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区,社区治理对于当前的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组织、行政机关等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如何理顺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各层关系、协调各自职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已成为当前社区治理中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城市居民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现阶段在我国社区居民自治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严重阻碍了居民发挥自治能力及建设和谐社区的积极性。本文简要通过走访访谈等实证调研方式了解临安市新民里社区的居民自治现实状况,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于促进其他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泽宇  李开宇  李彦 《神州》2014,(17):270-271
少数民族居住社区,不仅是事关国家或城市民族政策的问题,也是城市治理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中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更新与治理既有一般居住社区的共性,也有民族特色与个性。少数民族社区的更新与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可能对民族政策的落实与城市发展建设造成潜在的影响。以西安市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社区环境、社区基础设施、社区人口教育和其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等对城市社区治理、更新的影响问题,提出西安少数民族社区治理与发展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西安市回族社区的特点是“依寺而居,依街而商”、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并且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强烈、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具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低、社区群众居住环境差,可用公共空间少、社区基础设施较差、社区自治意识淡薄;治理与更新的主要路径是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社区的综合竞争力、原地整建,使其空间质量提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少数民族生存空间、发挥宗教组织自身优势,提升居民自制能力、弥补社区管理漏洞,定岗招聘、增加社区各民族内部交流。  相似文献   

4.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国家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担负夯实政权基础,让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大使命,最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还存在对治理机制不健全、治理方式效率低下、治理主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当前社会治理的主战场。随着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社区治理向低成本、快捷、高效的自治模式转变,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是社区治理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在网络化治理背景下,以温州社区建设为例,剖析温州现阶段社区构建模式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优化的路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其中,以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的城市社区自治是我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表现。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区自治已日渐成为一种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逐步走近的社区自治,既是热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作为社区自治制度的组织形式,居民委员会覆盖了全国每一个基层社区,加强社区建设,要以其为着力点和基点,调动社区群众积极性,做好社区工作。尤其是中国的基层行政要切实改变公共行政等于政府行政的观念,树立一种更民主、更开放、服务型的社区公共行政理念,并应尝试在创新体制、增强参与意识与变革行为模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北京市根据定都及适应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需要,在建国前区街建政的基础上,各区设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区公所。随着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区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区公所改设人民政府委员会,由选举产生;街设办事处,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居民组织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由此,北京市区街初步形成区政府、区政街派与社区自治相辅相成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其后虽有所调整和变革,却延续至今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社区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自然、社区与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区。但目前社区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社区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都与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社区居民自治的作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社区法制建设,搞好社区治安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社区文化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全,社区调控机制的完善,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推进有着深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把宪法所确立的村民自治原则具体化。它和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相配套,标志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成。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办好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俞丽阳 《风景名胜》2020,(3):0247-024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由居民和其居住环境构成的社区,也被称作城市肌理的最小单位。“未来社区”是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现实需求,为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价值导向提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乡村具有一定的"自治"色彩,乡村自治体现为"皇权、族权和绅权的结合",是基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基本状况寻求国家与社会的平衡、实现官治与自治的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但总体上看传统中国乡村自治是低水平和维持性的。民国时期,国家权力不断渗透到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此消彼长、各有进退,乡村治理格局呈现出复杂和多样化的特征;然而,由于国家整合乏力和国家权力渗透有限,传统乡村自治的基础和根基并未被打破。新中国成立后,压力型政治体制形成,国家权力下沉至底层社会,彻底打破了传统乡村的秩序和格局,特别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终结了"乡村自治"的历史。改革大幕开启后,"人民公社"体制被乡政村治体制所取代,村民自治是国家寻求行政权与自治权平衡、实现乡村善治的制度创新。但是,当下村民自治的困境表明,现代乡村建设必须创新体制和机制,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平衡,建构农村社区自治体制,走真正的乡村自治之路。  相似文献   

14.
梅联华 《南方文物》2004,(1):113-115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社区工作和建设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同时,随着我国工业  相似文献   

15.
潘虹  吴思敏 《旅游纵览》2023,(23):124-126
乡村旅游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其能够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社区在乡村旅游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成效,只有开创出适应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方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此,本文先指出乡村旅游社区治理中的困境,然后阐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机制类型,最后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社区的治理路径,包括法制体系创建、社区利益共享、社区参与主体优化、居民素质提升、当地资源开发等,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以其独特的职能和地位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产生影响。本文构建社区干预机制体系,并基于内蒙古社区防控新冠肺炎的实证分析,探讨社区干预在地区和城市、农牧区间的差异,结合问卷得分情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探讨影响地区间、城市和农牧区社区干预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内蒙古中部地区社区干预表现突出,东部其次,西部最差,城市社区干预显著优于农牧区;组织架构和职能发挥对地区内的社区干预效果影响较大。城市社区干预以组织架构和职能发挥为主,内外联系为辅,农牧区社区干预强调组织架构和内外联系,职能发挥薄弱;社区干预依照“组织架构响应--自身职能发挥--内外联系建立”的机制推进。  相似文献   

17.
卓加鹏  张莉 《旅游纵览》2013,(2):163-164
近年来,我省农村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了当地旅游发展,但由于在劳动保障、利益分配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他们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层次也较低。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在法律制度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的具体建议,以促进农村旅游业更加全面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城市基层治理经历了改革开放前30年、改革开放初期、新时期三个不同时期。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国家主要通过两条制度线条对城市基层社会进行治理:一条线是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另一条线是政府—单位—职工,后者是治理的主体方式。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基层的街居制开始进入恢复和重建阶段,在社区建设运动中,居委会成为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调控规范和意志贯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21,(2)
"村改居"社区是一种过渡型社区,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产物。当前,"村改居"社区治理呈现一种模糊化状态,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空间和治理规范模糊化。"村改居"社区治理转型要实现从治理模糊化状态走向清晰的治理状态,需要发挥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适合本社区的治理模式。由于"村改居"社区治理转型而导致的治理主体缺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发挥其"补位"和"协调"功能,以推动"村改居"社区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0.
杜苗  董红 《区域治理》2022,(6):92-95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居民与社区的外部联系显著增强,但以本文所提到的D社区为例,并未显示出居民对社区治理有更强的参与意愿,目前的研究表明,居民对社区治理参与不足.本文分析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不足的原因,并从社群主义观点构建社区共同体,从而达到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