”。、20年后,在拜读新出版的《拜城县志》(以下简称县志)后,才真正看到了拜城县的“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